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氯卡班(TCC)的水生生物标准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02-24
  • 三氯卡班(TCC)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在水生环境中大量检测到三氯卡班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了3个门类8个科的8种定居中国的水生生物来进行毒性检测,运用了4种方法以获得水生生物标准(ALC)。根据USEPA指南得出,急性基准浓度(CMC)为1.46μg/ L,慢性基准浓度(CCC)为0.21μg/ L。用基于对数正态、对数-逻蒂斯迪克(log-logistic)函数和Burr Ⅲ型模型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得出的急性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分别为2.64、1.88和3.09μg/ L。将由定居种和非定居种获得的水生生物标准(ALC)进行比较显示,由中国定居种得出的三氯卡班(TCC)急性基准浓度(CMC)和慢性基准浓度(CCC)足以保护非定居物种。与水生环境中其他抗菌剂(克霉唑除外)相比,三氯卡班(TCC)对于水生生物具有更高的毒性。在水生环境中,三氯卡班(TCC)浓度和三氯生(TCS)浓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8104,这对于三氯卡班(TCC)和三氯生(TCS)的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生态风险评估表明,三氯卡班(TCC)在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风险更高,平均潜在影响比例(PAFs)

    分别为9.27%和7.09%。22.10%的黄河水域和15%的珠江水域中可能对5%的水生生物造成潜在风险。总体而言,亚洲水域的三氯卡班(TCC)造成的风险高于欧洲和北美。

相关报告
  • 《OECD:《生物农药风险评估的问题形成》》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1月,OECD发布报告总结了生物农药专家小组研讨会的主要成果,重点讨论了生物农药风险评估中的问题形成方法和挑战。报告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问题形成在实际评估中的应用,涉及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和生物化学农药等多种类型。此外,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加强数据收集和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
  • 《定义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谢鹏亚
    • 发布时间:2023-11-07
    •   严格和公正的同行评审对于维护学术研究的完整性和质量标准至关重要,也是出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同行评审的早期形式早在17世纪就在欧洲出现了,但它只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变得更加明显,当时出现了“同行评审”一词。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复印机的出现,同行评审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这使得向同一学科的专家分发论文变得更加容易。该领域的先驱之一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被其他期刊沿用,包括1964年的《自然》杂志和1976年的《柳叶刀》。   同行评审被称为评估研究的“黄金标准”,不同出版商的同行评审各不相同,以适应他们的政策和偏好,并迎合学术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很难理解和评估这些形式的同行评审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些常被错误地互换使用。Aries systems在2023年8月17日发布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下面列出简要概述。 (1)单向盲审   作者没有关于审稿人的信息,审稿人知道作者信息。   优点: ●审稿人因匿名而客观评审 ●审稿人可以参考作者以往研究来判断此研究的深度及可靠性   缺点: ●审稿人可能会对作者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2)双向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不能查看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和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和作者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3)三重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编辑也不知道他们的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作者和编辑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作者和编辑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因控制各环节匿名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增高 (4)开放式同行评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知道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因互知身份而深思熟虑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公开评审可以为作者和别的审稿人提供参考借鉴 ●提高公众/学术界对评审的信任度,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   缺点: ●有些审稿人拒绝暴露自己身份,抗拒公开审稿 ●审稿人和作者可能会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特别是在地理领域等作者较少的主题领域 (5)透明的同行评审   与论文报告一起发表评审,审稿人可以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会慎重对待评审过程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该领域的专家能够利用评审中的意见   缺点: ●资历较浅的审稿人可能难以对资深作者提出评审意见 (6)协作同行评审:第一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人多力量大 ●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更快更好的培训初级审稿人 ●协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出更多观点 ●资历较浅的研究人员可能比资深研究人员更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情况   缺点: ●自动化的审稿系统可能只允许提交一份审稿意见 ●难以评判协作过程中所有审稿人的贡献 ●评审小组的构成不一致会导致评审结果的差异 (7)协作同行评审:第二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可能不需要编辑充当中间人 ●协作过程中审稿人可以及时解决分歧   缺点: ●审稿人协作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实时讨论,因此需要多个审稿系统 ●编辑无法软化尖锐的评审意见,作者可能无法得到建设性意见之外的细节问题 (8)众审   合格的审稿人尽可能少地(或尽可能多地)评论,不过评审的绝对数量让编辑对论文的优点和缺点有全面的了解。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减少审稿人的工作懈怠 ●增加审稿人的多样性,减少偏见 ●减轻编辑联系审稿人的负担   缺点: ●需要设计专门的评审系统 ●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同行评审,编辑会收到来自审稿人的更多评审信息 ●仍然是一种较新的同行评审方法 ●存在群体思维的风险 ●难以评判同行评审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