《Cell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郭斐团队建立猴痘病毒快速精准检测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10-20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郭斐课题组在 Cell Reports Methods 期刊发表了题为:Rapid and sensitive one-tube detection of mpox virus using RPA-coupled CRISPR-Cas12 assa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精准的猴痘病毒检测方法,通过将等温扩增(RPA)与CRISPR-Cas12a的检测体系联合,可以实现猴痘病毒DNA在30分钟内的快速检测,检测灵敏度1个拷贝数,同时能够精准区分其他正痘病毒以及猴痘病毒,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两个crRNA的检测体系池,其中一组靶向正痘病毒(包括痘苗病毒、天花、牛痘以及猴痘)的保守区D6R和E9L,可以检测所有的正痘病毒;另外一组靶向猴痘病毒特有的区域N3R和N4R。通过对crRNA的设计和筛选,建立了基于CRISPR/Cas12a的荧光报告体系(图1)。

    进一步针对选择的crRNA,分别检测不同拷贝数的质粒模板以及病毒DNA模板,观察到CRISPR-Cas12a单独检测体系的检测限约为108拷贝数,不同crRNA的联合可以将检测限提高到107拷贝数,同时实现了正痘病毒与猴痘病毒的区分。并且为了实现最低检测限,研究团队团队将等温扩增(RPA)与CRISPR-Cas12a的检测体系联合,最终能够达到1个拷贝的最低检测限,大大提高了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图2)。

    为了验证检测体系实际应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针对中国大陆第一例猴痘病例的拭子样本进行了检测。该体系同样实现了1个拷贝数的最低检测限,并且成功的在病人咽拭子,鼻拭子以及水泡拭子中检测到了猴痘病毒的DNA,证实了体系应用的可靠性。同时针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的检测,阴性参考品中未检测到猴痘病毒的DNA,进一步证实了检测体系的准确性(图3)。

    最终为了提高检测效率,进一步优化反应体系到单管中,大大的缩短了检测时间以及操作步骤。在提取得到待测DNA后,15分钟到30分钟内即可实现样本的快速检测,且灵敏度高达1个拷贝数。相比于传统荧光PCR的2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图4)。

    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了猴痘病毒的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通过crRNA的筛选建立了一套CRISPR检测体系,并联合等温扩增实现了猴痘病毒的快速、灵敏的精准检测。为猴痘病毒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斐、博士生胡亚美、范张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保英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郭斐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许丰雯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感谢合作者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梁臣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房居高教授、北京医院艾斌教授的大力支持。该研究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技创新工程、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b19e969543a.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开发出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7-08
    • 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传染病原检测、食品安全检疫和致病基因筛查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极大地革新了生物医学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够通过对基因组精准操控来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最近一些研究发现CRISPR系统的某些效应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后会受激获得切割非靶向单链DNA(ssDNA)的活性,从而能够用于快速简便地进行核酸检测,在传统的PCR和测序技术之外建立了一种新的核酸检测技术。 CRISPR-Cas12b/C2c1系统大多来自嗜热菌,由于其嗜高温的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团队在2018年首次成功地改造Cas12b系统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建立了Cas9和Cas12a之后的第三个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发现Cas12b蛋白在激活之后同样具有任意切割ssDNA的特性,并开发出 CDetection(Cas12b-mediated DNA detection)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微量DNA的简便快速检测。CDetection是集Cas12b蛋白、向导RNA、ssDNA荧光报告分子和 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等温扩增于一体的DNA快速检测系统。Cas12b蛋白在靶向切割RPA扩增目标DNA后激活ssDNA切割活性,任意切割ssDNA荧光报告分子,从而发出荧光信号(如图)。基于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的Cas12b能够适应较广温度(25~60℃)和pH(1~8)的稳定性,CDetection系统相较Cas12a-DETECTR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实现亚aM(10-19 M)的灵敏DNA检测;同时,通过tgRNA(tuned gRNA)的引入,CDetection可以实现单碱基的区分。利用CDetection系统,能够快速地实现细胞、血液、尿液以及动植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基因分型以及SNP突变检测(如图)。 相关成果于7月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 发表。该研究工作由动物所和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完成。动物所研究员李伟和周琪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滕飞、郭璐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及科技部、基金委等的资助。
  • 《开发一种用于正痘病毒通用检测和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的免提取LAMP方法》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06-30
    • 猴痘是一种在西非和中非流行的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疾病。2022年爆发的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有18,000多例病例,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疫情的极大担忧,并突出表明需要一种简单而快速的诊断测试。猴痘病毒,MPXV,是正痘病毒属的成员,还含有其他致病病毒,包括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骆驼痘病毒和牛痘病毒。对所有可用的正痘病毒基因组进行的系统基因组分析确定了10个不同的系统群,来自受感染人类的分离株分布在不同的系统群中,其间散布着来自动物来源的分离株,表明这些病毒具有人畜共患病的潜力。在这项研究中,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泛正痘病毒LAMP比色检测方法,用于更广泛的正痘病毒检测。还开发了一种MPXV特异的探针,在N1R基因上区分MPXV和其他正痘病毒,N1R基因只有几个核苷酸的不同。此外,还描述了在LAMP分析中直接与拭子洗脱液一起使用的免提取方案,从而省去了从样本中提取DNA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直接LAMP检测非常适合低资源环境,为正痘病毒和MPXV的快速、可扩展诊断和监测提供了宝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