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新发卒中的69.6%~72.8%[1,2]。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中位住院时间11d)病死率为0.5%,并发症发生率为12.8%[3]。病后3个月的病死率为1.5%~3.2%,1年病死率为3.4%~6.0%[4,5,6];病后3个月致残率为14.6%~23.1%,1年致残率为13.9%~14.2%[4,5,7]。病后3个月卒中复发率为6.5%,1年卒中复发率为10.3%[4]。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2018年9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总结了截至2018年6月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发布以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诊治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血管内治疗方面,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了更新或编写。2019年12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HA/ASA)更新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9];2022年6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10]。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