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疫苗或能有效阻断新冠变种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7-27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一种制造新冠疫苗的不同方法,这种疫苗在理论上对新出现的变种仍然有效,且可通过鼻吸、药丸或其他方式接种。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公共图书馆·病原体》在线期刊上。

      该研究涉及构建经过基因改造的质粒,包含一些专门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脆弱性遗传物质。刺突蛋白是病毒的一部分,对结合和感染细胞至关重要。而质粒是来自细菌的小的环状DNA分子,它们在物理上与染色体DNA分离且可独立复制。科学家可使用它们将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然后引入的遗传物质就可在接收细胞中复制。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教授毛里奇奥·萨内蒂博士说,这种方法指出了一种更持久、更广泛有效的新冠疫苗设计思路。

      最新研究强调“质量胜于数量”,寻求诱导抗体优先阻断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的结合和传播,这将导致疫苗产生更集中的抗体反应。研究将重点缩小到病毒感染能力,这部分在进化上是保守的。换句话说,这些结合位点不会因新变种而改变,因而代表了一个持续存在的病毒“漏洞”和更为可靠的疫苗目标。

      研究团队构建了含有免疫原(导致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分子)的质粒,这些免疫原是专门设计的,以用于显示作为受体结合基序(RBM)一部分刺突蛋白的一个节点。这些氨基酸残基就像打开细胞门的钥匙一样,钥匙和锁不会改变。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是抗体的巨大生产者,用于响应和抵御体内特定抗原或病毒等不需要的物质。B淋巴细胞每秒平均可吐出1000个抗体分子。

      研究团队将选定的刺突蛋白氨基酸克隆到质粒DNA中,当注射到小鼠的脾脏中时,引入的免疫原分子会产生中和抗体,专门针对病毒蛋白刺突RBM上的目标进行调节。对带有原始新冠毒株变种的小鼠展开的测试发现,所有变种的免疫反应都相似。

      萨内蒂说,要将这些发现转化为适合临床试验的疫苗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目前的方法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是从小鼠研究到人体临床试验的巨大飞跃。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27/content_539199.htm?div=-1
相关报告
  • 《感染高峰或将到来,疫苗之外,新冠治疗药物有何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8
    • 自从放松对新冠疫情的管控以来,各地的阳性感染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多个城市或将于近日达到感染高峰,随着春节将近返乡人数增加,各个城市都将迎来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如今,尽管一年一度的南北大迁徙还尚未完全到来,但新冠似乎已经快人一步,迅速蔓延开来,将会对有基础性疾病及重症风险因素脆弱人群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多项研究表明,新冠致死率下降不仅仅是因为奥密克戎致病力和病毒载量减少,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已经大幅提升。新冠疫苗在预防感染上可能效果不佳,但已有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重症和死亡,因此,疫苗接种很有必要。 但如若病毒出现免疫逃逸的情况,即使接种疫苗也仍旧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是各大药企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预防之后应该是着重于新冠治疗,因此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理应是重中之重。 在新冠治疗药物领域,各家药企持续活跃,而在靶向新冠病毒复制的过程中,3CL是必须的关键蛋白酶,其通过抑制病毒蛋白剪切,进而阻断病毒复制。基于此,3CL蛋白酶抑制剂或是有效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近日以来,已有多家药企在研的新冠药物3CL蛋白酶抑制剂取得新进展。 全球首个3CL蛋白酶PROTAC 获美国专利局授权 12月21日,盘龙药业发布公告宣布,其与陕西科技大学梁承远博士团队合作的“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项目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项专利授权。 这2项专利授权是基于盘龙药业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候选药物PLC-01设计合成的PROTACs,细胞与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优良的3CL蛋白酶降解能力,是全球范围内首批获得授权的抗冠状病毒PROTACs专利。 上述美国专利授权的取得,是盘龙药业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项目“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的研究阶段进展成果,该项目的研发有利于提升公司创新研发综合实力,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球已有不少药企布局3CL蛋白酶抑制剂,就国内该赛道而言,有4款药物进展处于前列,包括众生药业的RAY1216、广生堂的GST-HG171、前沿药业的福布特韦、先声药业的先诺欣。 除了3CL蛋白酶抑制剂项目,盘龙药业还在积极推进清瘟护肺颗粒项目进展,希望这两个项目未来都能够在新冠病毒的治疗上贡献重要力量。 信立泰新冠药物3CL蛋白酶 抑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12月20日,信立泰发布公告宣布,其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3CL蛋白酶抑制剂SAL0133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SAL0133是信立泰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效、广谱抗新型冠状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目前拟开发临床适应症韦治疗成人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的RNA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的初始复制阶段,以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有效阻断病毒复制,达到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此外,3CL蛋白酶在beta冠状病毒中保守性高,SARS-CoV-2与SARS-CoV的3CL蛋白酶同源性大于96%,两者结构基本一致,已经报道的很多3CL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冠状病毒能力[2]。由于人体内没有与3CL蛋白酶类似切割位点的蛋白酶,可筛选高特异性的抑制剂,且安全性较好。 临床前研究显示,SAL0133在酶水平活性显示出对3CL蛋白酶的强力抑制活性,对野生型新冠病毒以及Alpha(B.1)、Beta、Delta、Omicron(BA.2、BA.5)五种新冠变异株均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当前流行株Omicron BA.5株的抗病毒活性EC90值是奈玛特韦的10倍[2]。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体内,SAL0133可显著降低肺部组织病毒载量,并明显改善肺部炎症,其显著降低病毒载量的剂量低于奈玛特韦。 另外,研究还显示SAL0133表现出良好的口服吸收特性、渗透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代谢稳定性好、口服暴露量高。 总体上来说,SAL0133作用机制明确,具有强效、广谱的抗新冠病毒作用,预期不需要联合CYP3A4抑制剂利托那韦,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较低。期待信立泰可以成功研发SAL0133并获批上市,及时用于新冠感染者的治疗,满足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先声药业3CL蛋白酶抑制剂 完成注册Ⅱ/Ⅲ期临床全部患者入组 12月18日,先声药业宣布,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欣™已完成针对新冠轻中症成年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研究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成为国内3CL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首个Ⅱ/Ⅲ期临床研究入组完成的项目。 先诺欣™是一款针对3CL蛋白酶的小分子抗新冠候选创新药与利托那韦的组合包装药物。在临床前试验中,先诺欣™显示出高效、广谱的抗新冠病毒活性。该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感染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国患者第一个进入注册Ⅲ期试验并完成全部计划入组病例数的临床研究。临床给药方案为先诺欣™对照安慰剂,连续口服5天,研究终点包括至新冠症状恢复所需的时间、病毒载量下降等。 2021年11月17日,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订立技术转让合同,获得了先诺欣在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2年3月28日及5月13日,先诺欣™分别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2项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分别用于轻中度新冠感染者治疗,及曾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于预防治疗。 尽管国内多家药企布局3CL靶点抗新冠病毒药物,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至今全球范围内仅有辉瑞研发的Paxlovid一款药物获批上市,此外再无其他产品。期待国内药企加快研发及试验进度,使这些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可以及早用于新冠感染的治疗,惠及广大感染者。
  • 《新冠灭活疫苗阻止重症感染或更有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1-02
    • 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新冠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的总规模是相似的,然而,灭活疫苗使免疫系统暴露在整个失活的病毒面前,引发了针对病毒上不同蛋白质的广泛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上,这些发现将帮助科学家改进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毒的疫苗策略。   研究论文高级合著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传染病(EID)项目高级研究员安东尼·坦托诺·谭博士表示:“新冠灭活疫苗在亚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与其他类型的疫苗相比,它们诱导的抗体反应较低,通常被认为效果不佳。”但几项研究表明,它们非常有能力阻止重症新冠肺炎的发展。   研究小组比较了接受新冠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人的血液样本中的T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发现,mRNA疫苗只能诱导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T细胞免疫反应,其中,刺突蛋白中包含大量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然而,灭活疫苗不仅诱导了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T细胞反应,还诱导了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突变少得多的膜和核蛋白的T细胞反应。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膜、核蛋白和刺突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组合,在数量上与mRNA疫苗诱导的单一刺激性T细胞反应相当。新冠灭活疫苗还有效地靶向了奥密克戎变异株谱系特有的突变。   与mRNA疫苗不同的是,灭活疫苗似乎不会触发以杀死病毒感染细胞而闻名的细胞毒性CD8 T细胞,它们主要刺激CD4 T辅助细胞。当这些T细胞识别病毒抗原时,它们会释放细胞因子,帮助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   论文资深作者、杜克大学EID计划的安东尼奥·贝尔托莱蒂教授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可有效地逃避抗体的中和。与抗体相比,T细胞可能在这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靶向病毒感染的细胞。由于新冠灭活疫苗可产生针对其他病毒蛋白的T细胞反应,与目前其他疫苗的刺激靶向策略相比,这种更异质性的反应可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