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保护肠道微生物群的革兰氏阴性选择性抗生素》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1
  • 2024年5月29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Gram-negative-selective antibiotic that spares the gut microbiome的文章。

    革兰氏阴性菌,例如肺炎克雷伯菌,它们堪称医学的噩梦,这些病原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毒性,以及快速产生抗药性的能力,只有极少数抗生素能消灭它们,然而这些抗生素同时也会破坏对人体有益的肠道细菌。该研究报告了设计和发现Lolamicin的过程,这是一种靶向脂蛋白运输系统的革兰氏阴性菌特异性抗生素。Lolamicin对130多种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菌株具有杀伤活性,在多种小鼠急性肺炎和败血症感染模型中显示出治疗效果,并且保护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群,防止了艰难梭菌引起的二次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恶棍,它们能引发从食物中毒到霍乱等各种疾病,还能引发脓毒症这种可能致命的感染。这些细菌有多重屏障防止抗生素渗透,因此,几乎没有抗生素是专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少数确实有效的抗生素也会对肠道菌群造成破坏,这可能导致潜在致命的病原菌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趁机接管。

    为了找到绕过革兰氏阴性菌防御的方法,研究团队从不杀死细菌但能抑制“Lol系统”(Lol system)的化合物开始。“Lol系统”是一类仅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蛋白质。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改造后,研究团队获得了一种名为Lolamicin(洛拉霉素)的化合物。Lolamicin能根据不同细菌之间的Lol蛋白差异,选择性地杀死病原菌,而不伤害非病原菌。Lolamicin对实验室培养皿中130多种耐药菌株具有抗生素作用。对感染了抗生素耐药菌的小鼠,接受Lolamicin治疗的小鼠全部存活,而未接受Lolamicin治疗的小鼠中有87%在三天内死亡。研究团队还发现,常见的广谱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会严重扰乱肠道菌群,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相比之下,Lolamicin治疗不会引起明显的肠道菌群变化,并使小鼠免受艰难梭菌感染。

    这项研究表明,靶向革兰氏阴性菌“Lol系统”是有效的,但在小鼠上显示出效果距离开发出可用于人类的药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抗生素而言,从发现到获得临床使用批准的时间可能超过20年,而且,开发一种新型抗生素并不能带来太多收益。在过去的10年里,大约有10-20种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被发现,但还没有一种获得美国FDA的批准。

相关报告
  • 《Cell | 肠道微生物群抗生素介导的梭菌耗竭后,高脂肪摄入维持山梨糖醇不耐受》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0
    • 2024年2月15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在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 fat intake sustains sorbitol intolerance after antibiotic-mediated Clostridia depletion from the gut microbiota的文章。 碳水化合物不耐受通常与乳糖,果糖或山梨糖醇的消费有关,在高收入国家影响多达30% 的人口。尽管山梨糖醇不耐受归因于吸收不良,但潜在的机制仍未解决。 该研究表明,抗生素暴露与高脂肪摄入相结合的历史通过减少梭状芽胞杆菌的丰度来触发小鼠的长期山梨糖醇不耐受,这损害了微生物山梨糖醇的分解代谢。通过接种益生菌大肠杆菌来恢复山梨糖醇的分解代谢,可以保护小鼠免受山梨糖醇不耐受的影响,但不能恢复梭菌的丰度。用丁酸盐生产者Anaerostipes caccae接种可恢复正常的梭菌丰度,即使清除了益生菌,也可以保护小鼠免受山梨糖醇诱导的腹泻。丁酸盐通过刺激上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信号传导以恢复结肠中的上皮缺氧来恢复梭菌丰度。 总的来说,这些机理见解将微生物山梨糖醇分解代谢确定为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山梨糖醇不耐受的方法的潜在靶标。
  • 《鱼类种间微生物移植后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4-03-24
    • 种间微生物移植提供了转移物种特异性微生物及其相关功能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概念性方法,在两种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海洋食肉鱼类之间进行了肠道微生物群移植(IMT):从供体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到受体金头海鲷(Sparus aurata),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消除其基础微生物群后。为了证实肠道微生物群能够在不受饮食影响的情况下在服用抗生素后恢复,一组未接受IMT的鳙鱼被禁食作为内部控制。为了评估IMT后饲料的效果,将两组鳙鱼分别饲喂其典型饲料和大西洋鲑鱼饲料。在IMT后的第36天,用典型饮食喂养的个体的肠道以饲料相关细菌为主,而用鲑鱼饮食喂养的个体从饮食、供体和受体微生物群的融合中发展出独特的微生物群。这些结果表明,如果首先清除肠道中的基础微生物群,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调整来维持和丰富新的细菌物种,肠道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