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融合堆叠模型与重构原位高光谱特征精准预测滨海盐碱土壤空间变异性》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4月19日,山东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等机构创新了原位高光谱特征重构方法,该方法将星载高光谱(SBH)数据与三种机器学习(ML)模型(即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随机森林RF和深度森林DF)集成到偏最小二乘(PLS)堆叠器中,用以重构原位高光谱的特征波段。该方法能够精确预测滨海盐碱农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相关成果以“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in coastal saline-alkali farmlands: A novel approach integrating a stacked model with the reconstructed in-situ hyperspectral feature”发表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
相关报告
  • 《ASA:《植物修复盐碱土壤的优势》》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植物可帮助盐碱土壤增加碳封存和水储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侵蚀,并提高植物生产力。植物修复还包括利用微生物重建土壤环境并促进植物在劣势环境中的生长。盐碱地区在进行植物修复时,需要选择现有土壤条件能生长和成长的植物物种,包括本体物种和适应性强的非本地物种,并且考虑该地区的综合环境条件以及区域的最终预期用途。
  • 《稻田土壤中甲基汞产生的动力学特征和预测模型》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07-03
    • 弄清汞(Hg)的甲基化过程对于治理受汞污染的稻田土壤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了18块具有不同土壤特性的稻田土壤并掺入无机汞,进行90天的水淹实验。每隔一段时间就地测量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并对土壤取样以分析甲基汞(MeHg)。汞的甲基化效率随水淹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孵化30天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范围为0.08%至2.52%。汞的甲基化效率还与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相关。叶诺维奇(Elovich)方程可以充分描述甲基汞(MeHg)生成的动力学。除了风干土壤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水淹时间外,甲基汞(MeHg)的生成可以通过就地土壤的pH值和水淹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很好的进行预测。这两种预测模型解释了汞甲基化效率在78%和68%之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经过水淹后可以通过常规的测量土壤性质和水淹时间预测无机汞的甲基化,该相关性可以助于了解汞的甲基化程度,并有助于管理受汞污染的稻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