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学研制纳米链电极 增加电池容量、缩短充电时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6
  • 据外媒报道,手机、电脑或电动汽车中电池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电池负极材料中可以存储多少锂离子。如果电池中的锂离子被耗尽,就无法产生电流来驱动设备,因而设备就无法使用。

    但是,现在具备较高锂离子存储能力的材料要么太重,要么形状不合适,都无法代替目前电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 – 石墨。

    现在,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推出一种方法,能够将电极材料重新组合,设计新电极,从而延长电池寿命,使电池更稳定,并且缩短充电时间。

    该项研究创造了一种网状结构,称为“纳米链”(nanochain),由锑构成。据报道,锑是一种能够增强锂离子电池充电能力的金属。研究人员将此类纳米链电极与石墨电极进行比较,发现当配备纳米链电极、硬币大小的电池只充30分钟电时,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锂离子容量是配备石墨电极电池的两倍。

    有些商用电池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于金属锑负极的碳-金属复合材料作为电极,但是由于此种材料会吸收锂离子,因而与石墨电极相比,会膨胀到三倍大,导致此类电池在充电时成为一种安全隐患。

    普渡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使用化合物 – 还原剂和成核剂,将小的锑颗粒连接成纳米链形状,以容纳膨胀空间。研究小组采用的特殊还原剂 – 氨硼烷,在纳米链内部创造空隙,从而允许一定的膨胀并防止电极失效。

    研究小组将氨硼烷应用于几种不同的锑化合物中,发现只有氨化锑产生了纳米链结构,而且该纳米链结构让电池的锂离子容量在至少1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稳定。

    研究人员表示,此种电池设计还可以用于尺寸更大的电池,该团队计划下一步将在软包电池中进行测试。或许未来,可以研发出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

相关报告
  • 《快速充电技术将缩短充电时间》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gaof
    • 发布时间:2015-08-24
    • 移动设备近期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充电需求。一是由于电量需求的增长使每次充电之间的间隔减小;二是电池容量的增大使充电时间更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ialog半导体公司开发了一款能够加快充电速度的芯片组。如今Dialog已经宣布华为公司新款荣耀7智能手机使用了其iW630+ iW1780+ iW671 Rapid Charge适配器芯片组。这表明华为的快速充电器协议(FCP)已经生效,充电时间和速度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 FCP是华为的私有协议,专为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打造,使其速度显著快于传统USB充电技术。Dialog的iW630+ iW1780+ iW671芯片组能够提供小型快速充电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电源适配器所需要的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iW630 Rapid Charge接口集成电路位于AC / DC充电器电源的次级侧,并与Dialog的iW1780 PrimAccurate首级侧数字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器协同工作。该iW1780采用独特的由次到主数字通信链路信号来接收所有的快速充电指令,然后动态调整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限制,通过标准的USB电缆传输更多的电能。 电流检测由首级侧的iW1780执行,免去为次级侧电流检测电阻,打造了一个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同时iW671同步整流器进一步提高效率高达88%。 移动装置的电源软短路可能是由于USB数据线中存有污垢或者电线和连接器受到损坏或磨损,导致过多热量积聚,进一步造成充电线烧伤、融化,更有甚者会损坏移动设备。 传统的AC/ DC电源适配器一般会提供保护以防止短路引起的电流过量等故障,方法为关闭并锁定输出电压或循环不停地开关电源(通常称作打嗝)直到故障排除。当被锁定时,顾客需要从AC输入电路中拔下连接线再重启,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残缺或者完全失败的适配器。而常用的打嗝方式中,每一个上电复位(POR)周期都会导致PWM开关脉冲,这种循环打嗝可能导致经过USB连接线的输出电流高于正常值,充电器和连接头处也会产生较高的功率消耗。产生的余热将会有烧掉连接线或者连接头的风险。 为避免在持久故障的情况下不停地尝试重启,Dialog的SmartDefender先进打嗝技术利用了iW1780控制器,仅在两个POR周期内发出PWM开关脉冲的指示,当POR周期循环六次之后就锁定PWM开关脉冲。增加了每两个周期的关机间隔,平均功率与导致短路时的相比降低了75%,无需锁定,更没有任何附加元素。
  • 《比利时研制新型固态锂电池 充电两小时能量密度达200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3
    • 英媒称,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创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充电两小时就达到每升200瓦时的能量密度。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4月10日报道,校际微电子中心是世界领先的纳电子学、能源和数字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同时也是研究机构EnergyVille的合作伙伴。 报道称,这种电池代表我们发展蓝图上的里程碑,将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到2024年达到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的水平。循着如此清晰的性能提升路线,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电池技术将成为未来快充远程电动车电池行业的竞争者。 机动性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动的,由快充、安全和小巧的电池驱动。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下一代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从而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最近,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固态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导电性尤其突出,高达每厘米10毫西门子,而且今后有望进一步提升。校际微电子中心已使用这种新电解质制造出一个电池原型。这个电池原型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升200瓦时,充电速度为两小时。 校际微电子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经理菲利普·维里肯说:“我们的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制造出有望达到液态电解质电池能力的固态电池,其制造流程跟前者类似。但跟液态电解质电池不同,我们的固态电池兼容金属锂阳极,目标为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再加上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从而使这种小巧电池技术前景广阔,可应用于未来的远程电动车。” 报道称,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校际微电子中心正研究把纳米颗粒电极与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结合在一起。校际微电子中心使用超薄涂层作为缓冲层,以控制活性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