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领域132项成果有望摘取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26
  • 公告显示,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3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5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以及9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公布。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6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18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受理的1773项成果中,与材料相关的科技成果共受理了132项。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提名两项植物保护领域成果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8-01-18
    • 中国科学院日前对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进行公示,其中包括2项植物保护领域成果。 1 一种扩大杀虫谱高效杆状病毒生物农药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昆虫杆状病毒具有高效、安全、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是防治害虫的安全生物农药。但其产业化难,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对紫外光敏感和生产成本偏高等4个世界性技术难题,难以大规模发展。该项目通过4个发明点取得突破:① 发现并分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MbMNPV-CHb1),该病毒可防治32种害虫,对我国11种重要农林害虫具有高杀虫活性,解决昆虫病毒杀虫谱窄,1种病毒只能防治1种害虫的技术难题;② 发明用两种替代宿主交替生产1种昆虫杆状病毒方法,解决该病毒难以用原始宿主大规模生产难题,并防止病毒长期在单一替代宿主中复制可能出现变异的风险;③ 发明新型环境友好昆虫病毒速效剂、光保护剂,用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芳香族氨基酸等分别作为速效剂和光保护剂,研制杀虫速度快且高抗紫外光的制剂,解决杀虫速度慢和对紫外光敏感的难题;④ 创新生产工艺,发明病毒生产机械设备,发明病毒真菌生物防虫有机肥制作工艺,通过循环利用和减少劳动力解决生产成本偏高问题。广谱高效杆状病毒杀虫剂获得 4个制剂农药登记证、1个原药农药登记证,1个欧盟有机认证,建成年产千吨级昆虫病毒制剂生产线,在我国21个省(市、区)累计应用 4,066万亩,取得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及全球昆虫病毒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该项目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 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创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中科格莱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创制了系列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并实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项目首先创制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多糖降解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酶法和膜分离耦合的寡糖制备工艺,攻克了寡糖制备过程中聚合度难以调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技术创新,形成清洁高效、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工艺路线。建立了系列寡糖单体分离技术,得到单一聚合度寡糖标准品30余种,制定了氨基寡糖素农药原药和母药的行业标准,并已实施。发现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抗逆等多种生物功能,深入揭示寡糖作用机制,提出糖链植物疫苗的新概念,攻克功能与机制的瓶颈问题。在上述基础上,研制出10余种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获得农药登记证11个,肥料登记证3个,建成1条年产寡糖百吨级原药生产线和两条年产千吨级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生产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研究并优化了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在主要农作物上的田间应用技术,建立了以寡糖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目前已在全国大规模应用推广8,580万亩次,取得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带动了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和产品保障,实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山东1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0
    • 从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消息,山东省有18项成果(通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6项,均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2项,其中包括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作为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时隔三年,我省单位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整体看,山东获奖情况继续位于全国前列。    来一起膜拜下这些创新先锋吧!    在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山东创新发挥力量。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作为参与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时隔三年,我省单位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作为参与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的主体。作为参与单位,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项目“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我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仍然集中在山东创新的传统优势领域,其中,农业领域2项,医药领域2项,国土资源领域2项。具体获奖项目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山东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抗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0及其选育技术”,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牵头完成的“肺癌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完成的“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山东科技大学牵头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省属单位成为获得国家奖的主力。在我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奖的6个项目中,省属高校、医院和企业占了5个,省属单位科技创新和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