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26个欧洲国家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H5N8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病毒正在快速蔓延,该疫情在空间上正在快速扩散。欧洲不同地区的禽流感案例每日增加;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园的鸟类也受到波及。德国野生鸟类和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数量已达69例,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野生鸟类
虽然在2014年与2015年爆发的H5N8疫情中,只在个别看起来并无异样的野生鸟类(三只野鸭,一只水鸭和一只海鸥)中发现H5N8禽流感病毒,但目前已在大量死去的水禽和吃腐肉的猛禽(如秃鹰、白尾鹰和海鸥)体内发现禽流感病毒。截止到目前,已在47种不同的鸟类物种中检测到该病毒,包括潜鸭、水鸟、海鸥、天鹅等鸟类,以及个别案例中的野鸭、鹅、猛禽和吃腐肉的鸣禽(例如乌鸦)。健康的水禽体内或其粪便中也检测出了H5型禽流感病毒,这表明了一种可能性:野生鸟类可以将该病毒排泄出体外而不导致疾病或死亡。已经得出的结论是,在野生水鸟中H5N8禽流感病毒正在持续蔓延,并且已发现的死禽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天气继续寒冷下去,鸟类会继续迁徙。大多数水鸟选择离开寒冷的地区,前往无冰的水域。这种天气条件可能导致疫情在内陆地区和南欧的野生鸟类中扩散。
家禽与动物园/野生动物公园
德国已有 54个家禽饲养场和15个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感染了H5N8型禽流感病毒。几乎所有感染病毒的饲养场都位于已发现众多死亡的、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的水禽的地区内。在爆发疫情的野生动物园中,很有可能接触到野生水鸟的水禽受到了波及。在大多数家禽饲养场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污染材料(鞋、车辆、物体)是最可能的感染途径。德国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FLI)调查发现,所有疫情中,通过购买家禽、饲料和饮用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都被忽略了。受感染的地区的大多数是初次爆发疫情,并没有进一步扩散。但有三例疫情很可能是二次爆发。在野生鸟类和家禽可能接触的地区,很有可能爆发以及扩散疫情,并产生新的感染源。
系统发育分析
遗传分析显示,该病毒与在2016年夏天首次在俄罗斯南部检测到的H5N8病毒相似。该病毒与在2014年与2015年在欧洲爆发的H5N8病毒具有显著遗传性差异。因此,该病毒很可能是最新引入的,且传播途径与2014年的途径相同,即在俄罗斯通过野生鸟类传播。系统发育分析认为,从中亚到中欧的过程中,发生了至少一种其他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事件。通过购买家禽和家禽产品从中国或邻近亚洲国家直接引入病毒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会呈现其他遗传规律。疫情爆发调查的结果表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德国感染疫情的饲养场与东亚或东南亚地区感染疫情的饲养场有任何直接关联。(必须指出,所有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的国家均已禁止进口家禽和家禽产品)。已在水禽中发现的禽流感病毒,与在2014年与2015年流行的病毒相比,和当前H5N8病毒经过变化的基因组片段构成有一定关联。
自2016年12月中旬起,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爆发,该病毒现已首次蔓延至家禽饲养场。这种病毒是原始H5N8病毒的重组。如果几种亚型病毒存在于同一受感染的动物中并且在复制期间交换遗传物质,则产生了混合型病毒,被称作重组。H5N5病毒的首例分析也显示其与来自俄罗斯-蒙古边境地区的H5N8病毒有一定联系。它似乎与H5N8同时或在其不久后进化,但与H5N8具有遗传性差异,之后被引入德国。当致病性或高或低的流感病毒在一个群体中感染时,总是会产生病毒重组。
至今,尚未发现人感染H5N8或H5N5禽流感病毒的案例。
结论与建议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8在26个欧洲国家的野生鸟类中以及德国15个州中蔓延,估计很有可能会通过野生鸟类和家禽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而致使病毒被引入家禽饲养场或动物园中,尤其是水鸟休息区和聚集区,包括野生鸟类聚集的农田。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内家禽饲养场不被感染H5N8病毒。重点是在野生鸟类栖息地和家禽饲养场之间建立物理性和功能性隔离。将家禽在室内饲养以及采取其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其与被感染野生鸟类直接和间接接触的风险。尤其是间接传播途径,例如受到野鸟污染的饲料,必须与水和受污染的垃圾和物品(鞋、手推车、车辆等)相隔绝,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必须防止家禽饲养场之间的病毒传播。这需要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特别是对设备和车辆进行清洁和消毒。生物安全措施的修订、优化以及严格执行至关重要。家禽饲养者有义务依据法律遵守基本的生物安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