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发布时间:2015-11-16
  • 自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糖尿病领域的里程碑研究发表以来,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糖监测已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 “五驾马车”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成为调整医师治疗策略的依据, 也在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及降低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被学术界誉为自胰岛素发现后糖尿病领域的主要成就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致力于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的标准化进程, 将依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不断更新完善本指南, 加强指导性和实用性, 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糖尿病防治水平, 造福广大患者。

相关报告
  • 《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1-15
    •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联合遗传风险评估、胰岛自身抗体和糖代谢指标检测,对T1DM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并早期及时干预,有助于预测发病,降低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减轻病情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发起,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成立了共识学术指导委员会和共识编写委员会,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对T1DM高危人群的筛查、监测和管理形成了关键的推荐意见,还提出了T1DM高危人群的筛查流程图,对不同T1DM人群的监测频率及检测内容给出详细建议。共识的发布旨在探索T1DM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推动筛查、监测和管理标准化,推动T1DM早期防治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 《成人 2 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治疗: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的临床指南》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1-15
    • ACP发布了一份临床指南,更新了对二型糖尿病新的药物治疗的建议。该指南取代了2017年版,由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发布,包括以下两项建议:1.ACP建议添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药物二甲双胍的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成人生活方式改变患有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使用SGLT-2抑制剂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重度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慢性肾病进展和住院治疗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全因死亡率、MACE和卒中。2.ACP建议不要在二甲双胍中添加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以及2型糖尿病和血糖不足成人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这些建议基于对SGLT-2的有效性、比较有效性和危害的系统评价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GLP-1联合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药多肽(GIP)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和长效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共130张确定了8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出版物。综述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全因死亡率,MACE、SGLT-2抑制剂可减缓慢性疾病的进展肾病和心力衰竭住院率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减少中风风险。严重不良事件和严重低血糖症也较少见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优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评论指出。综述发现,胰岛素、tirzepatide和DPP-4抑制剂与常规治疗相比,不降低全因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