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结核病治疗需要新的药物靶点》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4-09-18
  • 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结核病。由于广泛的细菌耐药性,使得该病的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来自法国图卢兹大学药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用于结核病治疗新药的开发,其相关成果于2012年12月20日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该研究阐述了靶点对于开发结核病新疗法的重要意义。

    结核杆菌的细胞膜含有大量结构不寻常的脂类物质,在致病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一些脂类通过复杂的酶催化系统合成,并且仅在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ptT)进行翻译后修饰之后才能发挥作用。该项研究发现PptT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培养皿及模式小鼠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和生长均是必要的,在结核菌繁殖和维持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被认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药物靶点用于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此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体外实验,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筛查工具。该工具能够快速检测成千上万种能够抑制Ppt活动及结核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例如抗角蛋白抗体药物),目前已被一些医药公司用于研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药物。

    信息来源:Leblanc C, Prudhomme T, Tabouret G, Ray A, Burbaud S, et al. 4'-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 PptT, a New Drug Target Required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Growth and Persistence In Vivo. PLOS Pathogens, 2012; 8 (12): e1003097.

相关报告
  • 《加大结核病药物治疗靶点的结构覆盖率》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23
    • 结核杆菌(MTB)核心蛋白质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能够为抗结核药物的设计提供模板,但目前仅能够获得(MTB)蛋白质组的一小部分结构。基于此,来自西雅图传染病结构基因组学中心(SSGCID)、西雅图生物医学研究所、默克雪兰诺研发中心以及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具有保守活性位点的结核杆菌同源物评价了一种属内“同源物救助”策略在完善用于抗结核药物发现的结构信息方面的应用情况,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于Tuberculosis上。 研究采用X射线对179个潜在的结核病药物靶点进行测定,却仅得到了16个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若将来源于其它9类分支杆菌菌群的1675个同源物添加入“管道”,则能够获得表征其它52个“顽固性”靶点的结构信息。 为了明确这些同源物结构能否用于结核病药物的设计,研究人员通过度量活性位点的相似性以及连续性药效特性的分布叠加来确定同源物结构,进而比较了106对结核杆菌和非结核杆菌酶同源物的活性位点,发现19对(大于55%的总体序列一致性)具有活性位点Cα RMSD <1Å,且明确了其中超过85%的侧链和超过80%的PSAPF(一种基于药效特性的类似物),从而明确了高度保守的活性位点的形状及其化学性质。如果将此结果用于上面提到的52个非结核杆菌结构,则发现其中41个结构与结核杆菌靶点共享了大于55%的序列一致性,进而提升了179个结核杆菌靶点的有效结构覆盖率。 研究表明,依据同源物结构及同源性结核杆菌酶的测定结果来设计相应的抑制物能够测定蛋白质结构在抗结核病药物设计中的应用状况(例如文中描述的结核杆菌胞苷酸激酶测试实例)。此外,本研究所评价的用于抗结核药物设计的“同源物救助”策略也可以推广到其它疾病药物靶点的研究中。
  • 《纳米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4-27
    • 最近研究表明结核病(TB) 紧随HIV之后,成为全世界第二个致死的疾病。目前结核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与之相伴的是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依从性较差。改变药物传递方式可能会改善疗效,这对于结核病的控制和治愈是至关重要的。新兴纳米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纳米粒子 (NPs),有可能改变结核病药物的给药方式。到目前为止,几个抗结核病的纳米级呼吸道给药方式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而且科研工作者也提出将此种方法代替传统治疗。本篇文章对目前抗结核病药物的纳米级呼吸道给药进行了综述。此外,考虑到方便性和消费成本,也对不同类型的NPs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该领域的未来和潜在影响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