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7-11-23
  • 2017年11月13日

    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让气候变得更糟,因为它关闭了无碳的核能力,并锁定了几十年来对燃煤的依赖,尽管在投资和补贴上有数千亿的投资和补贴。这是《2017年欧洲气候领导报告》(European Climate Leadership Report 2017)的结论,该报告衡量的是上周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由非政府组织“人类能源”会议(COP)23会议上发布的数据。

    在2011年3月,德国政府决定逐步淘汰核能,以应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能源转型。当时,德国从17个核反应堆中获得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

    《人类能源报告》于11月8日在德国城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表,直到11月17日。1995年,德国在柏林主办了第一次UNFCCC缔约方会议。这是波恩在2001年7月第二次主持该活动。

    一个非营利组织,由慈善捐款资助,倡导气候行动和能源获取,为人类提供能源,称“COP23东道国”是欧洲在气候变化政策上的“最糟糕的冒犯者”。它的新报告将欧洲国家的气候领导地位用官方的欧盟统计局数据和来自电力公司的独家数据进行排名。

    最大排放国

    报告称,德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排放国”——占欧盟(eu)、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和土耳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3%,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的战略“对温室气体净排放量(GHG)减排如此重要”的原因。

    报告称,德国并没有像其他大型排放国那样迅速减少碳排放——这是23个国家分析的第14个国家——而且,通过出口化石燃料产生的电力,德国显著增加了邻国电力消耗的二氧化碳强度。

    “气候领导人是拥有水力资源和强有力政策支持核能的国家,以及可再生能源。”这些国家包括瑞士(水力和核能)、挪威(hydro)和瑞典(hydro和核能)。相比之下,反核能的奥地利则支持使用化石燃料的水力发电,从而降低了其整体的气候表现。

    “那些有务实但雄心勃勃的气候和能源政策的国家,如英国,正在减少排放。”英国已经实现了2010 - 2015年欧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大绝对减少。一些东欧国家,如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近年来也大幅降低了他们的高排放水平,同时增加了他们的经济。

    进口和出口

    这是第一次,数据记录了碳排放的跨境流动。在一些国家,进口不清洁的电力会影响电力消耗的碳强度。报告强烈建议决策者考虑进口和出口。它还补充说,高百分比的新增可再生能源“不能保证”低碳排放。

    “德国不值得作为气候领袖的名声,”《人类能源》执行董事Kirsty Gogan说。然而,法国本周及时决定不强制加速其核舰队的关闭,它将继续作为最具脱碳能力的国家之一,而德国则落后于其他国家。

    “英国已经证明,有一项政策支持所有低碳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独立能源分析师、该报告的作者之一Rauli Partanen指出,该文件包括跨境电力和排放。“我们的数据描绘了一幅与通常的报告截然不同的画面,例如专注于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加。”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真正的气候领导和进步的可怜的代理人,”他说。

    《欧洲气候领导力2017年报告》提出了三项新指标,以衡量气候领导:2010年全球GDP总排放量为基线(领导人:瑞士);从2010年到2015年,对最近的净进展(领导人:英国)的绝对温室气体减排;从2010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的脱碳率是衡量国家“绿化”经济(领导人:波兰)的速度。

    依赖煤炭

    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强的国家处于报告的气候领导地位的下半部分。

    “关闭核电站的决定过早地意味着德国必须将其庞大的褐煤舰队和硬煤电厂留在未来的电网上。”德国已经在2020年的减排目标上失败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在未来会做得更好。报告说,反核能的能源转型非但没有推进去碳化,而是将德国锁定在长期的碳依赖中。

    另一方面,英国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碳减排是由法律规定的。最近的气候政策行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最近,中国承诺到2025年关闭其燃煤机队;新燃煤电厂只能在配备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情况下才能建造。

相关报告
  •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收购欧洲最大单体陆上风电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7-23
    • 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下属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近日在法国巴黎宣布与麦格理集团和通用电气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正式完成对欧洲最大单体陆上风电场——瑞典北极风电项目75%股权收购。 据介绍,项目位于瑞典皮特奥市,计划安装179台单机容量3.63兆瓦的GE风机,预计2019年年底前完成安装并运营,总装机容量为65万千瓦,是欧洲目前最大的单体陆上风电场。该项目可以满足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万吨。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总裁陆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进军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是中广核既定战略。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先后在英国、法国、比利时、爱尔兰、荷兰通过并购及自主开发建设拥有近100万千瓦的风电、太阳能资产,迅速发展为法国第六大清洁能源运营商。 陆玮说,这次并购使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得以进入北欧市场,对深耕欧洲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是中广核于201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欧洲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并购、开发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
  • 《欧洲两国就核能激辩 德国被认为双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7
    •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官员为本国的能源转型的纪录进行辩护,此前法国批评德国一方面拒绝欧盟关于核能的立法,但同时在供电有缺口的情况下从法国进口核电。 近年来,法国和德国多次就核能在欧盟能源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发生冲突,法国严重依赖核能,将其视为可持续能源,而今年德国则将核电站全部关停。法国能源部长阿格尼斯·潘尼尔·鲁纳彻(Agnès Pannier Runacher)最近指责德国采取双重标准,他表示:“德国大规模进口法国核电,同时拒绝承认核能作为低碳能源价值的每一项欧盟立法,这是矛盾的。” 德国联盟的官员强烈反对她的观点,并试图扭转舆论。绿党能源事务发言人表示:“法国是在歪曲事实。其实是德国在去年冬天确保了法国的能源供应,当时许多法国核电站由于安全问题而无法使用。” 德国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发言人也驳斥了德国因能源短缺而不得不进口能源的说法,他表示:“能源是在欧洲电力市场中最低成本的地方生产的。德国不需要进口电力。相反,我们用进口来弥补部分电力消耗,只是因为它更便宜。” 同样,德国执政的社民党也为德国反对核能进行了辩护。社民党能源事务发言人表示:“在环境负担、安全问题和资源依赖方面,可再生能源比核能具有明显优势。欧盟的立法框架需要反映这一点。” 德国官员还抨击了法国能源部长鲁纳彻的另一个指责,即德国考虑建造新的燃气发电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信誉问题”。德国经济事务部发言人表示,“德国承诺在2045年前实现气候中和,而法国仅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德国绿党指出,天然气作为备用来源有利于实现净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