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5000公里 普渡大学研发新动力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0
  •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快速补充电池液就可让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

    该技术使用专利的“液流”系统,通过单电池液产生电力,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并且可根据需要产生氢能。目前,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普渡大学正使用高尔夫球车,对该技术进行测试。

    该系统类似于去年轰动一时的苏格兰“液流电池”技术类似,尽管当时的系统使用薄膜让离子通过两个单独电池液“容器”,而新系统没有薄膜,仅用一个电池液“容器”。

    普渡大学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杰出教授以及数学教授John Cushman表示,单电池液系统可实现更大的能量密度,也意味着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更轻、但是续航里程更长的电池,并可使液流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该新技术产生的氢气可以以更低的压力进行存储。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小型摩托车和高尔夫球车上进行了测试,基于该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认为其可让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3,000至3,600英里(约合4,800至5,800公里)。

    唯一的要求就是驾驶员在行驶到4800公里左右时,需要停下来更换电池液,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无需像给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充电45分钟一样麻烦。研究人员表示,与停车加油的过程类似。事实上,该系统有可能会被改造成现有的加油站配液器。一旦汽车行驶大约5,000公里,电池阳极耗尽时需要更换电池液。更换电池液与换油的时间相同,费用大约为65美元(约合440.3元人民币)。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27050
相关报告
  • 《电动汽车续航可达5000公里以上 普渡大学研发新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7
    •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快速补充电池液就可让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 该技术使用专利的“液流”系统,通过单电池液产生电力,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并且可根据需要产生氢能。目前,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普渡大学正使用高尔夫球车,对该技术进行测试。 该系统类似于去年轰动一时的苏格兰“液流电池”技术类似,尽管当时的系统使用薄膜让离子通过两个单独电池液“容器”,而新系统没有薄膜,仅用一个电池液“容器”。 普渡大学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杰出教授以及数学教授John Cushman表示,单电池液系统可实现更大的能量密度,也意味着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更轻、但是续航里程更长的电池,并可使液流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该新技术产生的氢气可以以更低的压力进行存储。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小型摩托车和高尔夫球车上进行了测试,基于该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认为其可让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3,000至3,600英里(约合4,800至5,800公里)。 唯一的要求就是驾驶员在行驶到480公里左右时,需要停下来更换电池液,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无需像给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充电45分钟一样麻烦。研究人员表示,与停车加油的过程类似。事实上,该系统有可能会被改造成现有的加油站配液器。一旦汽车行驶大约5,000公里,电池阳极耗尽时需要更换电池液。更换电池液与换油的时间相同,费用大约为65美元(约合440.3元人民币)。
  • 《日企研发出更环保氟离子电池,储能超锂电池10倍,动力续航或至5000公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7
    • 尽管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市场一直毁誉参半。其最大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用车费用低,但缺点是续航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这已成为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目前,磷酸铁锂、钛酸锂、锂离子等动力电池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瓶颈,续航里程都很难超过600公里,使得80%以上的车型续航里程都超不过500公里。 而近日,日本车企本田公司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氟离子电池技术,不仅比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能量高出10倍,而且更为环保,有望在未来成为电动汽车的首选电池。 本田研究院、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12月7日发布了这一重要突破。 研究人员称,这一全新的氟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十倍,却有着非常好的稳定性,而且其制造材料可以直接从土地中提取,制造成本更低,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小。 据介绍,这种制造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技术很早之前就已出现,但该技术制造出来的电池必须要在300度的温度下运行。 此次四家机构联合的研发团队找到了一种能让这种电池在常温下运行的方法,且不会出现过热问题。研究人员称,这项新技术避开了氟化物电池技术的温度限制,开辟了一条通往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阳关大道。 本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Christopher Brooks博士表示:“氟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池化学物质,它的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电池的10倍,且不会因为过热而造成安全风险,而获取氟离子电池的原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要比提取锂和钴的过程小得多。” 不过,或许是由于近年来日本企业频频曝出电池技术突破造假丑闻的原因,本田公司并未宣布该该电池何时能够量产,只表示该技术还在继续改进之中。 虽然这让本田的新发明变得扑朔迷离,但如果该技术真的成为现实,将预示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呈几何级数上升,这很可能将给汽车行业一带来次天翻地覆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