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电池技术可替代锂离子电池储能》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Hazel
  • 发布时间:2025-01-15
  • 美国的能源电网正处在一个临界点,可再生能源目前约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2%,可再生能源现在提供了美国约22%的电力,其中仅风能和太阳能就占约14%。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风能和太阳能太依赖天气,使得能源存储至关重要。

    而热电池技术,一种重新构想的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生产高峰时储存过剩能源,并在需要时释放。它可以改变可再生能源存储,并为锂离子技术提供更便宜且可扩展的替代方案。

    Rondo Energy是该领域的领导者之一。该公司在加州中央 山谷的卡尔格伦可再生燃料公司建造了第一个商用热电池。其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约翰·奥唐纳(John O’Donnell)表示:“间歇性风能和太阳能正在成为人类已知的最便宜的能源形式,各种能源存储现在都被用来利用这些能源,推动交通运输,推动电网发展”。“热电池是一种全新的能源存储方式,成本仅为其一小部分。”

    热电池是一种从根本上以极低成本储存能源的新方式。它是一种将电能以热的形式储存在石墨或砖块等材料中的装置,能够保持其热度长达数小时或数天,直到需要将其释放为电能。他们可以达到各种温度,根据技术和材料的不同,温度可以超过3000华氏度,使其非常适合为工厂供电。

    这种简单技术有助于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间歇时储存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能量,通过使用黏土和铁合金等材料,而不是像锂或钴那样的稀有资源,避免了其他技术的供应链限制。

    Rondo Energy 首席运营官贾斯汀·布里格斯 (Justin Briggs)表示:“热电池的作用是让您能够从风能和太阳能中吸收清洁、廉价的电子,将其存储为热量,然后将这些能量输送给工业客户。”该系统在白天储存太阳能,并全天候提供高温热量。

    Rondo热电池是一个盒子,一侧有电气链接,当风吹、阳光照射时,它有时吸收电力,并始终输送蒸汽,满足全年运行的工业设施的需求。与锂电子电池不同,热电池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可扩展方式实现脱碳。锂并不是特别稀有,但它的确需要在进入电池之前进行开采和加工,而热电池使用未经提炼的原材料,砖由黏土支制成,通过将其加热超过1000摄氏度来储存能量。而一磅砖储存的能量比一磅锂电子电池多,成本却不到10%。


  • 原文来源:https://www.cnbc.com/2024/12/06/why-thermal-batteries-could-replace-lithium-ion-batteries-.html
相关报告
  •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中的明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0
    • 日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其中,惠廷厄姆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古迪纳夫经过反复实验与验证,发现钴酸锂比硫化钛更适合储存锂离子,进而显著提高电池的电压平台。吉野彰在此基础上,采用锂离子代替纯锂,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备实际应用条件。 之所以被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无论在电池正负极还是在电解质中,锂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其他储能电池相比,其突出优点在于单位体积的储存能量高,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前不必顾及电池的用电深度,同时,能量转换率高、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随着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于1991年投入市场,锂离子电池迅速实现大范围应用,是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的主流储能形式。 由于特有的技术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军事基地储能。高原、边防、海岛部队距后方基地远,能源补给线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不仅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还具备削峰填谷等功能,是解决偏远军事基地能源保障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遭到火力打击时,容易冒烟、起火,甚至引起爆炸。 野战供电。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方舱式储能系统没有柴油发电机噪声大、红外特征明显等问题,显著增强了电能保障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但针对野战供电环境,锂离子电池存在低温性能差等问题,如在-40℃条件下,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不足室温条件下的一半。 高能武器电源。电磁炮、激光、高功率微波等新型高能武器装备运用越来越广泛,定向能武器输出功率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以优异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可用于高能武器的电源。不过,随着高能武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车载和机载武器小型化、轻量化要求。 无人装备动力源。目前主流的小型和微型无人装备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但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源的无人机,续航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是制约军用无人装备实战化应用的最大问题。 单兵电源。随着单兵装备信息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趋势加快,对电能的需求急速增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各国单兵装备的主力电源。不过,随着单兵和班组作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士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得不携带更多电池。目前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是制约未来士兵连续作战的瓶颈技术。 因此,未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高能量密度。随着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相同体积或重量条件下电池所蕴含的能量更大,可全面提升无人机、水下潜航器、单兵装备等的续航时间与续航里程。二是高安全性。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可燃有机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在遭受炮火打击后不会引起二次爆炸,满足大型军事基地、储能方舱等对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的需求。三是高环境适应性。提升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以及电解液的电导率,使电池能够在严寒条件下正常充放电,从而有效增强野战电站和武器装备等的全域作战能力。四是高功率密度。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新型武器能量瞬时释放的脉冲功率需求。 能源是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大型军事基地到单兵班组,从空天飞行器到水下装备,锂离子电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在军事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瓶颈获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31
    • 发表在29日《高级功能材料》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使用微波辐射和易于生物降解的溶剂进行选择性锂回收的快速、高效且环保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新工艺可以在短短30秒内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LIB)阴极中多达50%的锂,突破了LIB回收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瓶颈。 目前,锂这种银白色金属需求量很大,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传统从废电池中回收锂的方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效率极低。这主要是由于回收过程中锂受到污染和损失,同时回收过程能耗太大。由于锂通常在其他金属之后才会析出,研究人员试图找出专门针对锂的回收方法。 此次,研究人员使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作为深共晶溶剂(DES)。他们此前已发现,在DES浸出过程中,锂会被氯化胆碱中的氯离子包围并被浸出到溶液中。 为了浸出钴或镍等其他金属,氯化胆碱和乙二醇都必须参与该过程。在这两种物质中,只有氯化胆碱擅长吸收微波,于是研究人员将电池废料浸入溶剂中,并用微波照射,从而能够选择性地从其他金属中浸出锂。 将微波辐射用于此过程类似于厨房微波炉快速加热食物。能量直接传递给分子,使反应比传统加热方法快得多。 使用微波工艺,研究人员发现浸出87%的锂需要15分钟,而通过油浴加热获得相同的回收率则需要12小时。这种突破性方法可极大改善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提供了可持续的新方案。 【总编辑圈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不仅效率低,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环境污染。此次,科研团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微波。将电池废料浸入易于生物溶解的特殊溶剂,再用微波照射,也就是加热,可用更短时间浸出更多的锂——浸出87%的锂只需要15分钟。这种突破性方法能高效回收锂,为困扰全球的锂离子电池回收问题提供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