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研究团队利用昆虫细胞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杀虫毒素受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9月29日消息,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在昆虫细胞上利用CRISPR-Cas9筛选技术,找到一种特异针对昆虫的细菌蛋白毒素(Tc toxin)的受体。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毒素的作用机理和对不同昆虫的特异性,建立了对这类毒素在自然界的功能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发展高效特异的生物杀虫剂,用于控制农业害虫和其他传播疾病的昆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z03ARV2eU9KvGX6a5TTRw
相关报告
  • 《美德研究团队利用昆虫细胞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杀虫毒素受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0-24
    •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9月29日消息,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在昆虫细胞上利用CRISPR-Cas9筛选技术,找到一种特异针对昆虫的细菌蛋白毒素(Tc toxin)的受体。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毒素的作用机理和对不同昆虫的特异性,建立了对这类毒素在自然界的功能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发展高效特异的生物杀虫剂,用于控制农业害虫和其他传播疾病的昆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 《揭示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新机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1-17
    • 近日,《细胞 (Cell)》子刊《当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团队题为 “Molecular Basis of Alarm Pheromone Detection in Aphid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神经电生理记录等技术揭示了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神经和分子新机制。 研究首次鉴定了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嗅觉受体及神经,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揭示了蚜虫识别报警信息素的新机制,证实以气味受体为靶标筛选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可行性,为发展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首先利用电生理技术明确了蚜虫触角感受器中的一条神经特异性地感受报警信息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基因体外功能研究揭示了嗅觉受体 Odorant receptor 5 (OR5) 用于感受EBF,进一步将蚜虫OR5基因转入到果蝇触角特定神经中,该神经获得了对EBF的灵敏反应,证实了OR5是EBF 的受体。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除蚜虫体内OR5基因,蚜虫报警行为丧失。以上结果揭示了蚜虫用于灵敏、特异感受EBF的嗅觉受体和神经。通过以上的基础研究推测,激活OR5的化合物就能够像EBF一样对蚜虫有趋避作用,高通量筛选和行为测定结果证实了以上推测:筛选获的激活受体OR5的气味分子,对蚜虫有明显趋避作用。本项研究首次阐明了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信号传导通路,建立了嗅觉受体和昆虫行为的关系,证实以气味受体为靶标筛选昆虫行为调控剂是可行性的,为发展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