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控股世界第四大产能铀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31
  •  记者28日获悉,中核集团正式控股世界第四大产能铀矿——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山,拥有其68.62%股权,成为该矿新的控股股东。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和自兴在罗辛铀矿交接仪式上表示:“中纳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此次合作是中纳深化务实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将为纳米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发挥示范作用。”

      纳米比亚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核集团正式控股罗辛铀矿之后,将支持罗辛铀矿持续运营,为纳米比亚提供税收和就业保障。中核集团将作为罗辛铀矿的强大后盾,支持罗辛铀矿走向新的辉煌。

      此前,中核集团所属中国铀业于2018年11月26日与力拓集团正式签署罗辛项目股权转让协议。2019年6月21日,纳米比亚政府批准了股权转让。

相关报告
  • 《我国第四大水电站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2
    • 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巨型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近日通过第三阶段蓄水至965米验收,该电站8月中旬将蓄水至水位958米,8月下旬蓄水至水位965米。这个巨型水电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成为我国水电站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工程。   “最薄”特高拱坝兼顾经济安全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和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交界,在陡峭的峡谷中,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大坝稳稳“镶嵌”在两岸峭壁之间。   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介绍,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电站的第一级,2015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200亿元。该电站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   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7月11日和13日,乌东德水电站第三台、第四台机组投产发电。水电站全部12台机组计划于2021年7月前全部建成投产。   据介绍,乌东德大坝坝顶海拔高程为988米,最大坝高达270米,坝顶弧长326.95米,坝底厚度51.41米。拱坝的厚薄通常以坝底厚度和最大坝高之比,即厚高比来衡量。乌东德水电站大坝的厚高比为0.19,是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   大坝挡水形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为975米,对应库容58.63亿立方米。薄薄的拱坝需要挡住库水水体形成的809万吨推力,这给设计和建设都带来严峻考验。   拱坝通过向上游方向突出而呈拱形,将水的推力转为对两侧河岸的压力。乌东德大坝不但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垂直方向上也是弯曲的,这样的坝型被称为双曲拱坝,可以大幅减少建材耗费。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工程师们提出“静力设计、动力调整”的设计思想,在不考虑地震可能的静力条件下选出基本体形,再根据地震动力条件开展优化。最终混凝土量仅增加3.1%,大坝设计地震最大拉应力降低达32%,有效兼顾了经济和安全。   打破大体积混凝土“无坝不裂”魔咒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原创性的新技术,其中包括全生命周期应用大坝智能建造系统,实现了“在线采集、后台处理、智能操作、预警控制”的智能生产管控,展示了中国筑坝技术智能建造的最高水准。   对大坝建设而言,预防裂缝是重中之重。裂缝不但会破坏大坝结构,严重时还可能会漏水甚至导致大坝溃决。越薄的大坝,裂缝潜在危害就越大。混凝土在浇筑硬化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不同位置温度不同,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很容易形成裂缝。加之乌东德水电站所在的干热河谷大风频繁、日照强烈,混凝土温控防裂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解决混凝土温控防裂这一世界级难题,乌东德大坝采用了低热水泥。低热水泥发热量低,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有效防止大坝温度裂缝发生。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来建设300米级特高拱坝。通过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实现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智能化,有效防止裂缝产生,确保大坝混凝土施工优质高效。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建设代表着中国筑坝技术的先进水平,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开创世界先河,智能通水、智能灌浆、智能喷雾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智能化成果实施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特高拱坝优质高效均衡快速上升,实现了大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和全生命期价值创造的目标。”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技术部工程师刘科介绍。   自2017年3月16日开工浇筑,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历时3年零3个月,浇筑总量270余万立方米,创下单个坝段年上升高度122米的行业最高纪录,未出现一条裂缝,打破了过去大体积混凝土“无坝不裂”的魔咒。   近30层楼高主厂房破世界纪录   为了容纳水电站主要发电设备——水轮发电机组,施工人员在山体中开挖了长333米、宽32.5米、高89.8米的巨大主厂房。光是高度就相当于近30层的高楼,这一高度打破了地下电站主厂房开挖高度的世界纪录。   乌东德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具防洪、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水电站共安装12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介绍,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这是全球首例,仅次于正在建设中的白鹤滩水电站的100万千瓦。理论上,如果满负荷运行,一台机组就能满足大约1000万居民的生活用电所需。乌东德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预计为389.1亿千瓦时,差不多相当于北京全社会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1220万吨,相当于24.4个年产50万吨的中型煤矿的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4万吨,相当于种植8.5万公顷的阔叶林。   乌东德水电站12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将成为南方电网供电范围内调管的最大水电站,产生的巨大电流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 《中国最大的铀矿开采》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16
    • 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开发,工作将于周五开始。中国航空工程局表示,国家铀一号项目的“关键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将具有最高的安全、环境和效率标准,建成后将拥有“中国最大的生产能力”和“进一步增强”该国的天然铀供应安全,建立在该国30年的“原位铀矿开采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该项目将集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大数据分析于一体,可实现“千里之外,一屏一控、一键铀矿开采”和“资源存储可视化、智能运行分析、资源精准开采”的局面。它将使用CO2和O2原位浸出,其中铀是通过铀溶液的闭环循环提取的,而无需将矿石提升到表面进行加工 - CAEA表示,这种技术可以避免水,天然气和固体废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该项目是中国核能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天然铀是核燃料循环的基础,预计随着全球核能容量的扩大,需求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