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或导致不育和大脑老化》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3
  • 近日,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里尔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感染会对人类大脑产生影响,可能造成长期的大脑老化并降低生育能力。

      该实验室研究主任文森特·普雷沃对法国媒体表示,该团队研究了新冠感染的长期影响,包括对大脑老化和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令人担忧,最糟糕的情况将是出现一波严重的不育潮。

      研究人员近两年来一直在研究感染后的老鼠、仓鼠和人类大脑,每三个月对其进行一次核磁共振、验血和认知能力测试。其中包括对50名新冠感染住院患者进行持续跟踪测试。

      该团队对大约60名新冠重症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患有由大脑紊乱引起的睾丸功能障碍,这加强了此前关于感染可能降低生育能力的假设。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患者的生殖功能神经元是否被破坏。普雷沃表示,感染新冠病毒的婴儿在成年后,生育功能是否会受到影响目前仍未可知,但神经元受损也可能会导致智力下降。

      该实验室研究人员称,通过对老鼠的实验表明,即使症状很轻也会对大脑造成影响,并有可能在20到30年内转化为退化性疾病。

      普雷沃表示:“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人们一直怀疑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对大脑造成影响,随后几项研究正式证明了这一点。”

      2021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证实,新冠病毒可通过感染鼻腔中的神经元进而感染大脑。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和巴斯德研究所的另一项联合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攻击人类大脑脑血管内皮细胞并导致微出血。

      今年3月,英国牛津大学一项基于长期观察大量患者的研究证实,感染新冠病毒,即便是轻症,也会造成脑损伤,研究对象在两次扫描之间出现了小脑脑萎缩和更大的认知下降。平均而言,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脑组织损失比未患病的人多0.2%至2%,相当于大脑衰老一年。受影响最大的神经系统是与味觉和嗅觉相关区域,嗅觉和味觉丧失是新冠感染的特征性症状之一。此外,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也可能受到病变影响,这些影响是否不可逆转还有待观察。

      普雷沃就此表示:“现在的假设是,感染新冠有可能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这不是个好消息,我们已经在上个世纪的另一场流行病中看到这种情况。许多在西班牙流感中幸存下来的患者后来患上了帕金森病。嗅觉丧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也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警告信号。”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3/23/content_532454.htm?div=-1
相关报告
  • 《Nature:新冠感染或导致大脑退行性病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09
    •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受体蛋白ACE2,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主要存在呼吸道、肠道、肾脏、心脏、睾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因此,尽管新冠肺炎(COVID-19)被认为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但实际上,新冠病毒能够感染并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甚至是中枢神经系统。 许多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不仅会带来疾病和死亡,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并在患者康复后导致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有:嗅觉失灵、疲劳、呼吸困难、关节痛、胸痛甚至是抑郁症。 而新冠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也会导致多种症状,包括头痛、味觉和嗅觉丧失、意识障碍、谵妄、中风和脑出血等等。有研究表明,谵妄症患者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很高,这意味着新冠全球大流行,除了当时带来的病症外,还可能导致数年后全球痴呆症患者激增。 2022年3月8日,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题为: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描述了人类大脑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后的改变,包括嗅觉和记忆相关脑区的改变。研究结果或揭示新冠肺炎(COVID-19)的损伤效应,增进我们对这种疾病如何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至于这些效应是否会长期持续,以及是否部分可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会导致大脑相关的功能异常,但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住院的重症患者,而且只能基于感染后的成像数据。新冠病毒对轻症(更常见)患者的脑部影响仍然未知,研究这些轻症病例或能揭示促进脑疾病或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曾做过两次脑扫描(平均间隔38个月)、接受过认知测试的785人(51-81岁)的大脑变化。共有401人在两次脑扫描之间检查出了新冠病毒感染,其中15人住院;剩下的384人作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 研究团队确定了感染后的各种长期效应(新冠诊断和第二次扫描的平均间隔为141天),包括眶额皮质和海马旁回(与嗅觉和事件记忆相关的脑区)的灰质厚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 此外,研究团队还从感染过新冠肺炎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了嗅皮质相关脑区组织损伤以及整体脑容量平均下降的证据。平均而言,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研究对象在两次扫描之间还出现了更大的认知下降,而且与小脑脑萎缩有关——已知小脑与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团队还在罹患与新冠无关的肺炎的人群中开展了一次对照分析,从而证明了这些改变是特定于新冠的,而非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会出现的一般效应。 研究结果或提示了新冠肺炎导致的退行性改变,无论是通过嗅觉通路、神经系统炎症,还是因为嗅觉丧失引起的感觉输入的缺失。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这些对象受影响脑区的脆弱性。
  • 《“沉默”病毒被新冠“激活”,感染95%成人,导致新冠后遗症甚至绝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EBV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口接触传播,所以EBV感染又被称为“接吻病”。那么,这么高感染率的病毒,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疫苗防护?当新冠遇上EBV又会有什么后果?Pathogens、Science和Cell均对此进行了研究报道,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Pathogens:多数新冠 后遗症由EBV的重新激活导致 2021年6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与布朗大学等研究团队在Pathogens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of Long COVID Preval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pstein-Barr Virus Reactivation”的研究成果(图1)[2]。研究发现许多长期COVID症状可能不是SARS-CoV-2病毒的直接作用结果,而是COVID-19病毒诱导的EBV再激活带来的结果。 此项研究共有357名受试者申请加入,其中185名新冠康复患者通过申请并被纳入试验池,最终68名有新冠后遗症的患者被纳入试验。这68名患者被分为四组:两个主要(长期)研究组和两个次要(短期)研究组。“长期COVID组”由30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至少90天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所有人都报告了用于本研究的一种或多种长期COVID症状;“长期COVID对照组”由20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至少90天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没有任何长期COVID症状;“短期COVID组”由9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21-90天内都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所有人都报告了用于本研究的一种或多种长期COVID症状;“短期对照组”由9名受试者组成。通过对受试者血液样本分析发现: 1. 试验池的受试者中,长期COVID的整体患病率为30.3%(56/185),其中包括4名最初无症状的COVID-19患者,后来也出现长期COVID症状; 2. 66.7%(20/30)的长期COVID受试者与10%(2/20)的对照受试者EBV再激活病毒衣壳抗原(VCA)IgM呈阳性,并具有显著差异; 3. 在COVID-19检测呈阳性后21-90天,18名受试者中观察到相似的EBV阳性比率,表明EBV的重新激活可能在COVID-19感染后不久或同时发生。 本项研究主要成员也是长期研究COVID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员Jeff Gold说:“很明显,EBV重新激活可能在SARS-COV-2感染的长期后果中发挥作用,新冠患者康复后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后遗症如疲劳、脑雾、皮疹等,与我们对EBV重新激活带来的后果预期相同。” Science:EBV 导致的绝症,无法治愈 2022年1月13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题为“Longitudinal analysis reveals high prevalence of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的研究成果(图2)[3]。研究发现EBV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主要原因,神经退化的血液标志物--神经丝轻链的蛋白质的水平,仅在EBV感染后才会增加。 M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脱髓鞘疾病,当出现MS时,免疫系统会攻击包覆神经纤维的保护鞘(髓磷脂),并导致大脑无法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沟通,最终导致神经受到永久损伤或退化。MS的体征和症状大不相同,这取决于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哪些神经受到影响。一些MS重症患者可能难以或根本无法独立行走,其他人可能需要长期缓解且不会出现任何新症状(图3)。遗憾的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MS目前无法治愈,而且这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科学团队认为EBV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与美国军方进行了为期20年的合作研究,收集了1993年至2013年间超过1000万份民族多元化的现役美国军人血液样本,包括955份在服役期间被诊断出患有MS的病例样本。通过分析美国军人服役开始时和服役后每两年一次的血液样本数据,验证了MS是由EBV引起的科学假设。研究发现: 1. 感染EBV的军人患MS的概率比未感染的军人高32倍; 2. 神经退化的血液标志物--神经丝轻链的蛋白质的水平,仅在EBV感染后才会增加; 3. EBV感染不仅早于MS症状发作时间,而且早于MS可检测病理机制的时间。 此项研究的领导者Alberto Ascherio表示:“只有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众多,才有可能首次证明EBV与MS的关联。过去,EBV在普通人群中的高流行一直是证明EBV与MS因果关系的巨大障碍,这项研究表明,EBV是导致MS的主要原因,但显然还涉及其他因素,例如EBV阳性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维生素D缺乏症等。打个比方,大多数吸烟者永远不会患上肺癌,同样,大多数感染EBV的人也不会患上无法被治愈的MS。” Cell:EBV的重新激活 是新冠长期后遗症的风险因素 美国华盛顿州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诺奖得主James R. Heath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Multiple early factors anticipate post-acute COVID-19 sequelae”的研究成果(图4)[4]。此项研究发现长期COVID的发生有四个先期风险因素:II型糖尿病、血液中SARS-CoV-2 RNA水平、EBV感染水平和特异性自身抗体。 大约31%–69%的COVID-19患者患有长期COVID,长期COVID可能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包括记忆力减退、胃肠道窘迫、疲劳、嗅觉丧失、呼吸急促和其他症状。研究人员认为长期COVID与自身免疫因素及体内残留的病毒片段有关,因此收集了309名COVID-19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拭子样本,并进行全面的表型分析,且与临床数据和患者报告的症状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多组学、纵向调查。结果发现: 1. 感染全球90%人口的EBV通常在体内不活跃,但在SARS-CoV-2感染后早期被重新激活,且与新冠长期后遗症的症状显著相关; 2. 特异性自身抗体(与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长期COVID; 3. SARS-CoV-2感染早期的血液病毒载量与患者康复后出现的长期COVID症状密切相关,因此在新冠病程的极早期施用抗病毒药物可潜在预防长期COVID; 4. 通过对参与者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分析,发现II型糖尿病与某些长期COVID具有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