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召开_》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5-07
  • 12月5日上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 要加速开放创新、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强协同合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快要素流动、促进各类主体协作融通。通过加速区域城市间技术、人才、资金与信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城市科技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作为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联席会议轮值主办单位,我市确定以“聚力协同创新,加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战略联盟,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合作新模式。目前,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已有30家,其中合肥9家、武汉8家、长沙8家、南昌5家。 除了建立战略联盟,各城市科技部门“相互走动”已渐为常态。如去年1月,我市科技部门带领肥西县、蜀山区科技部门赴长沙调研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情况;今年4月,我市相关科技部门赴武汉学习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经验;今年7月,武汉市科技部门来我市调研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等重大科技设施…… 除了相互“取经”学习,一年多来,合肥、南昌、武汉、长沙等四省会城市还在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邀请异地专家开展项目论证或评审。 四省会城市拥有各自优势产业,武汉市的光电信息产业,长沙市的北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南昌市的飞机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合肥市的平板显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为此,合肥市也大力推进四省会城市优势产业互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我市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完善创新改革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创新。目前,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揭牌成立,8个省实验室和7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运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正在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我市还不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推进与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清华、北航、哈工大、天大、北外等院所共建20余个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此外,我市还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合肥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孵化体系,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共157家(其中国家级 30 家)。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1000 万元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同时,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组建59个院士工作站,目前在肥工作服务的院士总数达127人。

相关报告
  • 《“中四角”城市时隔4年再聚合肥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下周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2-03
    • 11月29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备受瞩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将于下周在合肥召开。这是合肥市自2015年以来第二次承办该会商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即将迎来“握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隔4年合肥再次承办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个省会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支点。为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每年一届,由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轮流承办。 自2017年起,每年四个省会城市各邀请一个省内地级市作为观察员城市参会,两年来,会议吸纳了岳阳、黄石、九江、安庆、黄冈、株洲、铜陵、抚州等8个观察员城市。今年的会议,邀请咸宁、湘潭、六安、宜春4市作为拟新增观察员城市参会。 近年来,四省会城市秉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先后签署了一批重要合作协议文件,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有力推动了四市交通体系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取得突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协作不断加强,辐射周边作用发挥明显,为加快中部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肯定。 如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即将迎来第七次“握手”,开启合作新征程。 经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协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由中共合肥市委、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合肥市自2015年以来第二次承办该会商会。 合作聚焦群众关切领域 按照日程安排,本届会议定于2019年12月3日至4日在合肥市洲际酒店召开,共26个城市约500人参加此次会商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定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将实现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会议将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0年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科技合作协议》等文件,在基础设施联通、协同创新发展、产业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协作、生态文明保护等方面明确下一步具体合作事项。 这些合作事项聚焦城市合作重点难点问题,聚焦人民群众重点关切领域,将进一步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之间的务实合作,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将进一步推动两大城市群省市间建立相互联动、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共同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国内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明日在昌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12-11
    • 12月10日至11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将在南昌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即将迎来第八次“握手”,开启合作新征程。会议将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等文件。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轮值顺序,第八届会商会在南昌召开。会议邀请武汉、长沙、合肥3个省会城市的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参会,邀请黄石市、岳阳市、安庆市、九江市、黄冈市、株洲市、铜陵市、抚州市、咸宁市、湘潭市、六安市、 宜春市等12个观察员城市,届时约280人参加此次会商会。   A   规划共绘:   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   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拉开了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间合作共赢的大幕。七年多来,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四省会城市的不断努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省会城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了四省会城市合作新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决策-协调-执行”合作框架。2013年至今,四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市长出席了七届会商会,审议决定了城市之间的合作重大事项,共同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合作协议,在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共同推动区域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为健全四省会城市合作机制,更加有效协调落实会商会议定的重要事项,2015年,建立了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制度。为有效执行省会城市会商会、协调会有关决定,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议定事项,在武汉市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秘书处,依托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与发展办公室(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开展工作,为省会城市会商会、协调会的日常执行机构。    B   产业共兴:   推出了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   四省会城市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旅游产业合作不断深入,推出了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并共同推出了“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旅游品牌,联合赴国内重要旅游市场开展旅游促销。以“携手中三角、合作研学游”为主题,组织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主题游活动,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15个城市深入开展了互动交流,拓展了合作渠道。   金融合作全面展开。2015年10月,长江中游城市群首届金融峰会在南昌召开,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合作与发展倡议书》。2017年4月,四省会城市就共同防范、处置区域金融风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争取政府和监管部门支持、监测预警平台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科技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和科技项目评审评估合作,四省会城市专家库共享机制已经形成,签署了“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协议,加快促进科技服务资源在区域间流动共享,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    C   市场共构:   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   四省会城市有力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共同签订了质监合作备忘录、市场监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和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协议,建立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准入、品牌互认、打假联动等机制。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区域)工商政务云平台已投入运营,《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协议》顺利签署,与太原、郑州六市共同签署了《“共享、共治”合作备忘录》,对食药违法行为联合监测预警。   大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一体化。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并基本完成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建立。“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招标投标信息服务网”建成并投入运用。   加快推动诚信一体化。合力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武汉市开通“信易贷”网上申办,通过“云税贷”线上为全市诚信纳税企业发放贷款。长沙市推出“税金贷”“发票贷”等“信易贷”产品。南昌市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    D   社会共享:   公积金互认互贷经验在全国推广   医疗方面,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血液安全合作框架》,制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联盟章程》,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急救联盟扩展到40个成员单位。同时,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卫生协作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区域性疾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教育方面,南昌成功举办第四届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年会,以及第五届长江流域六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南京、贵阳)地理教研协作体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暨高考备考策略高端研讨培训会,展示了南昌教育的特色与成果。同时,南昌市13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与武汉、长沙、合肥三市优质义务教育学校组建了结对学校、开展了校际合作交流。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有戏”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汉剧《优孟衣冠》、湖南花鼓戏《凤冠梦》、安徽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南昌采茶戏为代表的地方剧种交流频繁,戏曲演出市场联动效应初显。   平台建设不断深入。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省际公积金异地贷款,公积金互认互贷经验在全国推广。“互联网+智慧人社”劳动监察网上协查信息互动平台已上线运行。以“南昌市公安局智搜查询系统”为载体,警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建成。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四省会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已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互联互通。   E   交通共联:   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互动愈加紧密。四省会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一批重点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南昌市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京九客运专线商丘至合肥段、南昌至赣州段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合安高铁完成静态验收,计划年内通车;合武高铁加紧可研编制;安九高铁、昌景黄高铁、昌九客专、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合新六城际铁路加快建设。   2019年1月,武汉市民航工作办公室、南昌市投资促进局、长沙市商务局、合肥市发改委共同组建境外航空联盟工作联系小组,并定期联络对接,共同研究、探讨国际航线网络构建方向和民航发展问题。   F   环境共保:   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自2012年初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就积极倡导开展了区域环境治理领域的各项合作,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等协议,确定了加强江湖综合治理与保护,共同推进以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为重点的大江大湖综合治理等环境重点合作领域,不断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   2019年8月联合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合作协议书(2019-2020)》,就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合作协商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等7个方面合作达成共识,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同时,各城市加快完善环保立法、强化污染治理,大力整治环境安全隐患,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和污染纠纷,并签订了应急资源共享协议,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