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转基因真菌能迅速杀死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6-24
  •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外媒31日报道,近期,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对一种真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分泌蝎子毒素和蜘蛛毒素,可有效杀灭传播疟疾的蚊子。

    据报道,在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进行的实验显示,在使用这种真菌后,当地蚊子的数量在45天内减少了99%。

    研究人员使用的真菌名叫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天然具有灭蚊效果。研究发现,这种真菌只侵袭那些会传播疾病的蚊子。当真菌孢子接触到蚊子的身体后,就会开始生长,穿透外骨骼,最终从内部杀死蚊子。但平沙绿僵菌自身的杀伤力不强,需要大量孢子和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致死效果。

    为了增强该真菌的灭蚊效果,研究人员把不同的基因植入平沙绿僵菌,使其能分泌一种或多种神经毒素,包括蝎子和蜘蛛的毒素。

    为了确保安全,研究人员在进行转基因操作时还加入了一段特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代码,它能起到开关的作用,使毒素基因只有在蚊子血液中才被激活,避免毒素进入自然环境。

    一位研究人员说:“蜘蛛用它的毒牙刺穿昆虫的皮肤并注射毒素,而我们用绿僵菌代替了蜘蛛的毒牙。”

    为了测试这种真菌的实际效果,研究人员对1500只蚊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当这些蚊子被单独留下时,它们的数量激增。但当使用蜘蛛毒素真菌时,45天后只剩下13只蚊子。实验还表明,这种真菌对蚊子具有特异性,不会影响蜜蜂等其他昆虫。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标不是让这种蚊子灭绝,而是帮助阻止疟疾的传播。据悉,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19亿疟疾病例,并有40多万人因此死亡。在疟疾肆虐最严重的地区,有一些蚊子进化出了抗药性,传统杀虫剂对它们无效。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报告
  • 《基因调整可以杀死实验室中携带疟疾的蚊子》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0-31
    •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改良基因杀死了整个实验室中携带疟疾的蚊子,这些基因使得杀虫昆虫不能生存。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驱动”技术传播阻止雌性繁殖的基因改造,同时让雄性蚊子继续传播这些改变的基因。根据帝国理工学院的一篇文章,周一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驱动首次完全抑制了人口。 该团队在11代内摧毁了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蚊子的种群,该蚊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疟疾。据报道,全世界约有3,500种蚊子,其中40种可携带疟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世界约有2.16亿疟疾病例,估计有445,0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五岁以下儿童。“这一突破表明,基因驱动可以起作用,为几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疾病提供了希望,”领导该团队的生命科学教授安德里亚·克里斯蒂安告诉学院。“在我们考虑在野外用基因驱动测试任何蚊子之前,它至少还需要5到10年,”他补充说,“但现在我们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证据证明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基因驱动解决方案有可能通过克服资源匮乏国家的物流障碍来加速疟疾的消灭。” 该研究小组报告称,该研究小组将蚊子的一个基因定位为“doublesex”,该基因决定了蚊子是以男性还是女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携带修饰基因的雄性没有变化,一些雌性也没有变化;然而,许多雌性都表现出雄性和雌性特征,没有咬,也没有产卵。大约八代之后,没有更多的雌性产生,并且由于缺乏后代,种群崩溃。 Crisanti说,下一步将是在模拟热带环境的实验室环境中测试技术。“我们考虑在野外用基因驱动测试任何蚊子至少需要五到十年,”他补充说。 据法新社报道,该研究的主要资助者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基金会已投入近1亿美元用于基因驱动技术的开发 - 特别是通过研究联盟Target Malaria--旨在根除这种疾病。
  • 《Cell:肠道细菌可以阻止蚊子传播病毒性疾病》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8-04
    • 2020年7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基孔肯雅病毒曾经仅限于东半球,但自2013年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以来,美洲已有数百万人受到感染。大约一半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者从未出现过症状,而一些人会出现发烧和持续一周左右的关节疼痛,10%至30%的人则会出现持续数月或数年的衰弱性关节炎。 科学家们对为何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如此之大了解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中,肠道细菌可能发挥了作用。他们指出肠道微生物组存在缺陷的小鼠更不能够控制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此外,给这些小鼠提供单一种类的细菌---或者它产生的化合物---改善了它们的免疫反应,减少了它们血液中的病毒水平,降低了以受感染小鼠血液为食的蚊子感染这种病毒的几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Restricts Alphavirus Inf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rough a Bile Acid-Type I IFN Signaling Axis”。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帮助降低严重基孔肯雅病的几率,甚至可能通过破坏病毒从人到蚊子再到另一个人的传播来减少社区传播。 论文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医学院医学教授Michael S. Diamond博士说,“在许多病毒性疾病中,只有一部分被感染的人出现症状,我们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在你的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影响你的免疫系统,影响你是否能较早地阻止感染并有最轻微的症状,或者不能阻止它而发展成严重的疾病。我们发现,当小鼠没有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时,它们不仅会病得更重,而且以它们的血液为食的蚊子也更可能被感染。促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不仅对可能被感染的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打破或减少传播循环也有重要意义。” 肠道微生物组是指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群落。肠道细菌对通过消化道的一些物质进行代谢和化学修饰,从而产生维生素和其他化合物作为副产物,随后被细胞或其他微生物吸收,并帮助调节炎症和身体对感染作出的反应。 为了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是否会影响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Diamond、Diamond实验室研究生Emma Winkler及其同事们研究了没有正常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他们使用了两种小鼠:无菌小鼠,它们自出生以来一直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因此从未产生肠道微生物组;普通实验室小鼠,它们受到两种常用抗生素的混合物处理,以降低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复杂性。 这些研究人员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了无菌小鼠组和经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组,以及一组作为对比的具有正常微生物组的实验室小鼠。这种病毒在缺乏肠道微生物的小鼠中迅速增殖和传播,在血液中和远离感染部位的组织中达到很高的水平。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没有正常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中,关键的免疫细胞受损。 仅引入一种细菌类型---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一个正常成员,即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cindens)---就能拯救这些小鼠的抗感染能力。梭状芽胞杆菌通常不在小鼠中发现。但它在人体内很常见,在那里,它能对肝脏中产生的胆汁酸进行修饰,从而产生一种影响免疫细胞的化合物。当这些研究人员将经过修饰的胆酸单独提供给缺乏正常微生物组的小鼠时,这可改善它们的免疫反应,降低了血液和组织中的病毒水平。 Diamond说,“如果具有不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会影响血液中的病毒水平,这就为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肠道微生物组的健康会影响传播吗?如果血液中的病毒较多,蚊子在吸食时更容易被感染,这是合乎情理的。” 为了检验这个想法,Diamond和Winkler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了三组小鼠。一组小鼠用抗生素处理以消除它们的肠道细菌,第二组小鼠先用抗生素处理,之后给它们提供梭状芽胞杆菌,以重新在它们的肠道中定植这种细菌,第三组小鼠完全没有接受抗生素处理,从而使得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组保持正常。这些研究人员在感染一天后提取它们的血液,并将提取出的血液提供给蚊子吃。吃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液样本的蚊子有一半以上被感染,相比之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以具有正常微生物组或仅具有梭状芽胞杆菌的小鼠血液为食的蚊子会被感染。 Diamond说,“有很多人的肠道中存在着不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不同程度的结合型胆汁酸。可能还有其他细菌比梭状芽胞杆菌更擅长修饰可用来重新平衡肠道微生物组的胆汁酸。如果制造出这样的益生菌,那么这可能是一种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体患病同时还能减少社区传播的方法。”(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Emma S. Winkler et al.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Restricts Alphavirus Inf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rough a Bile Acid-Type I IFN Signaling Axis.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6.029. 2.Gut bacteria protect against mosquito-borne viral illnes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gut-bacteria-mosquito-borne-viral-illne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