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揭示水稻条纹病毒通过干扰植物蛋白棕榈酰化快速建立侵染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2-15
  • 12月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的生物学、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病防控研究,揭示水稻条纹病毒通过干扰植物蛋白棕榈酰化快速建立侵染新机制,进一步探索了RSV和寄主植物之间的博弈现象,并发现了该病毒具备在与植物共进化过程中精巧地调控植物防御蛋白水平从而帮助其快速建立侵染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据悉,由水稻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目前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粳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近几十年在我国多次爆发流行。病毒侵染植物时,只有穿过植物细胞之间的通道“胞间连丝”才能在植物细胞间移动,实现对植物的侵染。Remorin蛋白是陆地植物特有的蛋白之一,能够特异定位到细胞膜脂筏上,通过影响胼胝体的积累来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相当于把控胞间连丝孔径大小的大门。之前的研究发现该蛋白在调控病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于真菌和细菌等植物致病微生物,病毒基因组小,结构简单,仅编码数个蛋白,其中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能够辅助病毒在细胞间进行移动,植物病毒是如何通过运动蛋白打开植物细胞的通道之门是一个未解之谜。

    为鉴定参与调控RSV侵染植物的寄主因子以及了解RSV在细胞水平的侵染过程,植保所周雪平研究团队首先利用iTRAQ蛋白质谱结合病毒诱导的病毒沉默与CRISPR/Cas9体系成功鉴定了一个负调控RSV侵染的寄主因子NbREM1,NbREM1属于remorin基因家族的Group1亚组。研究证实NbREM1通过调控细胞胞间连丝孔径大小抑制RSV的细胞间移动。利用蛋白定量质谱手段发现NbREM1在病毒侵染的初期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而转录本水平和对照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RSV侵染可能影响Remorin的翻译后修饰过程。生化分析显示NbREM1蛋白能够被棕榈酰化修饰,而且NbREM1蛋白第206位半胱氨酸是其唯一的棕榈酰化修饰位点。NbREM1的棕榈酰化修饰突变体滞留于植物的内质网以及细胞质中,并诱导细胞自噬途径介导remorin蛋白降解,从而消除remorin对RSV细胞间移动的负调控作用,加速了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说明棕榈酰化修饰对于Remorin蛋白的细胞膜定位、蛋白稳定性以及抑制病毒的细胞间移动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RSV侵染后能够干扰Remorin蛋白的棕榈酰化修饰,深入研究显示RSV编码的运动蛋白NSvc4能够结合Remorin C端棕榈酰化修饰位点区域,干扰其棕榈酰化修饰,导致Remorin细胞膜定位减弱并在内质网大量聚集,诱导细胞自噬并被降解(见附图)。RSV侵染导致Remorin的降解,有利于病毒打开胞间连丝快速进行细胞间的移动。

    研究中选取了RSV的两种自然寄主,单子叶寄主水稻和双子叶寄主本氏烟,分别鉴定了两种寄主植物对应的Remorin蛋白,并发现RSV采用类似的手段干扰Remorin的棕榈酰化修饰并通过自噬途径降解该蛋白,减弱其对病毒细胞间移动的抑制。本研究揭示了RSV在和寄主博弈中进化的一种抑制寄主防御的新策略。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周雪平教授,第一作者为周雪平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傅帅和徐毅。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caas.cn/xwzx/kyjz/285035.html
相关报告
  •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干细胞免受各种病毒感染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9
    • 植物之所以能够无限地生长,是因为它们含有由植物干细胞组成的分生组织(meristem),这些植物干细胞具有独特的能力,能够将自己转化为构成植物的各种特定细胞,并在适当的时候分裂,并根据需要产生任何类型的新细胞。分生组织存在于所有植物的顶端,使得它们能够长出新的茎或新的根。在树木中,分生组织也存在于树干中,能增加树干的周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就知道,位于植物顶端的分生组织,即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具有非凡的能力:即使植物的其他部分被病毒彻底感染,它们也能在产生特定的子细胞时保持无病毒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对一种或甚至几种病毒,而是对各种各样的病毒都是如此。 此后,科学家和农民们利用植物的这个最重要部分的抗病毒能力,从受感染的供者植物中培育出新的植物,但不会把病毒传给所培育出的植物。他们只需剪下植物顶端的一小部分,在试管或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重复几次,这种剪下来的植物部分通常生长出无病原体的植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USCHEL trigger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in plant stem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Zhaoxia Tian和Zhong Zhao。 这些研究人员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接种到阿拉伯芥(thale cress)植物上,并观察发生了什么。 当黄瓜花叶病毒向SAM扩散时,他们注意到这种病毒在到达一个表达WUSCHEL的区域(下称WUSCHEL表达区域)之前就停止了。通过仔细观察调节蛋白WUSCHEL在这个区域的分布,他们发现这种病毒在接种后试图站稳脚跟的地方出现了更多的WUSCHEL。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蛋白,WUSCHEL在植物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在决定干细胞命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负责监督SAM,使得它们维持在未分化的状态,并确定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子细胞。 他们随后将黄瓜花叶病毒直接接种到阿拉伯芥的干细胞中及其正下方,发现这种病毒只在后一个区域传播。Zhao说,“一种称为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化学物可以诱导我们测试的植物产生WUSCHEL蛋白。因此,接下来,我们给阿拉伯芥接种更多的黄瓜花叶病毒,然后对其中的一些植物进行地塞米松处理,还有一些植物未接受这种处理。”在未接受地塞米松处理的阿拉伯芥植物中,大约89%的植物感染了这种病毒,但在接受地塞米松处理的阿拉伯芥植物中,90%的植物并未受到这种病毒入侵。 WUSCHEL是如何战胜这种病毒的呢?这些研究人员发现,WUSCHEL蛋白的作用是抑制黄瓜花叶病毒蛋白的产生。 病毒不能自己制造蛋白,而是劫持有机体的蛋白装配线来产生它们自己的病毒拷贝。对调节SAM有很大作用的WUSCHEL蛋白实质上已经冻结了所有的蛋白产生---无论是植物自己的蛋白产生还是被这种病毒劫持时的蛋白产生--从而阻止了这种病毒的复制。 Zhao说,与阿拉伯芥中直接产生WUSCHEL蛋白的基因相似的基因在植物王国中非常普遍,因此这些研究人员对“这种策略是否可以应用于育种以在未来获得广谱抗病毒作物品种”很感兴趣。
  • 《水稻条纹病毒卵传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8
    • 植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昆虫介体。此前对植物病毒的研究更多关注植物病毒在植物中的侵染与复制,而对其在介体昆虫中的生活过程缺乏了解,因此缺乏对植物病毒完整生活史的认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播RSV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在水稻植株之间传播RSV,并通过卵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后代,卵传产生天然带毒的昆虫,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病毒在昆虫体内传播过程中,需要穿越多个昆虫的生物屏障,包括水平传播屏障(肠屏障,唾液腺屏障)和垂直传播屏障(卵屏障)。病毒能借助自身蛋白与昆虫的多种蛋白的相互作用来突破不同类型的生物屏障。以RSV和灰飞虱为研究模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和张莉莉研究团队对灰飞虱卵传RSV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前期工作中,方荣祥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在雌性成虫卵巢发育中,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行入卵运输时,能携带与之结合的RSV,将其从血淋巴运输到卵巢内,从而协助RSV穿越卵巢屏障,实现跨代传播。 基于前期工作,张莉莉课题组和方荣祥课题组合作,继续探寻RSV在入卵前与Vg的互作机理。研究发现,与传统认为昆虫的Vg由脂肪体细胞合成并在卵巢中加工的观点不同,灰飞虱脂肪体合成的Vg在脂肪体中即被初步加工且不与RSV发生互作,而灰飞虱雌虫血细胞可产生丰富的Vg并最终介导RSV的卵传。通过对Vg一级结构中蛋白酶识别位点的分析,证明Vg在加工成为成熟的卵黄蛋白的过程中,会在两个酶切位点发生切割,产生三个Vg亚基。应用亚基特异性抗体对脂肪体和血细胞中Vg的剪切形式进行测定,发现在Vg运输至卵巢之前发生单位点酶切,并且在脂肪体和血细胞中以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血细胞中的Vg经剪切产生N端小和C端大亚基并形成复合体,而脂肪体中的Vg则仅保留了N端的小亚基,其C端大亚基在产生后被快速消耗。由于和RSV互作的Vg结构域位于大亚基内,因此脂肪体合成的Vg小亚基不与RSV发生互作。此外,研究发现了Vg除介导RSV卵传以外的功能。血细胞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Vg这种雌性特异性蛋白在灰飞虱幼虫和雄虫血细胞(不是脂肪体)中均可稳定表达。在非雌性昆虫体内,Vg以未切割的全长蛋白形式存在。通过对幼虫Vg的功能分析,证明灰飞虱Vg在血淋巴中保护RSV免受免疫系统攻击,提高了病毒存活能力,并间接帮助病毒的水平传播。该项研究通过对灰飞虱Vg的组织特异性剪切过程的深入剖析,首次阐明病毒利用媒介昆虫不同组织、不同切割方式的Vg实现自身存活及传播的分子机制,并探索了Vg作为非雌性特异性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 3月7号,相关研究成果以Insect tissue-specific vitellogenin facilitates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张莉莉课题组的助理研究员霍岩和方荣祥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于原玲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张莉莉和研究员方荣祥是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