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煤价或短暂回调 10月将重回升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3
  • 上周,产地供给有限影响下煤价上涨,但下半周出现滞涨,同时,电厂采购节奏放缓后,港口吞吐量下降,但受供给影响,港口库存仍处低位。对此,瑞茂通·易煤网分析师认为,煤电博弈或导致9月下旬煤价压力滞涨或小幅回调,10月后受供给端影响,煤价仍将继续上升。
    上周港口市场观望情绪逐步升温,涨幅收窄。周度指数(9月14日-9月18日)方面:易煤北方港动力煤价格指数(YBSPI)5000K0.8S为528.0元/吨,环比上期上涨15.4元/吨,涨幅3.0%,5500K0.8S指数为588.9元/吨,环比上期上涨16.5元/吨,涨幅2.9%。
    易煤长江口动力煤平仓价格指数(YRSPI)5000K0.8S当期指数为570.6元/吨,环比上期上涨13.2元/吨,涨幅2.4%,5500K0.8S当期指数为624.2元/吨,环比上期上涨12.3元/吨,涨幅2.0%。
    产地价格继续大涨,涨幅最大依然是榆林地区,上周累计涨幅30-40元以上;同朔地区煤矿普涨15元以上;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煤大部分矿累计涨幅20元以上,鄂市涨势明显地区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和伊旗,准旗也有部分上涨,涨幅至上周四、周五开始企稳。
    终端方面,电厂日耗继续下降,库存依然偏低。近期华西秋雨较大,水电维持高位,三峡水电恢复满发,预计火电日耗还将有下降空间。
    易煤分析师认为:“终端需求依然是淡季,电厂并非完全被动,仍可在采购节奏上进行调整以控制煤价过快上涨。下旬考虑到10月份长协价格的博弈,电厂或在月底放缓采购节奏,防止市场煤继续过快,避免10月份长协定价过高。9月下旬煤价存在压力滞涨或小幅回调。”
    “但电厂冬储补库是必然阶段,阶段性的节奏变化改变不了整体趋势,叠加10月份大秦线检修,北港难以累库,后期动力煤价格易涨难跌。”易煤分析师判断。

相关报告
  • 《3月煤价继续承压 跌势或将放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3
    • 供应测分析 国内生产: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2025全国煤炭产量目标则是达到48亿吨左右。同时,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从主要产煤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煤内容看,增加煤炭产量也是各产煤省份的重要目标之一。2025年,山西、新疆将煤炭产业发力点放在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上,陕西提出2025年原煤产量力争达到8亿吨。甘肃、贵州、云南等省份也通过新煤矿开工、煤化工基地建设扩大产能。这意味着,尽管市场低迷,2025年国内煤炭产量仍将维持高位。值得关注的是,3月上旬召开两会,产地煤矿安全检查频次增多,部分煤矿产量有所收缩。不过,鉴于安全检查已逐渐常态化,其对原煤产量的影响正逐步减弱,预计对市场煤炭供给的影响较为有限。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煤炭企业生产全面恢复,叠加进口煤的高通关量,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但由于工业用电需求不足以及季节性用煤需求淡季的影响,下游采购意愿低迷,进口动力煤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在国内市场供应宽松之下,部分电企开始减少或暂停进口煤招标采购,以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过剩压力。此外,近期海运费上涨推高了进口煤到岸成本,同时内贸市场持续下跌目前尚未见触底迹象,进口煤价格优势有望进一步收窄,对国内市场形成支撑。 需求侧分析 宏观方面 (1)房地产行业将继续磨底。2024年房地产行业继续呈调整态势,上半年的“517”新政和下半年的“924”新政,为市场注入信心,行业呈阶段性回温态势。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米,同比下降12.9%,降幅较1-11月收窄1.4个百分点;但从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来看,202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为738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0%。预计在地方政府化债、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房地产开工面积企稳需要一定时间。 (2)基建投资将发挥更强的托底作用。受地方增量化债资金、财政支出进度前置等政策提振,预计一季度项目开复工有望强于去年同期。资金端方面,政府新增债券和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前置发行,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支撑稳增长。项目端方面,去年底以来项目开工明显好转,今年年初多数省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强于去年,不过结构更偏向产业基础设施。节后建筑工地开复工进度偏慢,主要受春节错位、气温等因素扰动,随着后续气温回升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下达,一季度投资仍有坚实支撑。 (3)制造业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投资增速上,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9.2%。特别是,在“两新”政策的作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15.7%,比全部投资高12.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支持政策推动下,各地将继续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提供资金融通的保障。 主要耗煤行业:一是民用电季节性转弱。本周开始,南方气温转暖,且三四月份原本就是传统用煤淡季;一旦进入三月份,南方气温回升,电厂将对旗下火电机组进行停机检修,煤炭需求随之下降,日耗难有超预期表现。二是工业用电需求逐步恢复,非电行业补库需求预期增加。3月份,随着元宵节后务工人员加速到岗,下游各行业开工率将逐步提升。此外,3月份召开的两会或将释放提振经济政策,有利于工业用电需求恢复。后期基建加码投资、开工率上升可能带动水泥等非电行业煤炭消费。三是新能源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 综合分析 煤炭供应偏松,需求释放乏力,加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压力之下,都对煤价带来下行压力,预计3月国内煤价将继续承压偏弱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非电行业的备煤需求有望逐渐增加,也为市场阶段性的反弹创造机会,同时大型电厂全力兑现内贸长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贸煤炭过剩问题。最后,现货与长协发生倒挂,以及煤价跌至成本线下后,虽无法确认煤矿会立即减产,但随着倒挂幅度和持续时间扩大,以及价格跌破成本幅度加大,其减产概率或逐步提升,煤价下跌阻力逐步加大。随着上述利好因素显现,煤价跌势或逐渐放缓,不排除有止跌企稳可能性。
  • 《去年动力煤市场回顾及今年煤价走势展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3
    • 去年年初开始,煤炭供需格局发生错配,安监、环保、超能力检查等多项整治监管,主产地生产和发运受影响,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进口方面,澳煤的减量,加剧了国内高卡低硫煤的紧缺,原本使用澳洲煤的水泥、化工企业需求转而采购国内高卡煤,这进一步推动了高卡煤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低卡煤价格跟涨。 需求方面,疫情过后,经济复苏,沿海地区煤炭需求激增,工业生产一路高歌;但供应端却出现问题,消费端与生产端复苏进度不同步。由于煤价高,电厂无力购买,多个城市在九月份就出现“拉闸限电”。受煤荒、电荒影响,上级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增产保供措施,包括:对露天煤矿批地、井工煤矿核增、产地和港口限价、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电厂增加库存及可用天数等;此外,煤矿与电厂新签订长协,努力实现供电、供暖企业长协100%全覆盖。由于供应链各环节的积极配合,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煤价开始下跌,到12月份,煤价跌至限价范围内,市场转为稳定,确保了能源供应安全。 今年,在保供政策影响下,煤炭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市场供应量将有所提升;但受安检、环保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产地可能出现“旺季多产,淡季少产”现象;而下游可能出现“买涨不买落”现象,一旦煤价下跌,就减少采购,持币观望。需求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将促使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加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但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短期内不会变化。 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二年,也是我国开展“双碳”的次年。动力煤市场继续受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全覆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调控,预计煤炭市场会进一步趋向供需平衡,煤价运行相对平稳。但是,极端恶劣天气、冬奥会、两会、5G基站建设、基建加速、冬季枯水期等原因会拉高用电负荷,电厂等终端用户需要提前备煤、存煤,而安全、环保检查趋严,反腐倒查20年等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释放速度和数量。 今年“元旦”和“春节”二个假期,需求骤然增加,而印尼煤限制出口事件,叠加国内部分民营煤矿放假、贸易商发煤倒挂,造成供应一时没有跟上,煤价再次出现震荡偏强运行。预计三月初重要会议结束后,随着主产地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环渤海港口库存增加,电厂和非电行业得到垒库,煤价将出现回落。 四月份为传统的电厂机组检修季节,电厂日耗下降,煤炭需求萎缩,煤价下跌。五月份之后的煤炭市场,随着工业用电的恢复,下游煤炭需求将强势回归;而宏观经济的强劲恢复,全社会用电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对煤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五月份至年底的煤炭市场,将出现供需两旺,煤价将出现一个明显的上升期。预计今年,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中枢将围绕800元/吨左右波动,最低在700元/吨一线活动,最高很难超过国家限制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