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煤层气短流程提质关键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2
  • 该成果来源于“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开发以低压、短流程提质为技术核心的低浓度煤层气提质关键技术与装备,以及提质与制LNG、CNG、民用燃气和工业燃气分级利用的集成工艺,形成适应性更强、经济性更好、产品利用途径更广的低浓度煤层气短流程提质利用工业化成套技术,为煤矿区提供低浓度煤层气提质利用的成套技术和装备,扩大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途径和经济利用半径,从而解决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吸附压力小于0.3MPa的低压、短流程变压吸附工艺,研究吸附剂在0.3MPa以下低压工况条件下吸附解吸特性,气体流速、气体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吸附时间、提浓比例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形成各因素对吸附分离效率影响的量化关系方程,确定短流程吸附分离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研究吸附剂原料配方的优化,改进吸附剂制备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研究吸附剂磨粉、捏合、炭化、活化调控过程的工艺参数改进,开发适合低压短流程提质的碳分子筛吸附剂。研究低浓度煤层气低压短流程提质工艺中吸附塔塔内压力、温度、浓度梯度、气流分布等参数,优化吸附塔高径比、进出气口位置、支撑塔板结构等,研究气缸压紧装置、防爆控制箱等吸附塔配套装置。通过FLUENT软件流场模拟提质工况条件,研究不同气体分布方式、空塔气速等对吸附床层阻力降及吸附塔内无效空间的影响,确定最优的空塔气速和最佳分子筛填充量。研究低浓度煤层气短流程提质工艺流程、设备特性、控制参数、程控阀动作响应等参数间的相互联系,开发变压吸附塔在线故障自动诊断技术及自动切塔的运行程序。

    该成果研制的撬装式低浓度煤层气短流程提质利用装置,允许的原料煤层气浓度为15%以上,真正实现低浓度煤层气的提质利用。解决我国煤层气分布“偏、散、小”导致的难以利用的问题。撬装式装备具有设计紧凑、移动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煤层气气源不稳定、偏散小的特点,它可根据气源条件的变化,进行灵活地移动搬迁,提高装置利用率。

    该成果已在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煤电集团海石湾煤矿推广应用,可将甲烷浓度为18%左右,二氧化碳浓度为30%以上的煤层气经过一次提质后制成甲烷浓度30%以上,二氧化碳浓度1%以下的提质产品气。装置应用后,有效较低了分散气源低浓度煤层气利用工艺的成本,为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 原文来源:http://www.ccri.com.cn/contents/1450/41441.html
相关报告
  • 《华北油田技术创新促煤层气提效上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华北油田日前发布消息称,截至11月9日,该油田煤层气分公司无杆工艺排采水平井日产气量较年初增加两倍,标志着无杆排采工艺已由试验攻关阶段向工业化规模应用阶段快速过渡,煤层气L形水平井举升工艺技术趋于完善。 为破解煤层气上产的技术瓶颈,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重点强化煤层气煤层地质、钻完井、储层改造以及开发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加大对低产低效的二、三类区难题攻关力度,创新完善了我国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独有关键理论和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形成国际、行业标准8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余项。目前,该油田煤层气分公司水平井排水期缩短1/3,提产速度增加1.5倍,单位压降增气量提高45%,稳产期增加6个月以上。
  • 《我国煤层地下气化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22
    • 近日从中国矿业大学了解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贵州盘江矿区山脚树矿煤层地下气化项目自2018年9月中旬运行至今,已连续稳定运行逾百天,总产气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此举标志着我国煤层地下气化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实现了“地下无人、地上无煤”的煤炭开采新模式。 “煤层地下气化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至少高出采煤的两倍。该技术适用于高产高效综采的补充,变不可采资源为可采资源,可将煤矿深部资源吃干榨尽。”该项目总指挥、中国矿大王作棠教授表示。 随着煤炭气化项目的成功,将把煤炭的物理开采变为化学开采,把煤层气压裂开采变为热力共采,把煤炭发电、煤化工、煤制气变为一步到位的煤变气,从而推动煤炭绿色发展。 据王作棠教授介绍,煤炭气化项目是对原矿井采区内未采到的煤炭进行气化,4年来科研团队先后攻克了地下气化炉的新型结构和导向钻孔建炉新工艺、火焰工作面的定向推进燃烧导控新工艺及其组合装置、井上井下多目标追踪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及装置、防火隔离密闭结构、充填气化开采新工艺及新材料等五大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煤层地下气采产业化的诸多技术瓶颈,形成了一套适应西南矿区类似地质条件的产业化技术体系,为实现我国煤层地下气采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煤炭气化是集建井、采煤、气化为一体的多学科工艺技术的结合,是对传统采煤工艺的颠覆性变革。也就是说,煤炭地下气化把采煤变成像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一样,既可以地面安全作业、又可以井上井下清洁生产。“火焰工作面的定向推进燃烧导控新工艺及其组合装置可将地下2000米到3000米深部的煤炭毫无保留地气化。”王作棠说。 据了解,山脚树矿煤炭气化项目计划投资8066万元,将建立贵州省首个年产6000万立方米的煤层地下气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省及整个西南地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资源开采的安全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开采和煤气产品的高效清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