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6-20
  • 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也向智能化转型。

    两大主题:

    1.智能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发展优势

    在生产能力上,工业4.0将确保仅一次性生产,且产量很低时的获利能力,确保工艺流程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工业4.0将使人的工作生涯更长,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高工资时产业仍有强大竞争力。

    实现方式

    主要是通过CPS(信息物理系统),总体掌控从消费需求到生产制造的所有过程,由此实现高效生产管理。

    工业3.0与工业4.0的比较

    工业4.0能实现什么

    1.生产智能化

    2.设备智能化

    3.能源管理智能化

    4.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智能制造

    工业4.0是一个产业的技术转型,是产业的变革。工业4.0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 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执行和反馈,实现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企业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本质:是基于“CPS”实现“智能共厂”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

    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力飞速发展

    智能制造的构成

    智能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模式,他借助计算机建模仿真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巨大潜力,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大幅度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实现循环再用,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基于工业4.0构思的智能工厂将由物理系统和虚拟的信息系统组成,称之为物理信息生产系统(CPPS),是为未来制造业勾画的蓝图,其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必将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工业4.0提出以通信和服务为基础构建网络化智能共产的设想,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见,智能工厂的生产环境由智能产品、智能设备、宜人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智能能源供应组成,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企业内的通信,包括生产数据采集、工况分析、制造决策等等。若干智能工厂通过中间件、云计算和服务连接成庞大的制造网络,借助基于物流网的智能物流构建完整的制造体系。

    智能工厂与物流的关系

    智能工厂和物流之间的所有活动需要实时通信、交互和确认,即共同遵守规则环境,共同完成由底层下达的任务。建立这样分散的、网络化的智能共产体系需要一定的基础,应具有以下5个要素条件:

    1.智能生产和产品,以先进的信息物理融合的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软硬件结合的智能产品

    2.真实的企业环境,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规划

    3.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是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

    4.人的因素,体现为新一代的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

    5.技术因素,主要体现为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生产技术等。

    制造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传统的设备控制和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基于计算机的云智造已经指日可待。.

相关报告
  • 《中国制造的“工业4.0” 之路》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时间,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概念层出不穷,不同国家或不同市场,其智能制造的水平和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 TCL集团耗资250亿元在中国深圳建设了一家半导体显示面板工厂,这家工厂的全员生产率达到了68万元/人,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认为,这家工厂已经形成了工业4.0的雏形,“达到了3.5”。 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一财经主办的主题为“智能制造:让互联网‘务实’”的电视辩论会上,他的描述引发了主持人、第一财经CEO周健工的联想:不久前,后者与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话时,王传福说,比亚迪最好的工厂实现了工业3.5。 两家中国最为领先的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制造实践,并不代表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李东生也坦陈,大量的工厂还处于工业2.0阶段。 从工业2.0到3.5,再到4.0,中国制造还有多少路要走? 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时间,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概念层出不穷,不同国家或不同市场,其智能制造的水平和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中国(谈‘中国制造2025’)是既要进行制造过程的提升,也要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变;德国的工业4.0更擅长于制造过程与制造技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则是对商业模式的转换着力更多。”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分析说。
  • 《浅析智能机床发展》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11-21
    • 现代制造业竞争力强弱,突出表现在是否充分利用新兴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因此,制造业将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应用到产品设计、生产、装配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智能机床正是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应用下的产物。它利用传感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储备,实现智能操控和决策,成为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机床发展 如何定义智能机床,它能解决那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智能机床的了解,我们认为它需要明确四个问题,即目标、感知、决策和执行。在目标明确下,智能机床能对自己进行监控,可自行分析众多与加工状态环境的相关因素,最后自行采取应对措施来保证最优化的加工效果。简单地说,机床可自适应柔性和高效生产系统的要求,如实现生产线自动控制、工件自动调度、自动监控,部分关键工序实现工件质量自动检测,刀具实现在线磨损监控,自动补偿和自动报警等。 国外智能机床的发展趋势 在国外众多智能机床中,我们撷取特点突出的三家公司的产品进行简要介绍。 MAZAK 公司的“Smooth Technology”(流畅技术)体现了智能机床的最新发展。其数控系统MAZATROL Smooth配备Windows8 PC的数控系统以及先进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控制直线轴和转动轴的最佳加速度,使5轴联动加工的效率提高30%;利用简单调谐功能,可根据加工工件自由调整加速度、转角精度、平滑度等参数,使之最优化。客户自身可简单方便地进行加工时间优先、加工面精度优先、或加工形状优先等个性化选择。此外,还具有“全面工厂经营支持”功能:通过开放的系统结构设计,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外部终端对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监控。 机床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和温升往往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因素。大隈公司的OSP系统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发的智能模块,通过抑制温升保证了加工稳定性;通过选择振动区间,保证了零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通过模拟加工条件,避免撞击,保障加工安全的同时大幅缩短停机准备时间。 以下就主要智能技术模块做一简单介绍。 振动智能模块 机床的各坐标轴加、减速时产生的振动,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刀尖磨损和加工时间,主动振动控制模块可使机床振动减至最小。例如,日本MAZAK公司智能机床,在采用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后,进给量为3000mm/min,加速度为0.43g时,振幅由4μm减至1μm,见图1、图2。 再如大隈公司开发的Machining Navi工具。利用轴转速与振动之间振动区域(不稳定区域)和不振动区域(稳定区域)交互出现这种周期性变化,搜索出最佳加工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床与刀具的能力。这个模块具有2项铣削和1项车削智能加工条件搜索。 其中铣削功能Machining Navi M-i是针对铣削主轴转速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程为:自动进行传感器振动测定—最佳主轴转速计算—主轴转速指令的变更。 另外一个铣削功能Machining Navi M-g是铣削主轴转速优化选择。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振动音频信号,将多个最佳主轴转速候补值显示在画面上,然后通过触摸变更到所显示的最佳主轴转速,便可快捷地确认其效果。 此外,应用在车床的技术Machining Navi L-g通过调节主轴转速和变化频率,按照最佳的幅度和周期变化,从而抑制车削时的加工振动。车削主轴转速的自动控制则通过自动调节主轴,达到最佳车削效果。下图显示使用Machining Navi L-g前后对比情况。 智能热补偿系统ITC 高速加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热量,即便在机械结构和冷却方式上作相关处理,但仍然不能百分之百解决问题。所以在高度精确的加工中,机床操作人员通常需要在开机后等上一段时间,待机床达到热稳定状态后再开始加工,或者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地输入补偿值来调整热漂移。 瑞士米克朗公司通过长期对切削热对加工造成影响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内置了这些经验值的智能热控制模块能自动处理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图6。 大隈公司考虑到工件的加工精度会因“机床周围的温度变化”、“机床产生的热量”、“加工产生的热量”出现较大变化,提出了Thermo-Friendly Concept热亲和概念,并借助机床结构的高精度热位移补偿技术,热位移结构对称技术、温度分布均匀分布设计,使用户不必采取特殊措施,便能在普通的工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加工。 在机床结构的设计上,大隈采用了对称结构、箱式组合结构和热均衡结构,如下图。 大隈公司的高精度热变形补偿技术包括主轴热位移控制Thermo Active Stabilizer-Spindle,简称TAS-S和环境热位移控制Thermo Active Stabilizer-Condition,简称TAS-C两项技术。 主轴热位移控制技术针对主轴在旋转时和停止时会产生很大热位移的问题,它不仅令主轴产生变化,而且直接影响加工精度。TAS-S功能考虑到主轴温度、主轴旋转、主轴转速变化、主轴停止等各种状态,即使转速频繁发生变化,也能准确地控制主轴的热位移。 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加工,加上机床构造的热位移、工件在工作台上的装卡位置以及工件大小都会影响加工尺寸。环境热位移控制功能TAS-C根据机床的热位移特性,利用布置恰当的传感器所感知的温度信息,和进给轴的位置信息,推测出机床构件的热位移,并进行准确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