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基于与癌症免疫疗法结果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生态拓扑的定制评分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2
  • 2024年6月20日,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Custom scoring based on ecological topology of gut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cancer immunotherapy outcome的文章。

    肠道微生物群会影响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反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有害菌群失调的一致定义。

    基于对245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粪便的元基因组学(MG)测序,研究人员构建了物种级共丰度网络,并将其聚类为与总生存期相关的物种相互作用群(SIG)。37种和45种MG物种(MGSs)分别与对ICIs的耐药性(SIG1)和反应性(SIG2)相关。结合 Akkermansia 物种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可以计算出基于个人的拓扑评分(TOPOSCORE),并在另外 254 名 NSCLC 患者和 216 名泌尿生殖系统癌症患者中进行了验证。最后,TOPOSCORE 被转化为基于 21 种细菌探针集的 qPCR 评分,并在前瞻性 NSCLC 患者队列以及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得到验证。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肠道菌群失调的动态诊断工具,指导以微生物群为中心的个性化干预。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538-5
相关报告
  • 《Cell | 微生物代谢物通过调节泛癌中的 T 细胞干性提高免疫疗法疗效 》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6
    • 2024年3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团队、浙江大学消化病研究所陈淑洁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Microbial metabolite enhance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by modulating T cell stemness in pan-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约氏乳杆菌与生孢梭状芽孢杆菌合作产生吲哚丙酸(IPA),通过促进CD8+ 耗竭T细胞祖细胞(Tpex)的产生,从而改善多种癌症(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响应,进而提出了一种潜在的基于微生物的辅助方法来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肠道共生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的丰度与Tpex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并提高了对癌症对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响应性。补充约氏乳杆菌或其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丙酸(IPA),可以增强CD8+ T细胞介导的αPD-1免疫治疗的效果。从机制上来说,约氏乳杆菌与另一种共生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合作产生吲哚丙酸(IPA)。IPA通过增加Tcf7基因的超级增强子(super-enhancer)区域的H3K27乙酰化来调节CD8+ T细胞的干性程序,从而促进CD8+ T细胞向Tpex细胞的分化。IPA在泛癌症水平上改善了对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响应性,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确定了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免疫调节通路,并提出了一种潜在的基于微生物的辅助方法来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响应性。
  • 《美国研究团队阐述肠道微生物菌群与癌症治疗及其疗效间的复杂作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10月8日消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在癌症发展和治疗反应疗效中的复杂作用。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具核梭杆菌和脆弱拟杆菌,通过释放毒力因子和毒素参与肿瘤的发生,增加DNA损伤和染色体不稳定的概率,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并抑制免疫反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可降低癌症发病率;万古霉素可通过减少有害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而增强 癌症治疗的疗效。该研究强化了目前对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治疗、化疗、放疗、癌症手术等治疗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肠道微生物组重塑癌症治疗范式提供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 Onc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