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在上面,寒冷在下面:湖泊中出现意外的温室气体效应》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9-11
  • 由巴塞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持续的气候变暖如何影响湖泊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了为什么在近底水域,尽管地表变暖,湖泊甚至可能降温,以及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会产生什么后果。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湖沼学和海洋学快报”上。

    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当大型天然生物反应器。湖水温度是对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到大气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会刺激微生物呼吸过程和这些温室气体的产生,同时减少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储存。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已经更密切地研究了这些相互作

    该研究项目不仅针对全球变暖的直接影响,而且针对间接影响。调查的主要焦点是湖泊较深处的水温和温室气体产量。 “我们不想质疑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毫无疑问,在水温升高的情况下,湖泊呼吸代谢过程的速度通常会更高,”巴塞尔大学环境科学系的Moritz Lehmann教授解释道。 。 “然而,气候变化不会导致每个湖泊到处都热身。”

    在表面附近变暖,在底部附近冷却

    世界各地的湖泊表面都在变暖。然而,由于藻类产量的增加和湖水浊度的增加,它们也失去了透明度。 “地表水变暖和透明度的丧失会导致更多的热量被困在湖泊的上层,使更深的水域被热隔离,”第一作者,环境科学系的Maciej Bartosiewicz博士说。巴塞尔大学。 “在某些情况下,这甚至可以导致湖底附近水团的冷却。”

    微妙的冷却减缓了湖泊中呼吸衰变过程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增加了沉积物中的碳埋藏。模型模拟表明,观测到的影响与相对较小和较浅的湖泊最为相关,这些湖泊占全球湖面的一半左右。

    二氧化碳减少,甲烷减少

    湖泊中差异性变暖的增加还有另一个影响:明显的热分层意味着较深的水层几乎不会混合,通风不良,这可能导致长时间的缺氧。 在这些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产生的甲烷增加。

    “总而言之,全球变暖增加了湖泊的温室气体潜力,正如预期的那样。然而,这与直接变暖关系不大,更多地与这些湖泊底部的氧气消耗增加有关,”Bartosiewicz总结道。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9日

相关报告
  • 《南极东部冰盖下面的湖泊比以前认为的要少得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1-08
    • 德国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的研究人员最近评估了卫星探测的冰下湖泊,发现了很少的水。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南极南极冰盖的巨大冰流源头是什么呢? 通过南极考察,AWI的研究人员最近调查了通过卫星遥感检测到的恢复冰川下方的几个湖泊。专家们发现实体水很少,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科学界一直认为南极东部冰盖下面流动的湖泊是冰块开始滑动并形成冰流的原因。这项新研究刚刚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 恢复冰川,位于南极洲的科茨地区,一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将冰以每年10到400米的速度从南极东部冰盖高原地区输送到威德尔海。它的流域面积绵延近1000公里,从内陆到菲尔希纳冰架海岸,是德国面积的近三倍。这两方面可以使冰川面临一个潜在的威胁,如气候变化会在未来加速其输送速度。根据预测,如果这一切过去,复苏也可能使东部南极洲失去大部分的冰。全球海平面上升将是直接结果。 然而,对于科学家来说,恢复冰川的冰块运动的原因依然不清晰。研究者曾认为南极东部冰盖下面的融水湖泊是其原因,这种理念是认为这些湖偶尔会溢出堤岸,形成润滑膜,冰在上面可以滑动。这对于那些仅靠重力不足以使冰流得如此快的南极东部冰盖地区来说,尤其适用,其中也包括恢复冰川的起源区。 然而,Humbert和她的同事现在可以反驳这个假设。在2013/14年夏季期间的南极科考过程中,AWI专家用科研飞行器 Polar 6上的雷达来测量恢复冰川,所收集的数据提供了关于冰流下面的地面是湿的还是干的证据。根据Humbert的说法,“在这次科考之前,恢复冰川和下面岩石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目前他们的数据可以填满南极洲地图上的一些空白点。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利用了卫星数据,并双重检查先前检测到的高程变化,这是一个湖泊泛洪的指标。虽然可以重现之前的结果并理解为什么会在那里找到湖泊,但他们无法确定在特定位置的水的存在。此外,他们的新研究结果表明,泛洪湖泊不是冰流形成的关键机制。 (王琳 编译)
  • 《类似于外星生命:南极冰下湖泊寒冷、黑暗,充满秘密》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3-15
    • 地球上一半以上的淡水在南极洲,其大部分被冰冻在冰原中,在冰池和溪流的下方它们互相流通,并流入环绕大陆的南大洋。了解水的运动,以及溶解在其中的溶质,揭示了陆地上碳和营养物质如何维持沿海的海洋生命。收集这些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数据是南极的一项困难工作。冰层下的生命很多没有阳光,并承受着来自冰层的压力,再加上来自地核的辐射热量融化水形成湖泊,所以温度略低于冰点。有机碳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其在维兰斯冰下湖的浓度相对较高。冰下湖是黑暗、寒冷的,充满了柔软而蓬松的沉积物,周围是充满气泡的冰。湖床看起来比地球更陌生,研究这样的极端环境确实可以洞察外星生命可能是什么样的,或者地球生命如何在类似的条件下生存。并不是说人类、企鹅或鱼类能够处理它;南极洲冰层下的生命主要是微生物。它们仍然显示出生命的迹象:有机碳和其他生活、饮食、排泄和死亡的化学副产品。通过质量平衡计算,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维兰斯冰下湖的溶解有机碳池可以在4.8~11.9年内产生。随着湖水的注入和排干,所需的时间几乎相同,所有这些营养物质都会滑向南大洋被冰覆盖的海岸。根据研究小组的计算,该地区的冰下湖泊提供的有机碳比下游冰盖海洋中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有机碳多5400%。为了扩大研究人员的视野,研究团队一直在其他地点收集数据。他们用热水钻、特别设计的软管、10升水样瓶、一些沉积物取芯装置,以及一周的夏季极地天气(可能会下降到20以下)来实现这一目标。洞一直在试图重新冻结,冰下有水,也有生命,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简化的生态系统,没有更高水平的生物体。所以我们可以回答在其他地方很难回答的一些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在这些环境中,物理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仍然是复杂的;本研究正朝着理解它们迈出一步。南极洲西部的冰下湖泊几乎是超凡脱俗的,同时也让我们洞察了外星环境的可能性,也揭示了我们自己世界的深水秘密。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9GB006446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