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上的91家AI制药企业(截止2023年12月)》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5
  • 2023年12月4日,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中国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了91家。它们包含了AI+CRO、AI+SaaS以及AI+Biotech公司,创始人有的是高校教授、有的是海外名校归国博士、资深药企专家和跨界创业者等。显而易见,新成立公司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而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开始接连向港交所递表,标志着中国第一批AI制药公司启动投资退出期。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启.....

    总体概览

    此次新增1家AI+药物研发的公司——ENSEM Therapeutics(昂胜医药),这是一家由康桥资本参与孵化的AI biotech。前不久,百济神州宣布引进ENSEM Therapeutics的CDK2抑制剂ETX-197,交易总金额13.3亿美元,该CDK2抑制剂目前处于准备申报IND的阶段。ENSEM Therapeutics目前在上海拥有研发中心。在地域分布上,AI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科研资源丰富或者产业集群的地带,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最为突出,均有10家及以上AI制药企业选择落户。 苏州和杭州也在大力布局医药产业,吸引多家AI制药企业,以助推当地科技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

    根据创始人/团队的不同背景,中国AI公司主要分为6类: 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互联网大厂入局、基金孵化;或海归博士、资深药企专家、互联网人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可以根据创始背景将公司分类,但事实上各公司在团队上的距离正在缩小,例如创始人以技术出身的公司正在大力招揽研发专家,通过联合创始人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创始团队多元化,补齐短板。部分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处于团队扩充、平台搭建和概念验证阶段,因此商业化模式还并不清晰。新玩家们的融资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由于CRO、SaaS等业务前景有限,而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自建管线。公司具体情况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新玩家正在变少

    从成立时间来看,AI制药公司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2021年。2016年,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深度学习的出现让AI火了一把。然而真正让AI制药领域迎来创业热潮的是2021年,共有30家公司在这一年成立。

    为什么是2021年?

    一方面疫情激发了人们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行业热钱涌动,开始钱找项目而不是项目找钱。而另一方面AlphaFold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生物学50年的难题”,足以引起科学界和投资机构的瞩目。随着2020年以来海外薛定谔、Relay、Exscientia等AI制药公司陆续上市并且股价走高,让投资人看到了这类新兴企业的退出端被打通,为资本退出打下强心针。然而2022年起,生物医药陷入了资本寒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下降了80%,走到后期轮次的公司估值较2021年的辉煌时期下降了 30%-70%。2022以后,新增的AI+药物研发的公司开始大幅减少,不仅源于市场上资金的缩紧,初创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更缘于市场上的部分公司开始饱和,投资人要求新公司足够差异化,也减缓了创业热情。相较于海外机构对AI制药的追捧,中国退出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国内众多投资人仍在观望中,目前2023年新成立的AI制药公司仅3家。

    成立背景方面,创始人具有高校/研究院背景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多达35家公司,这还不包括高校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或者首席科学家的情况。身处资本的聚光灯下,身处象牙塔的教授们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另外由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特性,AI制药行业也迎来了一批跨界从业者,包括海归博士以及互联网跨界人士。

    从融资轮次上来看,经过“一夜爆发”的AI制药公司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早期,国内有23家公司处于种子轮及天使轮,Pre-A轮的公司为18家,22家已经融到了A轮(包括A+轮)融到D轮的分别由两家,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西湖大学许田教授创办的药物牧场已经走到了C轮。今年6月和11月,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分别向港交所递表冲刺IPO,意味着国内的AI制药公司开始逐渐走向二级资本市场,对后续AI制药公司有引领的非凡意义。

    此前这场由AlphaFold 2引起的AI制药浪潮,不断吸引着互联网巨头、创业者和顶级投资机构加码,一个新的风口已然形成。新的周期下,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力和研发能力,炒作和口号之后仍然需要静下心来研发。有创业者感叹:“这个行业不是竞争同一块蛋糕,而是一起从零创造市场。”中国的制药江湖里,更多的是充满合作、融合意味的创业团队,各展所长、互补所短。我们将持续见证......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VNZRdszgm6eAblCoOB8tg
相关报告
  • 《4家中国企业上榜2017全球生物制药领域IPO TOP25》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31
    • 近期,生物技术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以下称GEN)在其网站发布“Top25BiotechCompaniesof2017”榜单。 自2013年开始,GEN每年都会推出当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市值最高TOP25”的排行榜单。2017年的榜单依据各家公司截止于9月6日证券交易市场发布的信息以及其他公开可用资源而来 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市值最高TOP25”的排行榜单,安进以129.09亿美元的市值再次稳居第一,吉利德位居第二,使得去年排名亚军的诺和诺德降至第三。今年排在末尾的是Perrigo公司,其市值为1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 同时,中国企业占据了5家,创历史新高。此外,榜单中还包含两家丹麦公司(Genmab和诺和诺德)、一家澳大利亚公司(CSL)、一家比利时公司(UCB)、一家印度公司(太阳药业)、一家以色列公司(梯瓦制药)和一家韩国公司(三星Bioepis)。另外还有三家医药企业——Allergan、Perrigo和夏尔总部设立在爱尔兰,但在美国有大量业务。 这25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10家公司是在美国注册的。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26位的是华大基因(BGIGenomicsh),于2017年7月14日刚刚上市,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募集2.5亿美元。
  • 《7大排行榜!风电上市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解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8
    • 近期,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对风电上市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进行了统计,分别从风电行业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风机整机制造商、下游风电场开发、运营商等三个环节进行了梳理。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风电整机商、风电叶片企业、风电塔筒企业、风电齿轮箱企业、风电电气设备商、风电海缆供应商、风电零部件企业、风电胶黏剂企业、风电运营、开发商等共计56家主要企业披露了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从这56家风电上市企业交出的成绩单来看,营业收入总计达7014.538亿元,净利润总计达651.015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上市企业业绩整体呈上升趋势,少部分企业盈利不佳,或出现业绩亏损。 下面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分别从营收、净利润、毛利率、负债率、现金流、总资产、研发投入等多个维度,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各产业链上市企业业绩进行分析。 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企业7大TOP10 风电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是风电产业的支柱,也是风电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企业7大TOP10,揭示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头部企业以及整个风电产业的走势。 中车、特变、阳光领衔营收榜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上市企业营收合计7014.538亿元,排名前十的企业,营收全部超百亿元,依次分别为中国中车、特变电工、阳光电源、粤电力A、东方电气、中天科技、金风科技、龙源电力、明阳智能、电投能源。10家企业合计营收4838.84亿元,占总营收的68.98%。 从增长幅度来看,有38家风电企业实现了正向增长,18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占比达到了32.14%。可见即便是行业高景气之下,也有近三成企业表现不尽如人意。 特变、阳光、中车领衔净利润榜 归属净利润方面,56家企业总计净利润651.0155亿元。特变电工、阳光电源、中国中车、龙源电力、电投能源、东方电气、京能清洁能源、中天科技、大唐新能源、粤电力A排名归属净利润榜前10名。这10家企业合计净利润为446.94亿元,占总净利润的68.65%。 56家风电上市企业中,有2家企业归属净利润出现了亏损,分别是*ST华仪、电气风电。 从增长幅度来看,有37家风电企业归属净利润同比正向增长,有19家风电企业归属净利润同比增幅下滑。 中车、特变、粤电力A领衔总资产榜 总资产是一个企业综合体力的直接体现。2023年前三季度中,56家风电上市企业总资产合计23923.91亿元,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中国中车、特变电工、粤电力A、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大唐新能源、京能清洁能源、明阳智能、阳光电源、新天绿色能源。这十家企业合计总资产15280.4亿元,占比为63.87%。   值得关注的是,5家企业总资产超千亿元。可见随着风电产业成为风口性行业,风电企业实力大幅增强。 特变、粤电力A、电投能源领衔现金流榜 经营性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经营能力的综合体现。2023年前三季度中,56家风电上市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特变电工、粤电力A、电投能源、大唐新能源、阳光电源、吉电股份、福能股份、新天绿色能源、节能风电、浙江新能,这十家企业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11.48亿元。   嘉泽新能、节能风电、浙江新能领衔毛利率榜 毛利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体现。2023年前三季度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嘉泽新能、节能风电、浙江新能、江苏新能、甘肃能源、大唐新能源、云南能投、银星能源、金雷股份、禾望电气。这十家企业平均毛利率为46.24%。 56家风电上市企业之中,毛利率超20%的企业为35家,占比为62.5%。毛利率在20%与10%之间的企业有19家,占比为33.93%。 *ST华仪、运达股份、粤电力A排名负债率榜前三 负债率展现一个企业负债经营情况,也是企业经营能力的体现。2023年前三季度中,负债率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ST华仪、运达股份、粤电力A、太原重工、电气风电、金风科技、吉电股份、大连重工、东方电气、时代新材。这十家企业平均负债率为77.683%。 56家风电上市企业之中,负债率超50%的企业为35家,占比为62.5%。低于50%的企业为20家,占比为35.71%。 中车、京能清洁能源、阳光电源领衔研发费用榜 风电作为技术密集性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费用情况一定程度展现企业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2023年前三季度中,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中国中车、京能清洁能源、阳光电源、东方电气、中天科技、金风科技、中材科技、粤电力A、特变电工、明阳智能。这十家企业合计研发费用207.344亿元,占比为78.27%。 56家风电上市企业之中,研发费用超1亿元的企业为28家,占比为50%。24家企业研发费用则不足1亿元,嘉泽新能、大唐新能源、甘肃能源、龙源电力研发费用未公布。 风电整机商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风电整机商共有9家公布业绩,分别是中国中车、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电气风电、湘电股份、ST华仪。 9家风电整机商营收总计2663.761亿元,其中,中国中车、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5家整机商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中国中车以营业收入1430亿元位列第一,东方电气以营收447.7亿元位居第二,第三名由金风科技所占据,营收为293.2亿元。 中国中车在业绩报告中指出,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51%,主要是新产业和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39.9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98.60亿元,主要是本期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东方电气在业绩报告中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发电设备产量3128.13万千瓦,其中水轮发电机组417.52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350.85 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359.76万千瓦。电站汽轮机产量2244.72万千瓦,电站锅炉产量1817.00万千瓦。公司新增生效订单642.24亿元人民币,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40.72%,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2.88%,工程与贸易占11.91%,现代制造服务业占11.54%,新兴成长产业占12.96%。 金风科技在业绩报告中指出,2023年1-9月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8,903.66MW,其中4MW以下机组销售容量64.30MW,占比0.72% ;4MW( 含)-6MW 机组销售容量5,586.21MW,占比62.74%;6MW及以上机组销售容量3,253.15MW,占比36.54%。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为22,038.37MW,分别为:4MW以下机组934.47MW,4MW(含)-6MW机组12,437.42MW,6MW及以上机组 8,666.48MW;公司外部中标未签订单为7,901.99MW,包括4MW(含)-6MW机组3,181.84MW,6MW及以上机组4,720.15MW;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共计29,940.36MW,其中海外订单量为3,805.27MW;此外,公司另有内部订单1,568.70MW。 明阳智能在业绩报告中指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主要原因是受风机价格下行以及海上风机交付规模下降所致。 运达股份在业绩报告中指出,2023年1-9 月,公司新增订单11,365.69MW。截止2023年9月30日,累计在手订单22,966.82MW,包括已签合同尚未执行的项目和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 电气风电在业绩报告中指出,今年年初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新增订单为1,820.90MW,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53.20MW。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在手订单为9,066.65MM,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1007.15MW。   9家风电整机商净利润总计123.071亿元,其中前三名为中国中车(61.52亿元)、东方电气(29.12亿元)、金风科技(12.61亿元)。其中,电气风电和*ST华仪两家出现业绩亏损。 在毛利率方面,风电整机商盈利能力较好,毛利率在10%-25%区间。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ST华仪、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电气风电等4家企业负债率超70%以上,分别是105%、72.25%、83.85%、79.03。 风电叶片企业 风电叶片企业披露业绩的共有4家,分别是中材科技、时代新材、正威新材、上纬新材,4家企业盈利整体向好。 在营收方面,4家风电叶片企业营收总计330.89亿元。其中,中材科技以182.3亿元独占鳌头,时代新材以126亿元位列第二,正威新材以12.39亿元位列第三。 中材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因公司玻璃纤维业务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时代新材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主要是各业务板块收入、毛利增加所致。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本报告期内研发项目需求增加,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正威新材表示,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231万元、2,031.76万元,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增加所致。同时,报告期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133.41万元,下降了84.88%,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甘肃九鼎和江苏风电购建固定资产款项增加。   在净利润方面,4家风电叶片企业净利润总计20.6969亿元。其中上纬新材、正威新材净利润均低于1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4家企业毛利率整体盈利能力较好,中材科技毛利率为24.41%,时代新材毛利率为16.09%,正威新材毛利率为23.19%,上纬新材毛利率为16.37%。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时代新材负债率是四家企业中负债率最高的,负债率为67.43%。 在总资产方面,4家风电叶片企业总资产合计791.32亿元。其中中材科技是四家企业中总资产最高的。 风电塔筒企业 在风电塔筒产业链,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梳理了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泰胜风能、天能重工、海力风电、银星能源等6家企业的业绩。其中天顺风能主营业务包括风电塔筒和叶片。 6家风电塔筒企业营收合计179.46亿元,其中,天顺风能以64.07亿元独占鳌头,大金重工以33.33亿元位列第二,泰胜风能以29.78亿元位列第三。 天顺风能表示,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68.99%,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产品交付增加及海工业务并表所致;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加,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强运营资金管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 大金重工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以来利润增速始终保持高于收入增速,以海外海工为主线的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显现。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至近三年来最高值24.20%。第三季度,在保证盈利水平的同时,公司加大回款力度,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加3.93亿元,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好于上期。同时,受产品结构优化带动销售价格和盈利能力双增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50%。其中,出口海工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速,同比增长5,578.23%,公司出口业务的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远超业内。 泰胜风能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执行及待执行订单共计418,581万元。其中,按产品分类:陆上风电类订单本报告期新增317,982万元,完成248,209万元,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324,723万元;海上风电类订单本报告期新增 70460万元,完成57769万元,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83803万元;海洋工程类订单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3425万元;其他订单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6630万元。按区域分类:国内订单本报告期新增302808万元,完成224723万元,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289477万元;国外订单本报告期新增108066万元,完成 98906万元,报告期末在执行及待执行129104万元。 天能重工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风机塔架产量约42.24万吨,实现销售约29.99万吨。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合计持有并网光伏电站约118MW,实现营业收入约8,911.28万元;合计持有并网风力发电场约513.8MW,实现营业收入约34,976.52万元。 海力风电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下游新增海上风电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建设仍较为缓慢,以公司为代表的海上风电零部件厂商受下游开发进度影响较大,发货情况不及预期、利润规模下降。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所参股投资的海上风电场因风速条件较差,当期发电上网电量较少,投资收益相较去年大幅下降,净利润随之减少。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规模虽然有所上升,但因公司资产折旧增加、产能利用率不饱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等因素综合影响,毛利率水平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利润规模整体较低。 银星能源表示,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24.29%,主要系本期研发项目费用化支出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47.22%,主要系本期销售回款增加,采购支出减少所致。   净利润方面,6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8.3575亿元。天顺风能以7.199亿元独占鳌头,大金重工以4.08亿元位列第二,泰胜风能以2.361亿元位列第三。海力风电较去年净利润出现下滑。 在毛利率方面,风电塔筒企业毛利率整体盈利能力较好,天顺风能毛利率为22.05%,大金重工毛利率为24.2%,泰胜风能毛利率为19.51%,天能重工毛利率为23.27%,海力风电毛利率为12.42%,银星能源毛利率为36.86%。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对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风电塔筒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企业是大金重工、泰胜风能、海力风电。 风电齿轮箱企业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风电齿轮箱主要上市企业有3家,分别是太原重工、杭齿前进、宁波东力。3家风电齿轮箱企业营收合计91.84亿元,净利润合计3.0715亿元。 太原重工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46亿元,同比增长8.56%;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0.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90.05万元,上年同期为2.55亿元。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192亿元,上年同期2.2487亿元,同比减少2.5%。 杭齿前进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33亿元,同比下降16.58%;归母净利润1.728亿元,同比增长19.48%;扣非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8.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619亿元,上年同期为-7766.56万元。 宁波东力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0.3035亿元,上年同期4.08亿元,同比减少3.78亿元,减少92.56%,主要系上年同期收到司法机关执行款等款项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增加72.58%,主要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生产周期缩短所致。 风电电气设备商 在风电电气设备商中,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主要选取了特变电工、阳光电源和禾望电气三家企业。 整体来看,3家风电电气设备商营收总计1226.85亿元,净利润总计170.005亿元。 特变电工表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归母净利润93.76亿元,同比下降15.3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90.45亿元,同比下降19.7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2.2754元/股,同比下降20.48%。对于经营业绩同比下降的原因,特变电工认为主要系公司多晶硅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净利润降低。 阳光电源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及新能源投资开发收入增长所致;研发费用主要系研发人员投入增加所致。 禾望电气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是新能源电控业务收入增加,净利润变动原因是新能源电控业务收入增加,毛利率上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增加。   在毛利率方面,3家企业毛利率整体盈利能力较好,特变电工毛利率为29.31%,阳光电源毛利率为31.32%,禾望电气毛利率为34.37%。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负债率在此区间的企业是特变电工、禾望电气,分别为55.94%、41.59%。 风电零部件企业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经梳理,披露业绩的风电零部件企业有11家,分别是大连重工、通裕重工、日月股份、秦川机床、振江股份、新强联、金雷股份、恒润股份、吉鑫科技、华伍股份、双一科技。 11家风电零部件企业营收合计298.077亿元,净利润合计20.9657亿元。 在营收方面,大连重工以92.27亿元独占鳌头,通裕重工以43.86亿元位列第二,日月股份以35.3亿元位列第三。 大连重工表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原因主要为本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带动公司整体利润上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主要为本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 到的现金减少 ,承兑汇票增加。 通裕重工表示,研发费用变动原因系本期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主要是本期职工薪酬及税费支出增加所致。 日月股份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原因主要是产品销量增加,内部成本改善项目持续推进效果凸显,毛利率提升所致。 秦川机床表示,研发费用变动原因主要为研发投入加大影响所致。 振江股份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系订单量增加使交货量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入增加,毛利率同比提升。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22.77亿元,其中风电设备产品18.16 亿元,光伏设备产品1.59亿元,海工船租赁服务0.76 亿元,紧固件1.19亿元。 新强联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区和新产线投入,产能增加原材料采购规模增加所致。 恒润股份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原因系采购原材料增加所致。 金雷股份表示,研发费用变动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双一科技表示,研发费用变动原因主要系新项目减少所致。   在净利润方面,前三名为日月股份(3.529亿元)、新强联(3.396亿元)、金雷股份(3.269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金雷股份毛利率最高,达35.49%。恒润股份毛利率最低,达12.91%。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的企业有大连重工、振江股份,分别为69.72%、62.08%。 风电胶黏剂企业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风电胶黏剂企业主要有回天新材、康达新材。 回天新材表示,2023年三季度,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激发内部主观动能,研产采销高度联动,降本、保供、抢占市场份额,主营业务核心产品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但受期间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影响,公司相关产品价格同比有所调整,对三季度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康达新材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9.85亿元,同比增加21.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3229亿元,同比增加195.66%;基本每股收益0.107元,同比增加181.68%。   在毛利率方面,回天新材毛利率为23.89%,康达新材毛利率为19.15%。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回天新材资产负债率达53.07%,康达新材资产负债率达50.86%。 在总资产方面,回天新材总资产达61.41亿元,康达新材总资产达65.13亿元。 在研发费用方面,回天新材研发费用达1.211亿元,康达新材研发费用达1.157亿元。 风电海缆供应商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通过梳理,风电海缆供应商主要有中天科技、东方电缆。 中天科技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7.51亿元,同比增长12.18%;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7.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49亿元。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变化主要由于新能源、电网板块产品收入增长。 东方电缆表示,2023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44亿元,同比下降5.49%,其中陆缆系统27.32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51%,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26.12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19亿元,增长11.63%,约占2022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98%。 在毛利率方面,中天科技毛利率为17.08%,东方电缆毛利率为26.22%。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中天科技资产负债率达36.89%,东方电缆资产负债率达40.44%。 在总资产方面,中天科技总资产达542.9亿元,东方电缆总资产达103.9亿元。 在研发费用方面,中天科技研发费用达13.29亿元,东方电缆研发费用达1.911亿元。 风电运营、开发企业 风电运营作为风电产业链的下游,本次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主要梳理了粤电力A、龙源电力、电投能源、京能清洁能源、新天绿色能源、吉电股份、福能股份、大唐新能源、协鑫能科、沃尔核材、节能风电、浙江新能、云南能投、甘肃能源、嘉泽新能、江苏新能16家企业的业绩。 整体来看,16家风电企业营收总计1791.94亿元,净利润总计256.748亿元。 在营收方面,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7家,分别是粤电力A、龙源电力、电投能源、京能清洁能源、新天绿色能源、吉电股份、福能股份。 其中,粤电力A以451.8亿元独占鳌头,龙源电力以281.04亿元位列第二,电投能源以197.3亿元位列第三。 在净利润方面,前三名为龙源电力(61.08亿元)、电投能源(35.85亿元)、京能清洁能源(26.97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嘉泽新能毛利率最高,达62.55%。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资产负债率达70%以上的企业有粤电力A、吉电股份,分别为80.05%、71.48%。 来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