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尺寸MXene二维材料制备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12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科研人员采用“自上而下”的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宏观尺寸V4C3Tx MXene二维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Achieving Macroscopic V4C3Tx MXeneby Selectively Etching Al from V4AlC3 Single Crystals 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上。

    MXene是通过化学刻蚀MAX相化合物(Mn+1AXn,M为前过渡金属;A为主族元素;X是C或N元素;n = 1, 2, 3)中的“A”元素而制得的一类新型二维层状材料。MXene由于具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仅在电化学能量存储、电磁屏蔽、传感器、光/电催化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而且在电子和光子器件方面(例如肖特基二极管、光电探测器、透明导电、电子接触材料等)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由于MXene材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刻蚀MAX相化合物的多晶粉末(尺寸小于38微米)而得,因此目前所得MXene材料的尺寸为微米级甚至更小,这就限制了其在电子和光子器件上的应用。如何获得较大尺寸甚至具有宏观尺寸的二维MXene材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科研人员采用高温助溶剂法生长了高品质毫米级 V4AlC3单晶,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氢氟酸有选择性地刻蚀掉MAX相 V4AlC3单晶的Al层,成功制备了宏观尺寸V4C3Tx MXene二维材料(如图1所示)。该工作的开展不仅为V4C3Tx MXene本征光/电性质测试提供了材料基础,而且为其它种类大尺寸MXene的制备提供了借鉴,也为MXene材料在电子和光子器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固体所所长基金的支持。

    氢氟酸刻蚀V4AlC3单晶(左图)为V4C3Tx MXene(右图);V4AlC3晶体结构示意图(中图)。

相关报告
  • 《我国宏观尺寸MXene二维材料制备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13
    •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科研人员采用“自上而下”的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宏观尺寸V4C3Tx MXene二维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Achieving Macroscopic V4C3Tx MXeneby Selectively Etching Al from V4AlC3 Single Crystals 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上。 MXene是通过化学刻蚀MAX相化合物(Mn+1AXn,M为前过渡金属;A为主族元素;X是C或N元素;n = 1, 2, 3)中的“A”元素而制得的一类新型二维层状材料。MXene由于具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仅在电化学能量存储、电磁屏蔽、传感器、光/电催化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而且在电子和光子器件方面(例如肖特基二极管、光电探测器、透明导电、电子接触材料等)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由于MXene材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刻蚀MAX相化合物的多晶粉末(尺寸小于38微米)而得,因此目前所得MXene材料的尺寸为微米级甚至更小,这就限制了其在电子和光子器件上的应用。如何获得较大尺寸甚至具有宏观尺寸的二维MXene材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科研人员采用高温助溶剂法生长了高品质毫米级 V4AlC3单晶,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氢氟酸有选择性地刻蚀掉MAX相 V4AlC3单晶的Al层,成功制备了宏观尺寸V4C3Tx MXene二维材料(如图1所示)。该工作的开展不仅为V4C3Tx MXene本征光/电性质测试提供了材料基础,而且为其它种类大尺寸MXene的制备提供了借鉴,也为MXene材料在电子和光子器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固体所所长基金的支持。 氢氟酸刻蚀V4AlC3单晶(左图)为V4C3Tx MXene(右图);V4AlC3晶体结构示意图(中图)
  • 《《JACS》:由一生二!二维材料领域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19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在2D-2D二维超薄异质结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From one to two: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an ultrathin 2D-2D closely-bonded heterojunction from a single-phase monolayer nanosheet(《由一生二——单相单层纳米片原位构建2D-2D超薄异质结》)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以色列理工博士邢政、西北大学副教授胡军与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马明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杨世和与深圳先进院研究员李江宇为文章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9b08651 发展至今,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在其组分、尺寸和形貌上已经得到了精准地控制,各种纳米级的制备手段也被巧妙地开发出来,实现了诸如等离子体、金属纳米粒子、金属硫族化物量子点以及多组分的纳米颗粒等材料的制备与合成。同时,随着制备技术及手段的成熟化,使用湿法化学合成法便可实现纳米材料原子级尺度的制备,包括原子线和原子厚度的二维纳米片,如石墨烯、过渡金属二卤化物(TMD)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各国研究人员通过湿化学方法进行了2D-2D超薄异质结构建的多种尝试,但迄今为止,2D-2D复合材料依然需要较为复杂的制备过程,及通常表现出较弱的界面结合状态,因此合理的设计思路和简单高效的制备手段是实现2D-2D超薄异质结构建的关键。 斜方晶Bi2WO6和斜方晶Bi2O2S层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从单层纳米片演变到2D-2D异质结纳米片过程的示意图,单层Bi2WO6纳米片和Bi2WO6-Bi2O2S 2D-2D异质结纳米片原位KPFM测量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温和的化学合成方法,实现了Bi2O2S在单层Bi2WO6的原位生长,从而组装制备出超薄二维异质结纳米片。该二维异质结纳米片中的强界面结合使得其产生类似大分子的特征,也是导致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极大提高的主要因素。相比于纯的Bi2WO6纳米片,超薄二维异质结纳米片实现了4倍以上的光电流响应,同时在光催化分解水体系统中产生了8倍以上的氢气。此外,该异质结可实现全可见光吸收,并促使光阳极起始电位向更负的方向偏移。该方法同时也期望被应用于其他含铋材料,包括Bi2O2CO3、铋氧卤化物(BiOI、BiOBr等)、含有【Bi2O2】氧硫族化合物等,对于开发先进的催化剂、电池及能源转换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