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人类可能在公元7世纪就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雷东湖中放养鱼类,远早于史料记载》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4-10
  • 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雷东湖提取的沉积岩芯中的古DNA分析显示,人类可能在公元7世纪就开始在该湖中放养鱼类,这一时间比史料记载的14~15世纪要早得多。这项研究由西班牙生态研究与林业应用中心的Elena Fagin及其同事进行,他们分析了一段30厘米长的沉积岩芯,时间跨度达3200年。尽管岩芯中没有保存鱼的DNA,但通过检测鱼寄生虫和鱼猎物的DNA,研究人员确认了鱼类存在的早期迹象。 研究发现,最早的鱼寄生虫DNA出现在公元7世纪,而更持续的信号则从公元9世纪开始。这一发现比史料中关于该区域鱼类放养的最早记录早了约500年,并与附近的考古证据相符,后者显示该地区在晚期罗马和西哥特时期被用作绵羊牧场。 研究者认为,尽管周围人群发生了变化,但湖中的鱼类种群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可能是由于气候趋势的影响。这一研究突显了古DNA在揭示人类历史活动中的潜在价值,并帮助理解人类定居高山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相关报告
  • 《武汉东湖高新区: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19
    • 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区16日在北京公布其“三步走”战略目标称,到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光谷”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中国科学技术部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国家高新区30周年集中采访会,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介绍该高新区30年发展情况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说,武汉东湖高新区已研究出台“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提出了下一个30年发展的总体部署,谋划按照“三步走”战略建设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   第一步,到202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的“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中国光谷”影响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刘子清表示,目前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投资额度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32层三维闪存芯片实现量产,64层三维闪存研制成功;总投资逾1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显示生产和研发基地基本建成,已形成面板、模组、终端产品等较为完善的光电显示产业链;去年光电子信息产业科工贸总收入超过5500亿元人民币,已拥有百亿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38家,“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据了解,武汉东湖高新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高新区、第二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第三批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30年来,已走出一条具有光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近几年,“中国光谷”每年吸引20多万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每天诞生科技企业60多家,现有企业达6.4万家。(记者 孙自法)
  • 《最高被引10万次!21世纪高被引论文Top 10盘点》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2-21
    •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类基因组DNA测序计划的完成,RNA干扰技术、干细胞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生物技术的诞生,极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 而21世纪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科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21世纪头20年被WOS数据库收录(SCIE论文)的全球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 20年间,全球SCIE论文数量翻了1倍多,从2001年的1,269,209篇增长到2020年的2,899,247篇。 20年累计发表4,2828,201篇SCIE论文,研究方向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程、化学、药学与药理学、遗传学为主。 载文超过10万篇的期刊包括PLOS ONE、FASEB Journal、Blood、Scientific Reports、Physical Review B和Circulation。 20年中,中国累计载文已超过科技强国德国和日本,老牌欧罗巴科技强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仅次于美国而跃居全球第二位。 加州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德州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宾夕法尼亚联邦高等教育系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位居全球发文量前10。 截至2021年1月14日,2001~2020年间累计发表的42,828,201篇SCIE论文中,诞生了158,339篇ESI 1%高被引论文和3,593篇ESI 0.1%热点论文。 看点来了,让我们一起领略2001~2020年全球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风采。 1.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T)(-Delta Delta C) method 该文由美国加州Applied Biosystems公司Kenneth J Livak和华盛顿州立大学Thomas D Schmittgen在2001年12月联袂发表于Methods,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812;截至2021年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99,660次。 qPCR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常用和最重要工具之一,而2-ΔΔCt法是用于qPCR相对基因表达的常用方法。该文主要阐述了2-ΔΔCt法的来源、假设和应用。 2. A short history of SHELX 该文由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e M Sheldrick于2008年1月发表于Acta Crystallographica A Foundation and Advances,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1.96;截至1月14日,该文累计被引76,293次。 开源软件SHELXL是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最常用软件,本文主要对该软件的历史进行了概述。 3. MEGA5: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volutionary distance,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该文由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e M Sheldrick于2011年10月发表于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11.062;截至1月14日,该文累计被引67,187次。 MEGA是一款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主要功能是对核酸、蛋白质序列比对、序列分析和进化树作图等分析计算。 4.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PRISMA statement 该文由加拿大渥太华大学David Moher、意大利摩德纳大学Alessandro Liberati、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Jennifer Tetzlaff、英国牛津大学Douglas G. Altman和The PRISMA Group共同于2009年7月发表于PLOS Medicine,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11.062;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45,162次。 PRISMA声明(meta分析报告标准)是进行meta分析时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报告规范,PRISMA声明旨在帮助作者改进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撰写和报告,该标准的制定对于改进和提高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报告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对27条PRISMA声明清单的内容进行了描述。 5.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该文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Novoselov KS、Geim AK、Jiang D、Zhang Y、Grigorieva IV和俄罗斯微电子科技研究所Morozov SV、Dubonos SV、Firsov AA共同于2004年10月发表于Science,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41.846;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42,284次。 该文为石墨烯实验制备的肇始之作,定义二维材料的文章;开创性实验制备了原子层厚度的碳膜,自此石墨烯现身江湖。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 Random forests 该文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eo Breiman于2001年10月发表于Machine Learning,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2.672;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35,824次。 随机森林指的是利用多棵树对样本进行训练并预测的一种分类器。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是一个包含多个决策树的分类器,并且其输出的类别是由个别树输出类别的众数而定。 如今,随机森林作为新兴起的、高度灵活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市场营销到医疗保健保险,既可以用来做市场营销模拟的建模,统计客户来源、保留和流失,也可用来预测疾病风险和患者易感性。 7. The status, quality, and expansion of the NIH full-length cDNA project: The Mammalian Gene Collection (MGC) 该文由MGC Project Team于2004年10月发表于Genome Research,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11.093;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32,801次。 哺乳动物基因图谱(The Mammalian Gene Collection,MGC)计划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实施的生产全长cDNA资源的一项新举措,该计划将向整个研究领城公开提供可查询的资源。 MGC计划承担的任务包括文库的生产、测序和数据库建立与发展,以及服务于获得全套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全长ORF序列和表达基因克隆目标的对文库构建、测序和分析技术的支持。 8.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该文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Douglas Hanahan和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Robert A Weinberg于2011年3月发表于Cell,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8.637;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30,929次。 该综述系统介绍了2000~2010年间肿瘤学研究热点和进展(例如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并阐明了肿瘤细胞的10个基本特征,即自给自足生长信号、抗生长信号不敏感、抵抗细胞死亡、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持续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避免免疫摧毁、促进肿瘤炎症、细胞能量异常、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 9.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 该文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avid G Lowe于2004年11月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5.698;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30,302次。 该文为计算机视觉算法SIFT的开山之作。 10. Fast and accurate short read alignment with Burrows-Wheeler transform 该文由英国维康基金桑格研究院Heng Li和Richard Durbin于2009年7月发表于Bioinformatics,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5.61;截至1月15日,该文累计被引29,346次。 Burrows-Wheeler 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压缩技术中,也可称作块排序压缩。1994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DEC 系统研究中心,Michael Burrows 和 David Wheeler 发明了该算法,故称之为Burrows-Wheeler算法。 该文率先将Burrows-Wheeler 算法应用到生物信息学领域,用于短序列比对。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若想获得高被引频次,并不一定要发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但一定是开创性工作。 无论是重大发现,还是将已经发现的成果用于全新领域,必定会受到全球学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就会收获高被引频次。 20年间10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中,有6篇与生命科学相关联,着实体现了21世纪作为生命科学时代的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