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采油三厂: 新工艺, 解决偏磨老问题》

  • 来源专题:油气成藏评价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4-17
  • 截止4月13日,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用合金接箍防偏磨新工艺的TP1、TK853X、TK860X等6口井均生产正常, 其中TP1、TK860X、TP171等井本轮生产时间已超过上轮, 平均免修期达426天, 相当于避免检泵3井次, 节约维护费用102万元。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推进, 油井供液能力逐渐变差, 目前采油三厂泵挂超过3000m的机抽井共有81口, 占机采井总数的23.8%, 抽油杆偏磨成为深抽井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重要问题。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发现, 抽油杆偏磨主要受泵挂、含水、工作制度、交变载荷的影响, 发生偏磨的深度主要集中在2700-3300m, 该深度位于抽油杆载荷中和点以下, 生产过程中受到拉伸、压缩两种作用力影响, 容易发生弯曲, 与油管内壁摩擦。

相关报告
  • 《西北油田:储层改造新工艺增油3.5万吨》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5-14
    • 近日,从西北油田传来消息,该油田2017年以“高效沟通、长效动用”为目标,重点攻关井周高效动用技术,储层改造新工艺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增油3.5万吨。塔河油田老井重复酸压时存在老缝滤失大、非优势方位储集体难沟通的问题,为提高重复酸压的建产率,西北油田加强老井酸压新工艺的论证,储层改造技术人员开展了暂堵转向重复酸压技术攻关与优化,通过研发新型暂堵材料堵老缝、转向造新缝,有效实现了井周储集体的多方位沟通。现场实施3井次,累计增油3800吨。针对高闭合压力储层远端导流能力保持率低、井底较远处储层较难的问题,技术人员开展了深穿透酸化技术攻关,通过选井选层研究、工艺参数优化、深穿透酸液体系研发等工作,裂缝整体长期导流能力提升115%,针对性地解决了如何提高储层远端导流能力的难题。
  • 《西北油田杆式泵新工艺实现增效》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1-26
    • 1月16日,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创新割缝筛管工艺技术实现新突破, 预计实现经济效益总额540万元。在杆式泵工作过程中, 井筒液体进入油管后, 直接垂直进入泵筒, 易携带修井作业时掉入油管的小件落物或地层异物进泵筒导致杆式泵凡尔漏失或失灵。因杆式泵主要应用于深抽井, 洗井作业一般无法建立循环, 洗井效果差, 油井因异物导致凡尔漏失或失灵后只能靠检泵恢复生产。2014年以前每年因异物进泵筒导致检泵8井次, 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在杆式泵泵筒底端设计加装小筛管, 防止异物进入泵筒。小筛管结构简单、安装时可通过丝扣直接连接在杆式泵底部、入井安全可靠、小筛管过流面积大、在不降低流速前提下、将进泵液体流向由垂直流改为径向流及减小进液孔径、对进泵液体进行了二次过滤、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