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欧盟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报告称欧洲生成式AI发展整体呈劣势,而教育或可成为有力增长点》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彭笑菊
  • 发布时间:2025-04-23
  •     2025年3月,欧盟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价值链,明确了主要参与者和投资趋势,并揭示出美国的主导地位。报告还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欧盟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突出了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它的快速应用将直接影响技术研发路径、监管框架设计和跨行业联结。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市场失衡。美国企业在整个人工智能价值链上占有全球80%以上的融资份额,呈全面主导态势;同时,中国实现突破性进展,推出可与OpenAI抗衡的DeepSeek R1模型,发展势头强劲。而欧盟实体在竞争中举步维艰,这种差距不仅导致市场多样性降低,更直接挑战欧洲的相关技术主权。


        基于利用现有优势并应对现实关键挑战的战略考虑,报告建议将汽车、清洁能源和教育作为欧盟在全球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的突破口。教育之所以作为欧盟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创新的三个战略领域之一,是因为具备以下主要优势:首先,欧盟早在2021年开始行动,成立专家组来标准化AI生成的教育内容和质量标准,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环境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自动化批改作业,生成学生表现评价和回复重复性咨询,给教师创造更加专注于教学设计与个性化指导学生的空间,从而改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效激发求知动机,并改善学业表现;第三,欧盟早在《欧盟AI法案》中将教育相关AI归类为“高风险”领域,因此及时构建了教育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协作框架,共同促进建立创新与安全并重的保障机制。这种制度设计不仅推动规范可信的AI发展,又为教育场景的特殊需求提供了关键保障;第四,欧盟每年约投入10亿欧元用于发展AI所必须的科研基础设施,致力于开发安全合规的AI应用,推动“AI made in Europe”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生成式AI为提升教育体验提供了多重机遇,主要表现在:

    1.    个性化学习。生成式AI通过分析学生表现与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路径,这种动态适应的教学模式通过调节教学节奏与风格,有效提升学习参与度和成效;

    2.    内容创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根据不断更新的信息生成时效性强的个性化教案,协助教育工作者高效生成教学材料,提供新鲜且精准匹配学生个体需求的教学内容;

    3.    师资培训。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学生合乎伦理地使用AI呈正相关。因此,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大学教师须通过使用AI深入领会其潜在效益和局限,并采取理性负责的AI应用策略来影响学生。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1.    涉及学术剽窃及科研诚信的AI使用伦理。由于AI生成内容唾手可得,学生作业能力受到严峻考验,亟需建立有效机制识别利用AI作弊,从而减少学生因过度依赖AI,而产生的批判性思维减弱,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和创造力下降等削弱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

    2.    必须提供有效的技术培训,以使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家长顺利适应AI变革。为促进相关利益者交流经验与策略,推动良性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建立紧密的实践社群与合作平台或成为关键举措;

    3.    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可能因生成式AI的影响而巨变。生成式AI的融合应用,必须以辅助和强化教师专业能力为前提,而非取而代之。


        结合机遇与挑战,该报告就欧盟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    欧盟应率先制定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监管指南,从安全性、透明度和伦理使用等维度,在保障创新的同时,明确标准,助力教育机构与开发者化解AI整合难题,杜绝技术滥用与偏见;

    2.    教育机构需完善AI教学应用政策,通过专业发展计划与培训赋能教育工作者,使其熟练运用AI工具;同时制定契合欧盟法规的内部准则,严守伦理规范,推动AI在教学中的负责任应用;

    3.    持续深入研究生成式AI对教育的影响,是明晰其利弊的关键。要充分释放技术潜能,需构建政府、教育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协作体系,通过协同创新优化教育AI工具,保障技术资源在各地区、各社会经济群体间的公平分配。


        教育是欧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发展优势的重要领域。报告通过对现状和发展愿景的阐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欧盟教育的影响,和其融入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在技术现状和监管意义等方面的剖析,是欧盟教育领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有益探讨。




  • 原文来源:https://www.ees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25-03/QE-01-25-014-EN-N_0.pdf
相关报告
  • 《欧盟数字委员呼吁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02
    • 欧盟数字委员加布里尔(Gabriel)在新欧洲网在线发表署名文章,强烈表示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加布里尔认为,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成为数字领域一项新的颠覆性技术,将对公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欧洲不能错失良机。 针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布里尔提出两个确保:一是确保欧洲继续进一步发展区块链技术,二是确保让区块链技术服务于欧洲数字单一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此前,欧委会已在欧洲议会支持下,启动了欧盟区块链观察站和论坛,旨在帮助欧洲抓住区块链提供的新机遇,建立专业知识,引领行业发展。它将收集信息,监测和分析趋势,应对挑战,探索区块链的社会经济潜力。 自2013年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通过欧盟研究计划FP7和“地平线2020”为区块链项目提供资金。例如,MyhealthMydata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病人的数据,同时使病人能够以安全的方式分享隐私信息;Decode项目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人们管控个人信息,并能决定是否为了公共利益而共享自己的信息。截至2020年,欧盟在区块链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将达3.4亿欧元。 区块链技术也称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区块链技术为在线经济交易提供了高水平的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它将影响数字服务以及医疗、保险、金融、能源、物流、知识产权管理或政府服务等广泛领域的商业模式的转变。 .
  • 《欧洲电动车市场逆势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30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日前公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受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欧洲电动车市场持续扩大,成为上半年欧洲汽车行业的亮点。   据统计,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国家制定了鼓励电动车发展的相关刺激政策。   6月以来,法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鼓励购买电动车的政策,将私人购车补助上限从此前的6000欧元提升至7000欧元,同时推出以旧换新的长期方案,在此期间将私家车更换为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将享有最高5000欧元的额外补贴。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6月法国电动车市场份额从2019年同期的2.5%上升到9%,销量超过2万辆,并有望在年内提升至15%。   德国政府的刺激政策重点向环保、科技等领域倾斜,通过降低电价、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引导汽车领域的绿色消费,并对电动车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提供每辆总计最高达9000欧元的购车补贴。德国汽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德国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已达到7.7%,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更多新车型的陆续推出,下半年电动车市场份额有望接近10%。   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推出了包括减免购置税、增加用户补贴等行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刺激本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预测,在各项利好政策刺激下,2020年欧洲电动车总体市场份额有望达到7.5%。   英国一家能源咨询公司的电动车研究部人员表示:“目前欧洲范围内大约有200万辆电动车,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4000万。随着未来价格下降、车型增加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电动汽车行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分析认为,新一届欧盟机构将绿色、数字经济作为优先政策,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作为施政重点,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其中围绕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新政,规定自2021年起,欧盟境内新乘用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高于每公里95克,到2025年和2030年,则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再分别降低15%和37.5%。与此同时,公众要求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也使欧盟和成员国政府在行业救助政策上有所倾斜,出台了多项鼓励企业更多生产清洁能源汽车的刺激政策,特别是在相关产业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降低购车成本方面力度明显。   瑞银集团近期的报告显示,欧盟在碳排量等标准方面的限制措施为行业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信号,即投资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将成为政策的优先受益者。在环境监管不断收紧及刺激政策陆续出台的双重作用下,欧洲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快了布局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奔驰集团研发部门负责人卡伦纽斯表示:“近期乘用车领域中高端车型和电动车的销量复苏明显。我们将继续坚持引领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