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超过16%》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2
  • 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促进OSCs的实际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与无机硅、CIGS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对应的光伏技术相比,OSCs的转换效率较低。  

    体积异质结OSCs的光伏性能由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系数决定。最优的性能要求在光收集层中有一对最先进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它们应该具有互补的吸收特性、良好的混溶性和适当的前沿分子轨道能级。  

    具体地说,对于电子给体材料,由于有利于开路电压的形成,最深层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当与浅HOMO水平的受体配对时,它可能会对电荷转移产生负面影响。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的YongCaos教授团队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单结OSCs,其转换效率超过了16%。  

    这一显著的光伏性能是基于自制的宽带隙聚合物P2F-EHp,该聚合物具有合适的HOMO能级,并能与新近出现的非富勒烯受体形成互补的吸收轮廓和体积异质结光活性层的最佳形态。  

    特别是这种具有亚胺官能化苯并三唑(TzBI)单元的供电子聚合物,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受体的匹配,为构建高性能的OSCs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报告
  • 《突破 | 北京理工大学在高效率铸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4-09-23
    • 溶液处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是一种有潜力的绿色光电转化技术,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设备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器件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是有机光伏商业应用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而在成本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于前两者。从材料角度来看,简化分子结构,合成步骤与提纯过程是降低器件成本的有效策略。在器件制备方面,铸态OSCs即活性层不进行任何工艺优化,其无疑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案。然而,从分子设计的角度构筑高效率铸态器件还鲜有报道。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通过逐个增加吡咯单元上亚甲基碳的个数,设计和合成了五个A-DAD-A型小分子(A1-A5)受体材料,以此为基础研究具有不同链长度的小分子受体与铸态器件之间的构效关系。 随着烷基链的延长,薄膜的吸收光谱从A1到A5逐渐发生蓝移,同时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也略微上移。 随着LUMO能级的略微上移,有利于实现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之间的平衡。此外,较长的烷基链还能提高受体和给体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2)结果分析表明,良好的相容性将会延长分子自组装时间,并有助于给体相的优先形成,进而受体沉淀在由给体形成的框架中。相应的成膜过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合适纤维结构、分子堆叠和垂直相分离的薄膜形貌,从而提高填充因子。因此,基于D18:A3的铸态器件实现了18.29%的最高效率。在该工作中,该团队从分子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构筑高效率铸态器件的有效策略,并明晰了材料结构-成膜过程-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有机光伏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图1. (a) A1-A5的化学结构。(b) D18和A1-A5的归一化薄膜吸收光谱。(c) A1-A5在室温下在氯仿中的溶解度。(d) D18和A1-A5的能级。(e) A1-A5纯薄膜在IP和OOP方向上的线切割轮廓。(f) D18和受体的分子间作用力。(g) D18与不同分子之间的堆积模型 图2.A1-3的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维吸收光谱曲线和最大吸收峰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 《华南理工Joule:高通量光学筛选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7-09
    • 【引言】 半透明光伏技术可应用于建筑或汽车的光伏玻璃。理想的半透明光伏器件应该吸收紫外和近红外光并根据视觉需求透过适量的可见光。传统的无机光伏材料的光学性质难以调控,故无法很好地满足上述复杂的光学需求。有机光伏材料不仅具有高度可调的光学性质,而且易制成半透明的有机薄膜。有机光伏因而在半透明光伏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1-3。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STOSC)最主要的两个性能指标--能量转换效率(PCE)和可见光透过率(VLT)通常是负相关的。为了进一步优化器件光学性质以更好地平衡PCE和VLT,将周期性一维光子晶体(PC)引入STOSC以选择性反射人眼不敏感部分波长光至光敏层进行二次吸收,从而在较小影响VLT的情况下提高器件的光子捕获率以提高短路电流密度(Jsc)和PCE。 【成果简介】 7月8日,Cell Press出版社的能源类期刊Joule在线发表题为“高通量光学筛选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High-Throughput Optical Screening for Efficient Semitransparent Organic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4,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夏若曦、叶轩立教授(通讯)和曹镛院士,以及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Prof. Brabec。 本文亮点: 开发出一个具有较快运行速度的薄膜光学计算模型并模拟了数千万个器件结构;制备出兼具接近11%的PCE和30%的VLT的PC增益的STOSC;高通量光学设计方法尤其适用于多目标、多厚度的协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