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科研团队联合完成的国际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钙插层氧化石墨烯的新型纳米材料,能够高效从空气中水蒸气中获取清洁饮用水,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该研究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碳科学与创新卓越中心(ARC COE-CSI)主导,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教授Rakesh Joshi与诺贝尔奖得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Kostya Novoselov爵士共同领导。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约22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饮用水,而地球大气中悬浮的约1300万亿升水(相当于2600个悉尼港的储水量)虽仅占地球总水量的一小部分,却成为重要的潜在淡水来源。研究团队基于这一背景,致力于开发一种可直接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的技术。
新型纳米材料的核心创新在于将钙离子嵌入氧化石墨烯中。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厚度的碳晶格材料,经含氧基团功能化后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研究团队发现,当钙离子插入氧化石墨烯的氧原子层时,钙与氧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材料的吸水能力。实验数据显示,氧化石墨烯单独吸附水量为X,钙单独吸附水量为Y,而钙插层氧化石墨烯的吸附量远大于X+Y,即“1+1>2”的协同效应。论文第一作者、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晓军(Carlos Ren)解释,这种增强效应源于钙与氧的配位方式改变了水与钙之间的氢键强度,使氢键更强,从而大幅提升吸水能力。
为进一步优化性能,研究团队将钙插层氧化石墨烯制成气凝胶形式。气凝胶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其内部布满微米至纳米级孔隙,极大增加了表面积,使水分吸附速度比标准氧化石墨烯更快。同时,气凝胶的海绵状结构简化了水分释放过程,仅需将系统加热至约50℃即可完成解吸,能耗极低。论文共同作者Daria Andreeva教授强调,这一设计使材料兼具高效性与可持续性。
研究还依托澳大利亚国家计算基础设施(NCI)的超级计算机进行分子模拟,揭示了钙与氧化石墨烯的协同作用机制。新英格兰大学阿米尔·卡顿教授领导的计算团队通过建模发现,钙离子的插入不仅增强了氢键,还优化了材料表面的水分吸附路径,为设计更高效的大气水生成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已引发业界关注。研究团队正与合作伙伴推进技术规模化,开发原型设备以进行实地测试。COE-CSI主任戴黎明教授指出,研究揭示了水分吸附过程的基础科学原理,尤其是氢键的作用,这些知识将为全球22亿缺水人口提供可持续的淡水解决方案,彰显了跨国科研合作的社会价值。
这项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科研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晶,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精神。随着技术不断完善,新型纳米材料有望成为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