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沙共商发展大计达成诸多共识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0-09
  • 中新网长沙9月27日电(记者 邓霞)9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以及黄石、岳阳等八个观察员城市,湘潭、益阳等三个区域合作特邀城市的主政领导齐聚一堂,共商长江中游城市群新一轮发展大计。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为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并坚持每年一届,由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轮流主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协同发展六年,先后签署落实《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取得了全面合作的丰硕成果。   自第五届会商会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当天,四省会城市等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共建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协议》,致力共同搭建互联互通的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联动示范区,在科技资源共享、推动新区发展、近期务实合作事项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届会议还通过现场考察和合作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科技、人社、旅游、质监、工商联等分会活动,在科技服务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加深合作效果。   与会代表认为,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持续深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关报告
  •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科创新联盟达成"武汉共识"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6
    •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2017-06-24 07:00:39字号: 大中小. 背景色. 本报讯(记者周韧 通讯员张平香)6月18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交流会在武汉召开,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发展”为主题,达成8条“武汉共识”。 2016年4月, 武汉市农科院、合肥市农科院、南昌市农科院、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四方协商,在武汉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旨在通过四城农科院(所)的通力合作,构建农业跨区域、多学科集成的协同创新机制。 18日达成的“武汉共识”有:加强协作共赢,提高联盟在全国的影响力;相互开放课题研究,协同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支持人才团队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优势学科;共同争取科技推广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职能;支持四城农业智库专家服务团建设;联合推进种业发展,实现育种资源共享;实现农业期刊共享、合办;组建省会城市农科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实现农业资源按一定规则适度有偿使用。
  • 《科技创新撬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0-30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开我国版图,沿长江经济带是一条重要轴线。目前,中国经济的“沿江发展”正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正身处这条主轴之中。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 中游、中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赣鄂湘皖四省会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共饮一江水,合作一体化。 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再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到朋友圈扩展为八大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点燃科技创新引擎,不断将共享互通向纵深推进,紧紧切合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湘赣鄂皖共铸第四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 科技创新,正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重要关键词。 自2013年2月23日四城举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以来,四城建立了轮值主席会议召集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市际科技联席会议,由四省会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分管副秘书长率团参加,共同推进四省会城市科技实质性合作。 一年一会商,一年一携手。近年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中心城市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围绕着创新驱动,迎着世界科技新变革潮流,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武汉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重点。其中,东湖高新区建立以创业服务业为特色,带动武汉、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助力“光谷”走向世界。 长沙主打产业园区发展,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实施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工程、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工程、科技服务业态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形成工程。 合肥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科技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微电子芯片测试平台等多科技服务平台搭建日趋完善。其中,合肥高新区围绕科技服务,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化科技服务,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南昌主要布局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南昌高新区形成以“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为总体框架,以“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产学研―专业配套―科技金融”为服务链条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抱团发展,打造科技共享协作新模式 合心、合拍、合力;同向、同步、同行。短短几年时间,市场、公共服务、交通等多个重要领域合作“一体化”已成为四市发展的新常态。 据悉,目前,长沙、南昌、合肥三个兄弟城市在武汉投资注册企业累计3300多家,武汉在三个兄弟城市投资注册企业4493家。2017年,长沙、合肥、南昌三市企业在武汉投资近100亿元;武汉企业在三个城市投资达到120亿元。 2018年9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四城聚首长沙,以科技服务业为抓手,再次开启新一轮谋篇布局的合作。 会上宣布,四座城市将共同搭建政府主导线上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科技服务业合作生态,工作平台常态化,合作机制市场化;四座城市将举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展及对接会,一起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链。 新时代书写“新”文章,长江中游城市群此举的发展举措,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创新为方向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担共享为机制基础,必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所说,如何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不是空地上的新建设,而是在既有的经济结构中进行再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要以经济产出能级作为依据,在生态保护下完成。其中,坚持经济能级提升与创新型新产业集群聚集便是重中之重,而这些转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李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