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珊瑚礁研究发现,濒临灭绝的绿海龟数量正在增加》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29
  • 根据一项对太平洋岛屿周围种群的深入研究,一些珊瑚礁上濒临灭绝的绿海龟数量正在增加。
    由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因此受到保护,它们在过去很容易受到人类的食物剥削。珊瑚礁的破坏,通过气候变化和建设,筑巢地点的建筑,易受污染和渔网缠结的脆弱性,都影响了海龟的数量。
    但是根据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科学家萨拉·贝克尔和她的同事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一些种群的数量正在增长。为了研究绿海龟和玳瑁的种群密度,他们结合了13年来对美国太平洋53个岛屿、环礁和暗礁附近海龟数量的水下目视调查数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属萨摩亚的玳瑁密度最高,而太平洋偏远岛屿地区(夏威夷西南约1000英里处,几乎无人居住)的玳瑁密度最高。
    玳瑁的数量远低于绿海龟的数量(不到10%),这表明该物种仍面临许多保护威胁。研究人员说,数据显示,绿海龟的密度主要受海洋温度和生产力的影响,但也表明了历史和当今人类活动的影响。尽管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但作者指出,尽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目前的人口仍处于历史水平的一小部分”。夏威夷群岛的海龟密度最低,但年增长率最高。研究人员表示,保护规定可能会让绿海龟的数量反弹。

相关报告
  • 《太平洋珊瑚礁调查显示绿海龟种群数量增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5-06
    • 来自加州蒙特利湾水族馆的Sarah L. Becker及其同事的调查研究显示,太平洋珊瑚礁中濒危绿海龟的密度正在增加,这项研究已于4月24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 栖息在珊瑚礁中的海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威胁,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全球保护机构的关注。 在此之前,对繁殖地和筑巢地的基地调查为海龟数量规模提供了重要证据,但其调查范围有限,而且没有包含海龟在海洋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海龟种群(鹰嘴龟和绿海龟)的密度,以及环境和人为驱动因素,笔者结合了持续13年共53个岛屿、环礁整个美国西岸太平洋珊瑚礁的海龟水中丰度调查数据,并利用一艘缓慢移动的船牵引一对潜水员,行进超过7300公里,观察3400多只海龟,记录了海洋生物和栖息地的详细信息。调查数据显示: (1)美属萨摩亚地区的鹰嘴龟密度最高,而太平洋偏远岛屿地区(夏威夷西南部大约一千英里的无人居住地区)拥有最多的绿海龟。 (2)鹰嘴龟数量远远低于绿海龟数量(<10%),表明该物种仍面临许多威胁。 (3)绿海龟的密度主要受海洋温度和生产力的驱动。 (4)在调查期间,绿海龟种群稳定或增加。 (5)夏威夷群岛的密度最低,但年海龟数量增长率最高,这表明保护性规定可能会让绿海龟群体数量增加。 Becker认为,这项研究代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龟种群调查之一,填补了海龟水中丰度和海龟密度驱动因素的重要空白。几个热带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龟密度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在所有地区,海龟密度都受到海洋温度、生产力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或人为影响等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的影响。 (李亚清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不可思议”的太平洋海域发现深海珊瑚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8-03
    •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太平洋中部和东北部的水域不适合深海珊瑚物种的生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科学家Amy Baco Taylor与德克萨斯农机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自主水下航行器调查了西北夏威夷群岛的海山。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种石珊瑚(scleractini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这种石珊瑚生长在不利于其生存的环境中,它们一般定居在海底并长出骨架,抵抗溶解来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 一些海洋地区,如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是深海石珊瑚礁的常见栖息地。很多因素使得科学家相信,这些珊瑚不太可能在北太平洋深处被发现。因为北太平洋的霰石(aragonite)水平很低,这种矿物质是石珊瑚礁骨骼结构形成所必需的,所以在此珊瑚虫很难形成自己坚固的骨骼。此外,北太平洋碳酸盐的溶解速率—衡量珊瑚骨架中碳酸盐物质溶解速度的一个量度,超过北大西洋两倍。所以,珊瑚礁根本就不应该在北太平洋存在。 “我自1998以来一直在探索夏威夷群岛的深海,也很清楚在这种深度发现珊瑚礁的存在绝对是意想不到的”,Baco Taylor说,“即使珊瑚可以克服低浓度霰石因素并建立强大的骨架,珊瑚礁上有些区域也只是暴露的骨骼,容易被溶解,因此我们不应该会找到珊瑚礁的堆积物。” 研究人员假设了一些珊瑚礁成功在此生存的潜在原因。其中,珊瑚礁生长区的叶绿素浓度较高,表明丰富的食物可能为低浓度霰石的水体提供了钙化所需的多余能量。但这仍不能解释珊瑚礁为什么存在于这种不寻常的深度,所以仍然是个谜。 对珊瑚礁的意外发现促使一些科学家重新考虑海洋酸化对脆弱珊瑚群的影响。在世界各地珊瑚礁大规模消亡的事件引发恐慌的时候,这些发现可能会带来一线希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表明,海洋酸化对深水珊瑚的影响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但是太平洋海山中的这些珊瑚的恢复能力仍有待研究。 (王琳、罗璇 编译)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549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