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生物农药风险评估的问题形成》》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1月,OECD发布报告总结了生物农药专家小组研讨会的主要成果,重点讨论了生物农药风险评估中的问题形成方法和挑战。报告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问题形成在实际评估中的应用,涉及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和生物化学农药等多种类型。此外,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加强数据收集和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
相关报告
  • 《IJOEAR:《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病的研究综述》》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4月,《国际环境与农业研究杂志》(IJOEAR)发布该综述报告。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控制害虫侵染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从麻疯树、白僵菌和印度楝树籽提取物中提取的生物农药,幼虫死亡率高达86%。白僵菌、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也表现出类似的效果,可以有效生物防治害虫。
  • 《应对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的技术》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发布时间:2020-06-29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2018年发布《应对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的技术》报告,提出对15种新兴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可帮助世界应对包括传染病爆发在内的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Global Catastrophic Biological Risk, GCBR)作为传染病紧急事件的一个子集,是涉及生物制剂的一种特殊风险。该风险可导致超出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私营部门集体控制能力的广泛性的突发灾难。 《应对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的技术》报告对15种有望减少GCBR的新兴技术进行了评估,包括每种技术的发展路径、投资金额、科学部署进程以及对减少生物威胁的潜在影响等,并将15种技术分成5大类: (1)疾病检测、监测和情境意识:无处不在的基因组测序和传感、用于环境检测的无人机网络、农业病原体遥感; (2)传染病诊断:微流体设备、手持式质谱、无细胞诊断; (3)分布式医学防护产品制造:化学品和生物制品的3D打印、制造医学防护产品的合成生物学; (4)医学防护产品分发、配药和管理:用于疫苗管理的微阵列贴片、自传播疫苗、细菌类口服疫苗、自身扩增mRNA疫苗、无人机医疗物资投送; (5)医疗保健和增援能力:机器人和远程医疗、便携式易用呼吸机。 报告指出,应用新兴技术能够提高国家响应生物威胁的速度、准确性、可扩展性和覆盖范围等,并建议成立一个由技术开发人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组成的联盟,了解与重大流行病和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相关的紧迫问题,共同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