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通过植物多样性增强植物抗性的可持续性》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田儒雅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在以种植水稻为传统的中国元阳县,来自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和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CIRAD)的科学家与一支中国研究团队携手,针对水稻抵御病原体的防御系统展开研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在抵御流行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

    植物病原体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例如,引发水稻枯萎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Fungus)对全球各地的稻田都造成了破坏性影响,每年由它导致的水稻减产量足以养活6000多万人口。面对这种威胁,水稻产生了相应的抵御能力。其第一道防线就是产生一系列的抗菌反应,构筑基础性防御力;而病原体为了抵御这一道防线,就会调配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军火库”。但是,水稻也会相应地衍生出另一种防御战略,即抗性基因,以阻断病菌的入侵。然而,病原体也会进一步演进,迅速地战胜抗性基因,由此引发彼此间无穷无尽的战争。

    一、元阳水稻之谜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元阳县,水稻种植面积高达1万多公顷。尽管已经证实在当地的稻田中存在稻瘟病菌,但水稻却很少受其影响。在元阳,人们不使用杀菌剂,但神奇的是水稻却不受流行病的侵害。为破解这一谜题,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共同组成的植物与病原体相互反应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小组(INRA-CIRAD-Montpellier SupAgro Joint Research Unit for the Biology and Genetics of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和云南农业大学的科学家们,共同开展研究。 

    二、针对性超强的病原体

    当地种植着两个品种的水稻:普通水稻(籼稻)和特殊场合食用的糯米(粳米)。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粳米基础防御力强但抗性基因较少,反之,籼稻基础性防御力弱但抗性基因丰富。这两种具有不同免疫系统的水稻催生了两种针对性超强的病菌,进而有针对性地感染特定品种的水稻。也正因于此,这两种病菌无法感染所有品种的水稻,不能在整个区域内扩散。

    由此,该研究将近15年来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植物生物学文章联系起来。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植物免疫性模型研究,即锯齿模型(Zig-Zag Model),并由此预测,基础性防御力和抗性基因恰当的结合能够增强抗性的持久性。而第二篇文章列举了水稻成功使用植物多样性驱动持久抗性来抵御稻瘟病的一个例子。

    三、“永恒水稻”项目

    本研究是在“永恒水稻”项目(Eternal Rice Project)的研究背景下展开,同时,也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作物健康可持续管理项目(SMaCH Metaprogramme)中的一部分。“永恒水稻”项目由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共同组成的植物与病原体相互反应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小组,云南农业大学共同参与。自2014年启动以来,该项目一直致力于研究云南省南部元阳县种植的不同品种水稻抗性的可持续问题。“永恒水稻”项目既使用了基因学和基因组学的方法,也利用了社会网络和建模的分析方法。

    “永恒水稻”项目的这些初期发现表明,多样化的免疫系统能够激发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为植物提供持续性的保护。现在,科学家即将对小麦作物开展类似实验。

    (编译 田儒雅)

相关报告
  • 《植物多样性可以增加昆虫多样性》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5-29
    • 在草原和森林中生长的植物种类越多,在那里找到栖息地的昆虫种类就越多。然而,更多的植物种类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昆虫种类的数量,也增加了昆虫个体的数量。同时,动物多样性不仅由植物多样性决定,而且由植物群落的物理结构决定。该研究是由德国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中心(iDiv)领导的一项合作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这些结果对草地和森林的昆虫有效管理产生了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诸如目前观察到的昆虫数量下降这样的发展,可能与我们人类管理我们所使用的生态系统的方式有关,”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的安德里亚斯•舒尔茨教授表示。在第一个实验中,草原上的植物种类数量发生了变化,而在第二个实验中,森林中的树木种类数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实验都是为了研究植物多样性对其他生物的影响以及各自生态系统的功能。数据显示,农业和森林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的减少,可导致昆虫数量(个体数量)的减少,进而减少昆虫物种丰富度。 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iDiv研究中心的Jena实验发言人兼资深作者Nico Eisenhauer教授说:“重要的是要注意,不仅植物物种的消失是关键,结构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关键。”“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割草时间和保护老树等加强结构的措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重大贡献,”BEF-China发言人、马丁·路德大学的赫尔格·布鲁尔海德教授补充说。对来自不同生境的数据进行比较表明,这些研究结果对人类使用的关键生态系统具有相关性。这项研究是由德国联邦政府资助的。
  • 《科学家揭示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1-23
    • 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局全球变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的Bingzhang Chen和Sherwood Lan Smith研究了浮游植物大小多样性对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浮游植物群落的新模型,揭示了将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部分未知机制。该研究项目是与德国亥姆霍兹中心的Kai Wirtz教授合作完成的。 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本构成。就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生产力和恢复力非常重要。此外与陆地植物相比,更多种类的海洋浮游生物往往在任何一个地方共存,即使它们在大小和其他特征上差别很大。虽然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观察到了不同的关系,但浮游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仍然未知,因为在高度可变的海洋环境中这么多物种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为了模拟浮游生物在北太平洋不同地区的生长,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连续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模型。科学家们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模拟结果。 结果证明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主要影响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在动态环境中,大小和功能的多样性对浮游植物群落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它有助于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维持一致的生产力。相比之下,竞争排斥会缩小静态环境中最佳大小或类型的大小分布,因此最具生产力的浮游植物群落在平静区域的多样性较低。研究小组还阐明了洋流和其他物理过程如何通过混合来自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来维持足够大的多样性水平,以支持北太平洋大部分地区相对较高的产量。潜在的机制与先前的理论预测一致:在频繁干扰的地区,更多样化的社区往往更具生产力,因为多样性增强了适应能力,这是一种从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中恢复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相对平静的地区,不太多样化的群落往往更有生产力,因为高生产力群落由几乎相同的物种组成,具有恰好的特征或几乎恒定的环境条件的固有特征。因此,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扰的频率。基于查尔斯·达尔文等先驱科学家的见解,这些研究结果首次代表浮游植物群落在三维海洋模拟中使用新模型进行连续大小分布。 海洋生物保护被定义为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新议程中“海洋,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17个目标之一。为了优化海洋资源,维持海洋食物链和渔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时需要考虑干扰频率和强度。具体而言,与干扰相对稀少且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太可能降低生产力的地区相比,限制经常受到干扰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更为重要,以保持那里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此外,除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他不同的研究领域。例如,如何最好地管理员工技能或产品的多样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生产力。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