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中国企业上榜2017全球生物制药领域IPO TOP25》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31
  • 近期,生物技术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以下称GEN)在其网站发布“Top25BiotechCompaniesof2017”榜单。

    自2013年开始,GEN每年都会推出当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市值最高TOP25”的排行榜单。2017年的榜单依据各家公司截止于9月6日证券交易市场发布的信息以及其他公开可用资源而来

    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市值最高TOP25”的排行榜单,安进以129.09亿美元的市值再次稳居第一,吉利德位居第二,使得去年排名亚军的诺和诺德降至第三。今年排在末尾的是Perrigo公司,其市值为1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

    同时,中国企业占据了5家,创历史新高。此外,榜单中还包含两家丹麦公司(Genmab和诺和诺德)、一家澳大利亚公司(CSL)、一家比利时公司(UCB)、一家印度公司(太阳药业)、一家以色列公司(梯瓦制药)和一家韩国公司(三星Bioepis)。另外还有三家医药企业——Allergan、Perrigo和夏尔总部设立在爱尔兰,但在美国有大量业务。

    这25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10家公司是在美国注册的。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26位的是华大基因(BGIGenomicsh),于2017年7月14日刚刚上市,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募集2.5亿美元。

相关报告
  • 《2020胡润世界500强出炉,中国51家企业上榜!北京广东上海领跑》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1-13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数据新闻实验室、21视频 作者:毕凤至 导读:今天(1月12日),“2020胡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有51家企业上榜,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首,这两家公司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分别位列第六名、第七名。 另外,上榜的51家企业分布在全国14个地区,其中北京最多(14家),广东紧随其后(12家),上海排名第三(6家)。 1月12日,“2020胡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苹果公司以14万亿人民币价值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企业;其次是微软和亚马逊,价值均超过10万亿元。Alphabet排名第四,价值8万亿元。 美国以242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51家。 中国企业中,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首,这两家公司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分别位列第六名、第七名。 从区域分布来看,入榜的51家中国企业分布在全国14个地区,其中北京最多(14家),广东紧随其后(12家),上海排名第三(6家)。 ▲前十名总价值近70万亿元,占“胡润世界500强”总价值的20%。 这500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进入了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领头的是蚂蚁集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和SpaceX。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一年里,胡润世界500强企业总体没有出现放缓,它们的平均价值都涨了25%,达到6600亿元。500强的上榜门槛是2105亿元。平均而言,这些企业成立于64年前,年销售额2500亿元,拥有8.6万名员工。” 只有3位企业家创立了不止一家“胡润世界500强”企业:埃隆·马斯克(特斯拉、Paypal和SpaceX)、马云(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和李革(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 51家企业来自中国腾讯阿里进入前十名 美国以242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51家,日本30家,法国和英国各21家。美国上榜企业总价值增加了27%,中国上榜企业总价值增加了73%。 中国有51家公司进入“胡润世界500强”,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首,这两家公司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分别位列第六名、第七名。 从城市来看,纽约以28家公司居首,其次是巴黎、旧金山、伦敦和北京。 从各大洲来看,北美以259家公司排名第一。占世界人口60%以上的亚洲,排在占世界人口8%的北美和占世界人口10%的欧洲之后。欧洲和亚洲分别有114家和109家公司上榜。非洲只有1家。 中国上榜企业:北京广东上海最多 从区域分布来看,入榜的51家中国企业分布在全国14个地区,其中北京最多(14家),广东紧随其后(12家),上海排名第三(6家)。 图片 从城市分布来看,这51家中国企业分布在18个城市,以北京居首,其次是深圳和上海(9家和7家)。其他城市还包括杭州、香港和佛山等。51家企业平均年龄为24岁,远低于整个榜单64岁的平均年龄。 胡润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涨幅最快的国家,51家上榜企业总价值比去年增长73%,达到35万亿元,几乎是排在其后的日本、法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总和。 榜单上价值增长最快的前三家公司均来自中国,分别是: 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价值增长至去年23倍达到4039亿元; 小鹏汽车,价值增长至去年9倍达到2488亿元; 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贝壳,价值增长至去年9倍达到5010亿元。 价值涨幅前20名中共有7家中国企业,也包括比亚迪、拼多多、思摩尔和农夫山泉。 非中国企业中,有59%,即266家,在13个中国城市设立了地区总部,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上海(160家)和北京(79家),其次是香港、深圳和广州。 2成企业来自金融业 金融服务业是“胡润世界500强”的最大贡献者,有97家公司,占总数的近20%;其次是医疗健康,有54家。 新冠加速了电商企业的价值创造,以美国的Pinterest和中国的拼多多为首,两家公司的价值都增长至去年4倍,达到2785亿元和1.1万亿元。刚上市的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和中国的美团价值都增长至去年3倍,分别达到3670亿元和1.4万亿元。 从增长速度来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先,主要因为电动汽车;其次是消费电子、半导体和零售。仅航空航天和能源行业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6%和11%。 胡润表示: “在我们中国500强榜单上,医疗健康行业排名第一,其次是先进制造和房地产。而在我们世界500强榜单上,房地产行业仅排在第16位。中国的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贝壳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房地产行业企业,传统房地产企业仅龙湖和新鸿基两家上榜。” 有两家教育企业进入了“胡润世界500强”:从事家教辅导的好未来价值2812亿元,以公务员考试培训起家的中公教育价值2198亿元,两家都来自北京。 三大最年轻的企业来自中国:拼多多、蔚来和小鹏汽车 上榜企业平均年龄64岁,即成立于1956年,125家公司历史超过100年,其中只有6家超过200年。其中最古老的是322岁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和239岁的武田制药。 61家公司成立于2000年代,总价值达33万亿元,占“胡润世界500强”企业总价值的10%。 22家公司成立不到10年,其中最年轻的是三家中国公司:拼多多仅用了五年达到1.1万亿元的价值,其次是六岁多的电动汽车蔚来和小鹏。 2000年代成立的价值最大的十家公司中,4家来自中国,它们是美团、蚂蚁集团、拼多多和字节跳动。 据悉,胡润G500不包括国有企业,因此价值14万亿元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及价值2万亿元上下的贵州茅台和工商银行都不在榜单上。
  • 《中国地图上的91家AI制药企业(截止2023年12月)》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5
    • 2023年12月4日,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中国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了91家。它们包含了AI+CRO、AI+SaaS以及AI+Biotech公司,创始人有的是高校教授、有的是海外名校归国博士、资深药企专家和跨界创业者等。显而易见,新成立公司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而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开始接连向港交所递表,标志着中国第一批AI制药公司启动投资退出期。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启..... 总体概览 此次新增1家AI+药物研发的公司——ENSEM Therapeutics(昂胜医药),这是一家由康桥资本参与孵化的AI biotech。前不久,百济神州宣布引进ENSEM Therapeutics的CDK2抑制剂ETX-197,交易总金额13.3亿美元,该CDK2抑制剂目前处于准备申报IND的阶段。ENSEM Therapeutics目前在上海拥有研发中心。在地域分布上,AI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科研资源丰富或者产业集群的地带,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最为突出,均有10家及以上AI制药企业选择落户。 苏州和杭州也在大力布局医药产业,吸引多家AI制药企业,以助推当地科技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 根据创始人/团队的不同背景,中国AI公司主要分为6类: 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互联网大厂入局、基金孵化;或海归博士、资深药企专家、互联网人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可以根据创始背景将公司分类,但事实上各公司在团队上的距离正在缩小,例如创始人以技术出身的公司正在大力招揽研发专家,通过联合创始人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创始团队多元化,补齐短板。部分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处于团队扩充、平台搭建和概念验证阶段,因此商业化模式还并不清晰。新玩家们的融资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由于CRO、SaaS等业务前景有限,而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自建管线。公司具体情况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新玩家正在变少 从成立时间来看,AI制药公司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2021年。2016年,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深度学习的出现让AI火了一把。然而真正让AI制药领域迎来创业热潮的是2021年,共有30家公司在这一年成立。 为什么是2021年? 一方面疫情激发了人们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行业热钱涌动,开始钱找项目而不是项目找钱。而另一方面AlphaFold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生物学50年的难题”,足以引起科学界和投资机构的瞩目。随着2020年以来海外薛定谔、Relay、Exscientia等AI制药公司陆续上市并且股价走高,让投资人看到了这类新兴企业的退出端被打通,为资本退出打下强心针。然而2022年起,生物医药陷入了资本寒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下降了80%,走到后期轮次的公司估值较2021年的辉煌时期下降了 30%-70%。2022以后,新增的AI+药物研发的公司开始大幅减少,不仅源于市场上资金的缩紧,初创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更缘于市场上的部分公司开始饱和,投资人要求新公司足够差异化,也减缓了创业热情。相较于海外机构对AI制药的追捧,中国退出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国内众多投资人仍在观望中,目前2023年新成立的AI制药公司仅3家。 成立背景方面,创始人具有高校/研究院背景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多达35家公司,这还不包括高校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或者首席科学家的情况。身处资本的聚光灯下,身处象牙塔的教授们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另外由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特性,AI制药行业也迎来了一批跨界从业者,包括海归博士以及互联网跨界人士。 从融资轮次上来看,经过“一夜爆发”的AI制药公司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早期,国内有23家公司处于种子轮及天使轮,Pre-A轮的公司为18家,22家已经融到了A轮(包括A+轮)融到D轮的分别由两家,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西湖大学许田教授创办的药物牧场已经走到了C轮。今年6月和11月,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分别向港交所递表冲刺IPO,意味着国内的AI制药公司开始逐渐走向二级资本市场,对后续AI制药公司有引领的非凡意义。 此前这场由AlphaFold 2引起的AI制药浪潮,不断吸引着互联网巨头、创业者和顶级投资机构加码,一个新的风口已然形成。新的周期下,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力和研发能力,炒作和口号之后仍然需要静下心来研发。有创业者感叹:“这个行业不是竞争同一块蛋糕,而是一起从零创造市场。”中国的制药江湖里,更多的是充满合作、融合意味的创业团队,各展所长、互补所短。我们将持续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