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山东临淄》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11
  • 12月8日,首届中国(淄博)“芯材料、芯技术、芯动能”高峰论坛在临淄开幕,与会专家就中国集成电路产业、5G时代芯片封装等课题进行分享,集中签约磁功能材料、芯片及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生产等相关产业项目。

    在淄博市临淄区规划设立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园,是目前国内首个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及生产,磁功能材料、芯片及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生产为主体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产品品级达到国内最强,国际领先,为淄博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引擎。据了解,目前该园区已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正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基金一期30亿元已组建完成。一期入园项目共7个,设备总投资15.26亿元。基地达产后产值约49亿元,5年内达产约90亿元。

相关报告
  • 《五年内目标达产100亿 临淄经济开发区打造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08
    •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乃至工业转型升级的内部驱动力,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制造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国内与芯片制造相关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的市场空白。”4月2日,电科北方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晨鸿电气董事长韩永光向记者介绍了临淄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基地建设瞄准了行业最前沿的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技术,将为淄博的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出“科技”力量。 半导体材料听起来陌生,但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电脑、手机、汽车中的芯片都离不开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晶圆制造与芯片封装环节。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讲,如果说芯片是一本书,那么集成电路就是一沓纸,半导体则是做纸的各种纤维。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半导体材料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热导率大、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介电常数小等独特的性能,无论是照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电网市场,都对这种高性能的半导体材料技术和芯片器件都有着极大的需求,但是由于技术壁垒,全球大部分市场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企业垄断,首个将落户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的,便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性材料——高品级氮化铝粉末及复杂形状氮化铝陶瓷精密器件项目。 “2019年8月21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和晨鸿公司在淄博签订合作协议,在淄博打造国内首个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园区目前已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总规划占地1100亩,主要功能分为三个部分:半导体材料园、封测产业园、综合服务园。”韩永光表示,“其中项目一期用地350亩,将有七个项目入园,经过两年建设期后,可在五年内可达产约100亿元。” 除了企业自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还发挥核心企业的沿链聚合作用,成功招商高性能半导体测试用弹簧探针及精密连接器项目,这也是公司成立临淄区半导体产业招商公司后的首个招商成果,并作为淄博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于2019年2月20日与韩国合作方实现网上签约,这一项目不仅将作为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园的二期项目入园发展,而且为园区完善丰富产业链条直至形成产业集群迈出了坚实一步。 “通过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作用整合产业链条和集群,可以让市场主体之间按市场规律去整合提升,也就实现了企业间互相促进,构筑良好的新生产业业态的目标。”临淄区委常委、临淄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瑞刚表示,依托中电科十二所在电子陶瓷领域的技术优势,临淄经济开发区正建设国内首个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以平台思维链接高端资源和创新产业资源,以生态思维凝聚吸引产业资源要素,汇聚起助推临淄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 《上海浦东临港加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集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3
    • 上海橙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G高速网络芯片项目落户临港科技城。未来几年,橙科公司将着力打造“芯片国产化”第一梯队,成为数据互联领域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这是除了12英寸大硅片、上海脑智工程中国科学院“智能芯片”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外,临港引进的又一重量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100G高速网络互连芯片是信息传输的关键核心器件,俗称“网络的高铁”,代表着集成电路设计的最前沿领域。目前,互联网常用的数据互联标准是10G/40G以太网标准。而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制定的100G以太网标准是云计算、数据中心、5G移动网络、骨干核心网等应用的新一代数据互联标准,将在未来3-5年内替换现有的10G/40G以太网标准。 据了解,橙科公司团队由高速网络芯片领域的专家组成,核心成员来自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国内设计团队包括北大、南开、西电等院校的微电子专业硕士,具有较为丰富的高速网络产品设计经验。 橙科公司也是中芯国际的重要合作伙伴,其开发的高速数据互连SerDes IP是国内唯一速率超过10G的商用IP,也是中芯国际最先进的40nm和28nm工艺上唯一一家拥有10G以上高速数据互联集成电路IP的公司。 目前,全球网络上有上亿颗集成了橙科公司高速互联IP的芯片,产品分布全球各地,支持了核心网、家庭宽带、城域网等各类网络的运转和上亿客户的各类网络需求,产品的技术可靠性在严酷应用环境中也得到了验证。 橙科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积累了完整的高速互联芯片技术,迄今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集成电路版图登记、5项软件著作权。同时,公司还承担了工信部2017-2019年核高基“高速SerDes IP开发”的项目。 2016年,在高速数据互联IP核之外,橙科团队开始100G以太网芯片的研发。目前公司已完成100G关键技术,成为国内唯一掌握100G下一代SerDes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着力打造“芯片国产化”第一梯队,成为数据互联领域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未来3~5年,将在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橙科公司落户所在地临港科技城,由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重点引进以生命产业、智能制造(含人工智能)产业、电子(芯片)产业、软件信息产业、海洋科技产业和技术转化与孵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打造临港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地。 临港管委会有关领导表示,临港将以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和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契机,依托“双特”政策优势和产业成长空间的独特优势,培育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新的增长点。 2017年7月,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由100亿元设计业并购基金、100亿元装备材料业基金、300亿元制造业基金共同组成的上海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完成组建。 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该基金作为上海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组成部分,具体由临港管委会牵头组建。目前临港地区已启动“上海临港IC与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华大半导体、新昇半导体、旻艾信息科技、凯世通等项目已相继落户临港。临港管委会表示,临港将按照“基金+基地”发展战略,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集中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临港落户发展,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在临港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