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上半年净利同比降三成》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lwlin
  • 发布时间:2014-09-30
  • 五粮液27日发布201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63亿元,同比下降24.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2亿元,同比下降30.90%。五粮液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系白酒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所致。
  • 原文来源: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4/0828/c85914-25554128.html
相关报告
  • 《华峰化学公布上半年业绩,净利润同比减三成》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19
    • 近日,据华峰化学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37亿元,同比减少11.7%;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降幅达35.23%,第二季度降幅进一步扩大至42.6%。这一表现反映出公司所处的氨纶、己二酸等核心业务正经历行业周期底部的深度调整。 从财务结构看,公司总资产微增0.4%至361.03亿元,净资产增长1.0%至267.23亿元,显示出一定的资产稳定性。但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1.05%降至8.10%,毛利率也从15.59%下滑至13.47%,盈利能力弱化。现金流方面,尽管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行业普遍存在的“走量不走价”现象(如氨纶价格同比下跌约30%),叠加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压力,公司现金流管理面临挑战。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分别下降7.4%和3.3%,显示行业景气度仍在探底。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通过调整募投项目减缓产能投放节奏,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减少约20%,这一策略虽短期内抑制扩张,但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 行业环境:多重压力叠加,结构性分化加剧 氨纶行业: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挤压 氨纶作为公司核心业务(营收占比约40%),上半年面临“量增价减”的困境。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产品价格跌至近五年低位(40D氨纶均价约2.8万元/吨),较2023年高点下跌超40%。需求端受纺织行业疲软拖累,2025年上半年国内服装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2%,出口受美国加征20%关税影响(2025年3月生效),对美出口量下降15%。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头部企业加速整合,华峰化学氨纶产能全球第二(约70万吨),但面临新乡化纤、泰和新材等对手的低价竞争。新乡化纤2025年一季度氨纶毛利率仅0.3%,库存同比激增59.86%,反映出全行业的生存压力。 聚氨酯原液:逆势增长的结构性亮点 聚氨酯原液业务成为上半年唯一亮点,营收同比增长8.3%至35.7亿元,毛利率维持在22%以上。这一表现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在鞋材领域,公司市占率超60%,安踏、李宁等头部品牌订单稳定;在汽车内饰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聚氨酯复合材料需求增长12%。全球聚氨酯市场预计2025-2034年复合增速4.1%,亚太地区占比达46%,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空间。 己二酸:产能过剩与成本博弈的困局 己二酸行业同样面临供过于求,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能突破300万吨,而需求仅约240万吨,价格同比下跌18%至8500元/吨。尽管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如N2O减排装置)降低生产成本,但 苯 己价差持续收窄至1500元/吨,挤压利润空间。不过,随着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突破(如华鲁恒升20万吨己二酸项目投产),长期需求有望因“以塑代钢”趋势而回升。 战略调整:收缩产能与聚焦高附加值业务 氨纶扩产项目延期:从激进扩张到理性收缩 公司将“年产30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调整为25万吨,投产时间从2025年延期至2026年底,旨在避免行业低谷期的产能浪费。这一决策与行业周期判断一致:氨纶行业资本支出/折旧摊销比仍高于1.2,产能出清尚未完成,预计2026年行业供需才有望平衡。通过减缓投资,公司可节省约20亿元资金,用于优化现有产能(如提升差异化产品占比至45%)和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11%)。 聚氨酯产业链纵向整合:从单一制造到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依托全球最大聚氨酯原液基地(42万吨/年),向下游延伸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例如,与阿迪达斯合作开发可回收聚氨酯鞋底材料,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包密封胶,相关产品毛利率超30%。同时,通过AEO认证(2024年底获批)提升供应链效率,预计2025年对日韩出口订单增长10%。 成本管控与现金流优化:精细化管理应对寒冬 公司通过三方面改善现金流:一是与供应商协商延长账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58天增至72天);二是出售非核心资产(如重庆华峰化工部分股权)回笼资金8.2亿元;三是优化库存管理,氨纶库存周转天数从90天降至75天。此外,通过N2O减排技术每年降低碳排放1376万吨,获得政府环保补贴1.2亿元。 风险与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与内部转型压力 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的长期影响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2025年3月生效)直接影响约12%的营收,尽管公司通过墨西哥子公司转移部分产能,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抵消关税成本。同时,全球产业链“近岸外包”趋势(如苹果将部分订单转移至越南),可能削弱公司在纺织领域的传统优势。 技术替代与研发投入的压力 氨纶面临生物基纤维(如聚乳酸纤维)的替代威胁,后者在环保性能上更具优势。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仅2.1%,低于泰和新材(3.5%),需加大在绿色材料、智能纤维等领域的投入。此外,聚氨酯领域的跨国巨头(如科思创、巴斯夫)加速在华布局,可能挤压公司高端市场份额。
  • 《恒力石化2025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24%》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27
    • 近日,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9.44亿元,同比下降7.68%;归母净利润30.50亿元,同比下降24.08%,基本每股收益为0.43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96亿元,同比下降35.16%。 报告期间,恒力石化将主营产品价格承压的原因归结为受宏观经济疲软及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导致营收与利润双降。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要产品价格齐跌。其中,炼化产品销量939.6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77.10亿元,平均售价5077.67元/吨,同比下降5.61%;PTA销量760.3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23.11亿元,平均售价4249.42元/吨,同比下降19.41%;新材料产品销量287.4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99.91亿元,平均售价8103.95元/吨,同比下降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