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编制并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全面反映我国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情况,展示工作实践和成效,并对未来建设作出展望》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6-25
  •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并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相关管理体系。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4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5年6月25日“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该报告梳理了自2024年以来各部门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进展,涵盖管理体系的健全、多方参与格局的构建、国际规则互信的推动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未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重点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探索全链条管理,增强国际交流以促进规则的国际认可,并确保《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 原文来源:http://www.h2o-china.com/news/358829.html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5-29
    • 生态环境部今日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 碳足迹 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 碳排放 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塑料袋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使用塑料袋会增加碳足迹;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传统能源,能够减少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减少碳足迹。 为加强碳足迹的管理,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会同其他部委联合印发,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和安排: 一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从标准、因子、制度规则等基础性工作着手,推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以及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 二是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政策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形成推广产品碳足迹合力和共建、共担、共享工作格局。 三是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跟踪研判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和产品碳足迹相关规则发展趋势,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提升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水平。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专业服务,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强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 《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清单式列出二十二项主要任务—— 碳足迹管理体系这样建(政策解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8
    •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营造低碳市场环境,也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创造低碳产品需求,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任务书”和“施工图”。 推动形成全社会减碳模式 山西省定襄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的智慧数据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法兰生产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碳汇计量评估师杨振强正协助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通过实时监测企业碳足迹,减排看得见、控排有抓手、碳指标有富余,工厂实现降本增效。”杨振强说。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大,碳足迹也就越大。 “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包括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废弃等流程,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比如,塑料袋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使用塑料袋会增加碳足迹;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传统能源,能减少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碳足迹。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摸清生产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碳足迹以标识形式向消费端展示,在增强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能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有利于推动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的全社会减碳模式。 “同时,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国内国际规则相互衔接,有利于协同促进国内碳足迹管理水平提升,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新形势。”田春秀说。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全面梳理已发布的各部门碳足迹政策,在深入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关注企业诉求,立足工作实际,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到2027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 全链条覆盖。《实施方案》清单式列出22项主要任务,覆盖核算因子、标识认证、信息披露等产品碳足迹工作全流程,以及基础能源、原材料等全链条产品,体现了对碳足迹工作各环节的覆盖。 多主体参与。“碳足迹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田春秀说,《实施方案》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局面。 国内外协同。《实施方案》在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 《实施方案》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建立健全碳足迹标准体系,可有力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认证等工作的规范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胜建议,在筛选重点产品类型时,聚焦重点行业,优选市场占比高、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碳排放量大的行业,逐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相关方法和体系。 生态环境部已逐步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以市场主导、急用先行为原则,优选出一批产品,包括水泥、电解铝、光伏组件、平板玻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先行先试,为后续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各方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田春秀建议,出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规则标准,发布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加快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促进产品碳足迹与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等机制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碳减排。 “可以选取有条件的地方、行业,针对碳足迹工作重点任务开展试点,创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田春秀说。 陈胜建议,加强产品碳足迹与贸易、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有机衔接,强化碳足迹标准国际互认,提升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的采信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多方面保障措施:强化分工落实,建立专家组,确保有效实施;加强宣传解读,加大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提供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领域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