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灶排放量作为碳抵消被大大高估了》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24
  • 全球碳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抵消类型是补贴发展中国家高效炉灶的分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炉灶的碳节约信用额被大大高估了,高估了10倍。 因为公司使用这些抵消来实现气候目标并销售标有“碳中和R21”的产品;而不是真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还破坏了对碳市场的信任,从而削弱了市场支持高效炉灶长期融资的能力。碳登记处采用的方法界定了哪些项目可以参与抵消市场,以及如何估算排放影响。项目开发商,如炉灶供应商,有责任遵循这些方法来监测和估计其项目的减排量,从而监测和估计分配的碳信用额。
  • 原文来源:https://nature.berkeley.edu/news/2024/01/over-credited-cookstove-offsets-undermine-climate-action
相关报告
  • 《院士称我国碳排放被国外长期高估》

    • 来源专题:能源战略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1-29
    • 院士称我国碳排放被国外长期高估 2016-01-27 15:50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作者: 李瑜 · 责编: 王长尧煤炭;气候变化;中国;研究机构;排放量;二氧化碳;时间尺度;碳氧化因子;中国科学院院士;煤炭性质   “中国碳排放量被国外研究机构长期高估。”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排放因子比国际上认定的大约要低10%~15%。也就是说,同样1亿吨煤变成二氧化碳的数值,要比国际估计值低10%~15%。   据此推算,中国累计排放量将大幅度降低,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间要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而我国的减排空间则可增加25%~70%。   这一结论来自“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碳专项”)。该项目专家通过系统监测,获得了我国能源消费量、碳含量和碳氧化因子的关键参数。   作为碳专项首席科学家,吕达仁介绍说,项目一共完成了约700余组样品的采集,其中原煤样品602组,覆盖我国14大煤炭基地和其他产煤省份。根据我国2011年煤炭产量进行核算,采样覆盖率达96.7%。此外,研究人员还从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获得了约500组煤炭性质数据,对美国煤炭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煤炭性质进行了比较。   “美国煤炭的平均含碳率是61.41%,我国2011年的煤炭含碳率是55.42%,考虑产量的碳含量只有54.21%,二者相差了约7%,这不是一个小数。”吕达仁进一步指出,“与美国煤炭相比,我国煤炭的碳含量显然是偏低的。”   不仅是煤炭,我国能源利用各行业的碳氧化因子,相较IPCC的默认值1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外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和我国的真实情况是有差距的。中国的能源性质不可能和其他国家完全一样,现在不一样,未来也不会一样。”吕达仁强调,碳氧化因子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极其关键,也十分复杂。   尽管碳专项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未来重新定义排放指标提供了有力依据,但吕达仁认为,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国仍不可掉以轻心。   据碳专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近百年增暖为1.2℃~1.5℃,而以往的国家评估报告结果是0.5℃~0.8℃。“新的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被低估了。”吕达仁在总结院内外相关专家的成果时如是表示。   “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的速率和强度。”吕达仁指出,如果同样的变化发生在1千年的时间尺度上,人们根本不必在乎,但如果是发生在100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尺度上,如何应对就显得十分关键了。“短时间内气候的快速变化,将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生存发展的问题。”   在吕达仁看来,尽管气候急剧增温的背后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表层变化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对于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不管不问。”
  • 《【COOLBat 项目】开发碳排放量更低的 EV 电池外壳》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9-03
    • 更强的充电能力,更长的续航里程,更低的环境影响: 在 COOLBat 联合研究项目中,弗劳恩霍夫机床和成型技术研究所(IWU)的研究人员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的下一代电池外壳。 该项目的目标是使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外壳变得更轻,并将制造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15%。项目合作伙伴的目标是通过组合单个系统、在更小的安装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以及使用新型导热材料和生物基阻燃涂料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外壳的气候友好型生产,从而减少汽车的碳足迹,是 COOLBat 项目的工业和研究部门合作伙伴的目标。这是因为目前的电池外壳,包括用于负载分布和温度调节的结构、框架、盖子和底板,仍然具有减少碳排放的潜力。 在该项目中,15 个合作伙伴正在对创新轻质结构原理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减少质量,并研究轻质结构材料和生产方法,使电池系统外壳的生产更加环保,并改善其使用性能。这些合作伙伴正在采取一种基础广泛的方法,在设计和材料层面上以循环性和可修复性、资源和能源效率、安全性和防火等方面为中心。开姆尼茨的弗劳恩霍夫 IWU 负责协调该项目,并由尤利希项目管理公司(PTJ)进行监督。 研究人员发现的另一个可能减轻重量的途径是,将以前单独执行热功能和机械功能的各个系统结合到外壳中。例如,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和先进材料研究所(IFAM)铸造的冷却通道被直接集成到横梁等承重结构中。 此外,冷却装置的功能还与防撞保护功能结合在一个部件(底板)中。底板内的铝泡沫可吸收石块撞击和事故造成的冲击能量。铝泡沫与相变材料(PCM)(一种可用于储存并随后释放大量热能和冷能的蜡)相结合,还能降低冷却蓄电池所需的能量。底板由弗劳恩霍夫 IWU 和 FES/AES 共同开发,包括泡沫在内均在弗劳恩霍夫 IWU 生产。 这种结构可同时保护电池单元免受机械负荷和过热的影响。流体流经通道,不仅从下方而且从侧面冷却电池。这样就减少了冷却电池所需的电力,也无需在车内其他地方安装冷却元件。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梅赛德斯 EQS 电池作为参考和技术示范。 新型散热垫取代了浆料: 电池向外壳散热的质量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大影响。出于散热目的,导电浆料通常用于连接电池模块。该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用生态友好型导热材料取代这些沉重的、不可持续的浆料。为此,弗劳恩霍夫表面工程和薄膜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hin Films IST)正在使用等离子工艺将可重复使用的开孔泡沫金属化,然后以垫的形式将其放置在电池和外壳之间的空隙中。 生物基阻燃涂层提高了防火性能: 威廉-克劳迪茨研究所(WKI)弗劳恩霍夫木材研究所开发的新型阻燃涂层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这种涂料涂在外壳盖子的底部,可以防止火势从下面的电池单元蔓延开来。涂层还含有木质素,这是一种不易燃的生物基材料,可替代石油基材料。 重复使用的设计: 以前的外壳盖子是由钢材制成的,现在已被一种由碳和树脂制成的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盖子结构(称为 “丝束”)所取代,这种结构不仅大大减轻了组件的重量,而且使盖子可以重复使用。由盖子、框架和底板组成的整个系统可以无损拆卸,直至组件级。研究人员正在通过轻质结构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来追求循环经济和减少材料的概念,这反过来又会带来更小的碳足迹和更低的维修成本。 着眼于产业转移: 未来的计划要求将该项目的各种成果推广到使用大型电池的其他应用和行业,如火车、飞机和船只。冷却系统还可用于运输食品和药品,防火解决方案可用于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