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产业未来可期 自主创新是关键》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郑春晓
  • 发布时间:2019-05-23
  • 膜技术在解决资源型缺水、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大气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加强创新研究,提升膜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提高中国膜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2018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增长至2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膜是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材料,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水资源、能源、环境、健康和传统技术改造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推动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共性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膜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20世纪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我国开创了膜产业,并逐步成为离子交换膜的生产大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步确立了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膜产业协会正是成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膜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膜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污水回用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膜产业成熟的经营模式是向膜组器设备制造和工程化实施为一体的方向发展。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膜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膜产业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1-2016年,我国膜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平均在25%以上,中国膜产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占全球的25%以上;2018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增长至2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虽然,中国膜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但中国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利润,中国膜产业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且大部分企业在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上存在着不足;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关键技术突破缓慢,若干膜材料的分离机制和制备工艺尚未实现实质性突破,在基础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高质量原材料供给不足,对外依赖程度高,中国生产膜材料的主要基础原材料是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其产品质量难以满足膜材料生产要求,关键膜材料和器件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创新产品少,导致膜材料市场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尚未超过10%。

    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认为,膜技术在解决资源型缺水、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大气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加强创新研究,提升膜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提高中国膜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关报告
  • 《读懂创新的五大关键词——从全国两会看科技自立自强》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3-11
    •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到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 关键词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我们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就要过硬。”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达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关切。 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不牢”。 2月25日,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航空工业集团光电专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左)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规划纲要草案打出了强化基础研究的创新组合拳。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牢基础。”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委员表示,做强基础研究才能将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钢球(2018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些政策有的放矢,含金量高。”周玉说,只有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二: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中,都提到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G遇上北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代表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当5G与北斗融合,将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体系,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 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2020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说。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毫米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委员认为,我们应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上下游创新主体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创新合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台安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在播种棉花(2020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华北 摄) 关键词三:人才创新活力 规划纲要草案鲜明地将人才定位为“第一资源”,强调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受制于压任务、定指标、求数量等一些科研评价倾向,不少科技人员表示“压力山大”。 “这种算工分式的做法,会让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委员说。在袁亚湘看来,应取缔不合理的评价指标,破除不利于科研人员健康成长的“藩篱”,让他们安心、潜心、舒心研究。 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程琳(左)、张蕾蕾在温室观察记录花菖蒲新品种生长情况(2020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坚持问题导向,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这些暖心的政策令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 “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说,“期待这些政策尽快落地生根,让广大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 关键词四:揭榜挂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规划纲要草案就“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在进行聚合物驱油实验(2019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英雄不论出处,能者尽展其才。”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认为,“揭榜挂帅”等机制的实施,能让企业和更多创新主体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揭榜挂帅’就是要让能者上、让有为者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认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先进的原创科研成果,“立地”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从科学技术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 关键词五:企业创新主体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如果仅靠“一招鲜”,很难“吃遍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五指并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赵继委员建议,由龙头企业当盟主,各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关键共性和前沿核心技术。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进行生产工作(2020年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企业投入的增长释放了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代表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赢。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说,近两年公司研发费用实现翻番增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司,目前公司聚集了近百名归国留学人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黑龙江飞鹤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属的甘南县瑞信达原生态牧场,工作人员在检查一辆刚装完鲜奶的全封闭低温安全运输车(2018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说明国家对企业创新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备受鼓舞。”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代表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政策活了,创新活水就能充分涌流。(胡喆 徐扬 杨思琪 董瑞丰 孔祥鑫 李鲲 张紫赟) 来源:新华社
  • 《NPL启动了三个创新节点中的第一个,将推动英国开发新的时间关键技术》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近日,NPL启动了三个创新节点中的第一个,重点是为交通、电信、金融科技和量子等行业的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精确和精确的定时。 这些节点是由国家物理实验室与主办机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萨里大学和克兰菲尔德大学合作开发的。 创新节点是NPL国家定时中心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是英国第一个全国分布式时间基础设施,可提供安全、可靠、弹性和高度精确的时间和频率数据。NTC将帮助加速新技术的发展,如时间紧迫的5G和6G应用、下一代自动化工厂和联网自动驾驶汽车。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创新节点3月13日由NPL首席执行官彼得·汤普森博士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校长兼副校长吉姆·麦克唐纳教授正式启动。此次发射是一个更广泛的为期两天的活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展示了NPL提供的广泛工作,并使苏格兰工业界能够获得NPL在量子和定时方面的广泛能力。该项目巩固了NPL与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在这些领域的长期合作历史。 在开发过程中,位于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萨里大学和克兰菲尔德大学的三个节点站点主持了由英国国家创新机构Innovate UK资助的可行性和示范项目。总共有26个项目获得了技术咨询和高精度定时信号的支持,以便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从创新节点获取可追踪信号的项目包括一项倡议,该倡议旨在建立证据基础,将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数据重新分配给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中的空中和地面自主系统,并演示安全、可靠和可靠的自主运输所需的技术。其他项目包括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准确测量电网性能,这依赖于弹性定时参考。 NPL开放与工业界和学术界合作,以访问可追溯和高精度定时信号的创新节点。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国家时间中心(NTC)项目负责人Leon Lobo博士说:时间是一种无形的公用事业,支撑着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从同步能源电网和电信网络到为金融交易打上时间戳。与Strathclyde的密切合作将为工业界和学术界提供参考计时信号,以刺激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这是实现未来弹性时间所必需的。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物理系的保罗·格里芬教授说:“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等效系统提供的计时信号被全世界用来提供准确的时间。”不幸的是,GPS和类似的信号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干扰或欺骗。NTC的目标是为英国提供不依赖GPS的可靠授时。 坎布里亚郡的安索恩安装了原子钟,那里有一个强大的伊洛兰发射机,很难被干扰,但并非不可能。Chronos Technology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先进计时、同步和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利用我们的时钟在NTOL项目(NPL Time Over eLoran)中将安索恩的时钟对准UTC。 Chronos将通过eLORAN传输演示NPL时基广播,该传输将由斯特拉斯克莱德电网演示中心(PNDC)接收和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