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 江苏无锡首次获得6000年前古人类DNA》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18
  • 2023年9月17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华东工作站”揭牌仪式上,无锡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市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人骨检测报告。

    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介绍,这是首次成功获得了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了因为环境影响、保存不佳所导致的中国南方古DNA研究缺环,为理解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少卿表示,无锡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古人的这一遗传类型与现代各语系人群的遗传谱系比较,研究发现马鞍古人与中国南方、东南亚的古代人群存在母系的遗传联系。同时,与现代各语系人群的谱系比较,也发现了马鞍古人与现代侗台语人群、中国南方汉族存在密切的遗传联系。本研究首次获取了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目前长江流域古DNA数据仍然有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内容转载自“央视新闻”。

    原文链接: https://news.cctv.com/2023/09/17/ARTIZqQYn883tPV9sOWMzOqs230917.shtml

  • 原文来源:https://news.cctv.com/2023/09/17/ARTIZqQYn883tPV9sOWMzOqs230917.shtml
相关报告
  • 《江苏首次启动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8
    • 近日,江苏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对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并具有保护形式的省级重要湿地首次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江苏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省份之一。据了解,江苏省重要湿地面积1474万亩,本次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共下达补偿资金7462万元,补偿面积567万亩。补偿资金主要用于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自然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联通等建设,以及开展必要的调查、监测、巡护、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 “我们获得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2757万元,正在编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的实施方案。”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珍禽保护区)工作人员成海告诉记者。 盐城珍禽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仅有的两块潮间带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之一,是太平洋西岸和亚欧大陆东部边缘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持最完整的潮间带生态系统,保护着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种群。区内有各类动植物2552种,其中动物1855种、植物697种。近年来,保护区6万多亩的退化湿地得到修复,7.5万多亩的互花米草治理得到治理。通过野生动物保护与20只朱鹮引入野化放归项目,丰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区的生态稳定性。同时,积极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主动进行盐沼蓝碳开发,开发的3.1万多吨的二氧化碳碳汇减排量成功在广碳所挂牌销售,实现了我国盐沼蓝碳交易零的突破。 据成海介绍,此次补贴,保护区将用于约6000亩退化湿地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40多亩鹭鸟栖息地生态修复、200多亩鸻鹬类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27公里管护隔离网建设、智慧保护区功能提升等项目。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洪泽湖保护区)总面积达502平方公里,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现存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多种候鸟迁徙通道的密集交汇区和关键栖息地。近年来,洪泽湖保护区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退圩还湖面积28.9万亩,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十年禁渔和两船清理等工作,大力开展水系疏通、“潭—滩—岛”和“边滩—心滩”地形塑造、外来物种治理等3.6万亩生态修复工程。 “洪泽湖保护区此次获得补偿资金874万元,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洪泽湖保护区工作人员王云云说。根据生态保护需求和相关规划,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强化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实施入侵物种清除、受损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护等工作,掌握湿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及时处理破坏湿地行为,保障洪泽湖湿地健康发展;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江苏太湖湖滨(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是集生态保护、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典型的湖滨湿地。“此次获得补偿资金为23万元,我单位将做好行业指导监督,推动湿地公园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规范,持续强化生态修复力度。”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副站长范竟成说。 据了解,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今年1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逐步实现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省财政厅表示,江苏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坚决遵循《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试行)》,明确补偿主体、范围、对象、标准及资金来源等要素,初步构建起江苏湿地补偿机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全省各地湿地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湿地涵养水源、固碳、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江苏能源监管办明确2019年供电和“获得电力”监管重点工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12
    • 近日,江苏能源监管办明确了2019年供电监管和用户“获得电力”重点综合监管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明确要积极推进增量配电改革,重点是督促省内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实现全部持有电力业务许可证,同时做好国家前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具备条件的尽快投入运营。配合开展第四批增量配电项目申报工作。落实《江苏增量配电网供电服务规范》,探索增量配售电企业监管,加强业务指导,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   二是明确大力推进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按照国家能源局部署安排,重点是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建立营商环境日常监管制度,探索发布供电和“获得电力”主要综合指标排名等措施,督促各级供电企业进一步优化接电环节、缩短接电时间、降低接电成本,提升江苏“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   三是明确继续加强能源普遍服务监管,重点开展人民群众满意用电监管,强化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服务、供电市场行为、居配工程管理和服务等检查和问题整改复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促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四是加大能源行政执法力度,畅通投诉举报通道,不断完善12398能源监管热线办理机制,做好投诉举报事项分析处理工作,完善转办工作机制,加强12398能源监管热线标识普及和宣传。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力度,加大对“三指定”、超资质、无资质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的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影响大、波及面广、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案件,提高监管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保障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下一步,江苏能源监管办将按照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推动2019年江苏供电监管和用户“获得电力”重点综合监管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