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高效分离高值利用获突破》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05
  •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三素组成。如何高质量地分离三素并获取可规模化利用的原料,是木质纤维素用作可再生化工原料使用的关键难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开发了催化木质素芳基化的三素分离(CLAF)技术,在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和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高效利用的核心——打破“钢筋混凝土”缠绕结构
    王峰介绍,生物质是兼具物质与能量属性的可再生资源,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全球可利用的生物质约为1700亿吨。木质纤维素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年产生量约为11.8亿吨,包括林木资源、农副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由3种组分构成,包括疏水性的木质素、亲水性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木质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包含葡萄糖单元的纤维素、镶嵌着苯环的木质素、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的半纤维素,分别扮演着钢筋、水泥和箍筋的角色。纤维素交织成束分散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中,呈现出类似“钢筋混凝土”的缠绕结构。该结构在植物生长中发挥支撑和保护的作用,也导致三素难以通过物理方式进行分离。
    三素分离的化学技术探索始于1900年,当时开发的两步酸水解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木质素定量方法。该方法可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完全水解成五碳糖和六碳糖,同时得到已经发生缩合反应的木质素。但受限于当时的检测技术水平,木质素的结构变化并没有被发现。到1957年,经二氧六环抽提的磨木木质素成为最接近原生结构的提取木质素,但提取得率仅为5%至10%。我国古代的制浆造纸技术采用石灰长时间蒸煮法,可分离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组分。近现代,烧碱法、硫酸盐法、亚硫酸盐法等化学法制浆工艺可以高效、低成本地脱除木质素,却还是一种“牺牲”木质素的分离技术。
    “可以说,现在成熟制浆工艺体系通常仅聚焦于三素中的某一类组分。如打印纸,主要是对木质纤维素进行化学法处理,部分脱除木质素生产的。在制备过程中,木质素发生不可控缩合,导致催化反应活性大幅降低,通常作为附加值极低的工业废料直接烧掉了。”王峰惋惜地说,作为最具利用价值的可再生碳资源,木质纤维素如果无法充分利用,将限制生物质化工发展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而要想实现木质纤维素多组分或全组分的利用,关键在于三素的高效、低成本分离。
    三素分离的突破口——巧用木质素缩合变堵为疏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木质纤维素利用不充分的重要原因是,木质素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自身缩合,即不可控地形成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碳碳键交联。这是天然木质素的本征化学特性,就像五六岁的小孩子,天生充满好奇,爱调皮,这是本性。对于木质纤维素,木质素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自缩合也是本性。”王峰团队成员、大连化物所李宁博士介绍道。
    针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研究团队选择了抑制木质素自身发生碳碳键缩合的策略。他们通过化学改性、催化解聚等方式稳定木质素组分,减少自缩合反应的发生。王峰团队一开始也想过沿袭之前的研究惯性,但并没有收获理想的效果。在重新思考了木质素缩合反应的利与弊之后,他们诞生了一个新想法。
    “木质素发生自缩合反应从化学上可归为芳基化反应,而芳基化反应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与其采用‘堵’的方法抑制木质素缩合,不如利用木质素结构中存在自缩合反应位点的优势,解决芳基化反应选择性的问题。”王峰回忆起当时破题时的想法。
    于是,王峰团队“因势利导”引入与木质素结构类似且具有高亲核活性的酚类化合物,在分离过程中,酚与木质素发生选择性芳基化反应,阻止木质素的无序自缩合过程。“木质素在芳基化改性后,溶解性显著提高,可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组分高效分离,同时保留了自身活性芳基醚结构,更有利于后续催化解聚。”李宁解释说。
    变堵为疏、顺水推舟,王峰团队利用木质素易缩合的倾向,通过引入具有高亲核活性的木质素衍生酚,大幅提高木质素发生芳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CLAF技术。
    实现技术的经济绿色——进行创新放大验证
    成功将木质素分离出来后,王峰团队着眼从终端市场角度思考木质素的催化转化,明确了直接催化解聚木质素制备双酚的研究方向。
    他们基于芳基化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开辟了一条芳基迁移的催化解聚路线,将CLAF技术处理后的木质素组分直接催化解聚为木质素基双酚,进而制备环境友好的可再生双酚及寡聚酚。与双酚A相比,木质素基双酚的材料学性能基本相当,内分泌干扰活性显著下降,生物安全性可提高100倍以上。作为热固性聚合物和热塑性聚合物的重要前体,木质素基双酚有望在涂料、胶黏剂、通用和工程塑料领域提供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产品方案。
    此外,CLAF技术联产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也可进行高值化利用。纤维素可用作原生纸浆、溶解浆和非粮纤维素糖。溶解浆中纤维素纯度高达95%以上,可替代棉花,提供纺织原料、药辅原料等;半纤维素可用于功能性糖、糠醛及其衍生物等重要平台化合物的生产。
    “我国去年进口了约300万吨溶解浆,进口依存度接近90%;木糖和糠醛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超过50万吨;双酚A的国内需求也在400万吨左右。木质纤维素下游产品市场是明确的,现在主要问题是如何经济、绿色地实现三素分离。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比如在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筛选、反应过程减碳、催化剂和反应器的设计、产品纯化分离等方面还需要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王峰继续说。
    “我们基于实验室规模的测算,溶解浆、木糖和糠醛、芳基化木质素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市场价格。现在正在进行工程放大研究,包括中试装置的设计与搭建、系统的节能降碳优化等。”李宁补充道,期待三素分离技术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生物质原料,推动相关产业本土化发展,降低相关产业对化石资源的依赖,解决我国生物质原料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 原文来源: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183417.html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在如何分解木质纤维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1-02
    • 在马萨诸塞州,一项新研究的发现揭示了特定微生物用来分解木质纤维素的一些基本工具。这项工作提供了关于工业过程如何在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实现退化的见解,以及如何利用诸如制氢等方面的过程。 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木质素来促进生长的一种候选物种是一种从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细菌。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圣玛丽亚大学位于智利瓦尔帕莱索;而EMSL,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对E进行全基因表达分析。用下一代测序进行转录组分析的lignolyticus SCF1。在木质素的情况下,对生长在三种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实验。与木质素的培养基在没有木质素的培养基中获得了两倍的细胞生物量,并降低了60%的木质素。 在木质素经修正的条件下,与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相一致的酶的补充。此外,与木素降解产物的氢化反应也暗示了未来木素降解的可能价值。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22日
  • 《美国核技术获突破性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2-27
    • 放射性铀元素是核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珍贵材料。最近,美国科学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利用海洋、或漂浮在海洋中的化学物质即可无限量地获取铀原料,这无疑开启了全新的核燃料生产方式。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特制的纱线来提取海水中含有的天然微量铀,并且成功获取了5克黄饼——一种用作核能发电燃料的粉状铀浓缩物。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的生物地球化学家Gary Gill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方法使海洋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铀存储库,具有极高的商业吸引力。 美国能源部PNNL团队与超临界技术公司(LCW)的科学家合作进行这项研究。LCW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特殊的丙烯酸纤维,通过吸附天然存在于海洋中的溶解铀,并从海水中提取出来,PNNL则评估和测试了这些材料捕获铀的能力。 研究人员对常规的廉价纱线进行了化学改性,将其转化为对铀有选择性的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吸附剂。然后将纱线直接放入海水中,或者将海水泵入实验室,在给定足够时间的情况下,铀以化学吸附的方式被吸附于纱线上。多年来,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优化这项技术,而事实证明这一技术的回报将会很大。这不仅仅因为用简单易行的铀提取方法代替了传统的铀挖掘,更重要的让美国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核原料供应。 虽然海水中铀的浓度很小很小,但是海洋占到了地表的71%,如果能够有效地提取这些痕量物质,对人类来说将是无止境的。研究人员估计海洋中至少储备有40亿吨铀,这是陆基矿石中已知量的500倍!鉴于吸附材料的制造成本低廉,将这一技术扩大规模后无疑成为陆基开采的有力竞争者。 目前,科学家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包括调查这种纤维可以提取的其他种类的化学物质种类。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可能离大规模的能源革命更近了一步,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We Can Now Harvest Radioactive Uranium From The World's Oceans,ScienceAlert,16 JUN 2018.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