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强国引擎》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11-08
  • 戴琼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信息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全面擘画了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充分肯定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事业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根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国际先导性科研布局、坚持颠覆性原始创新。

      以颠覆性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长期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引擎。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之一,然而基于电子计算的算力发展速度受限于摩尔规律,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算力需要。团队研制的人工智能光电芯片,在国际上首次以光速完成人工智能任务,突破了传统电子计算长时延、高功耗等瓶颈,样片算力相对于顶级电子芯片提升10倍,能耗降低10倍。未来,该芯片算力有望提升3个数量级,能耗下降6个数量级,带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实现颠覆性突破,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赋能万业,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团队始终秉持“理学思维融合工科实践,交叉领域践行原始创新”的科研理念,从2017年第一代介观全脑显微仪器RUSH诞生,到2018年第二代RUSH仪器优化,再到2021年自主研制的扫描光场显微镜DAOSLIMIT,为生命科学观测打开了全新视野。不久前,团队研发的元成像超级像感器相关成果在《自然》发表,该成果攻克了超精细光场感知与超精细光场融合两大核心技术,为解决光学像差这一百年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元成像超级像感器也将应用于天文观测、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移动终端、工业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团队始终以颠覆性研究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新时代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的背景下,必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团队提出了多维多尺度光场智能成像理论,并基于片上非相干光孔径合成原理研制了“时—空—角”自适应融合的光场智能成像芯片,该芯片有望实现大规模高速高分辨率巡天观测和低轨高速运动卫星跟踪监视,服务于“边海空天”安防事业。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团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雄关跃马过,劲风正起帆。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为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11/03/content_543820.htm?div=-1
相关报告
  • 《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生物样本储存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3
    •         在上海浦东张江有一个“银行”,里面保存的是人体组织、细胞、血液、肠道微生物菌群等生物样本,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自动生物样本库。在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样本经过处理后存入“银行”,也有样本被取出投入临床研究。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受上海市工商联之邀,原能细胞科技集团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蜂巢式全自动深低温生物样本存储设备,以及基于该基础之上的全国细胞库网络运营模式,成为本次上交会中的一大亮点。         这项技术不但在生物样本存储质量上突破了传统存储模式的众多瓶颈,还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所采集到的健康数据直接对接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凸显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医疗的意义。生物科技、智慧医疗、健康数据等相关技术,如今在创新产业展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从黑科技医疗器械、健康大数据整合到生命、细胞银行,越来越多的前沿生命科技正在走下学术高台,投身于医疗实践之中。         作为健康大数据的基础,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的保障,生物样本的制备保存技术将直接影响其数据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对我国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生物样本库并不是全新概念,医生们早就有意识地将治疗中产生的血液、组织等生物样本保留下来,通过观察和其他的手段,从样本中找到共性,从而摸索出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最终寻找可靠的治疗方法。不过,当医学研究发展到如今组学、系统分子医学的层面,当生物样本量累计到天文数字,以往粗放式的生物样本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小规模、手工操作的生物样本库,储存样本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在国内各大医疗机构,-80℃的生物样本库的自动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然而,放眼全球,在全自动深低温存储领域几乎还都是空白。原能细胞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生物样本库,采用了全自动的技术,且首次创新性地采用了经济节能的蜂巢式存储模式。这样不仅避免了冰箱开门关门带来的温度变化,避免了交叉污染,更重要的是,生物样本的信息得到规范管理以后,这些信息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更多的科研项目服务。
  • 《河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10-29
    • 【内容概述】(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一、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携手构建产业创新高地。河北将抓住用好雄安新区建设、协同发展宝贵机遇,努力把科技和产业溢出效应承接好,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二是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紧紧抓住雄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国星网落户雄安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空天信息、光电子、智能网联等高端高新产业,打造鸿蒙产业生态。积极创建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和国家车联网先导区。高质量办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推动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质态和产业变革具有决定性影响。河北将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骨干企业围绕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支持优势企业围绕行业技术产品实验验证、检验检测等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源头供给。二是筑牢产业链安全发展根基。深入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卫星通信、雷达感知、电子特气等重点领域,推动中国电科十三所、五十四所、中船七一八所等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企业争当“链主”,整合上下游,提升协作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体系化、供应链多元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持续巩固第三代半导体、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卫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核”(雄安创新发展核心区)、“两区”(石廊产业发展引领区)、“三带”(保邢邯光伏与电子材料发展带、张承秦大数据和软件发展带、唐沧衡数字化转型发展带)、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坚持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一是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基础设施扩容、重点场景赋能、“智改数转网联”示范、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大脑”集智、服务体系提升等工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点”上打造企业标杆,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数字领航”企业。在“线”上推进链式改造,从钢铁行业入手,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链,拓展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改造典型场景。在“面”上建设数字园区、智慧集群,到2027年建成30个省级先进数字园区。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持续优化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5G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三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