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4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6
  • 10月31日,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OI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在青岛市黄岛区开幕,会议对获得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奖,涵盖了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腐蚀等多个领域。其中,获海洋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孙松研究员等完成的“胶州湾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系统研究”项目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通过对胶州湾进行长达30年的长期观测和10多年的综合研究发现,在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建设、大型海岸工程和资源开发利用对海湾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能够做到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确发生了改变,胶质类生物明显增加,饵料类浮游动物数量下降,甲藻等有害藻类数量增加;水体交换和大量的底栖贝类是维持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相关成果对海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等起到重要的科技支撑和示范作用。

    颁奖仪式

      王斌贵研究员等完成的“海洋红藻卤代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通过方法集成和系统创新,构建、完善了海洋红藻卤代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精准鉴定的关键技术体系,发现了一系列以松节藻科为代表的海藻卤代化合物,揭示了其结构特征、分布规律与分子多样性,提高了海洋红藻卤代化合物的发现几率,获得了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等药用前景的高活性卤代化合物,为天然药物药理学和有机合成研究提供了目标分子,丰富和推动了海藻卤代化学的研究,为我国海洋红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邢荣娥研究员等完成的“定位壳聚糖硫酸酯制备与降血糖活性研究”项目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通过可控和点击位点技术制备了系列不同分子量和不同位点的壳聚糖硫酸酯化衍生物。首次发现该衍生物具有抗氧化和降血糖等活性且分子量和硫酸酯基所在的位置是决定壳聚糖硫酸酯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主要因素,且发现其降血糖作用与强的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本发现为含硫多糖衍生物用于药物方面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深入开发利用甲壳质等海洋生物多糖资源,促进我国海洋生物新材料、生物制品及药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鹏研究员等完成的“基于超疏水表面的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开发研究”项目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金属材料的海洋环境腐蚀问题,以自然界荷叶表面超疏水特性为借鉴,开发了一系列仿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超疏水特性对材料腐蚀过程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海洋腐蚀防护机制。该项目的研究为超疏水表面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基于超疏水表面的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丰富了海洋腐蚀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海洋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省市、部委科技项目的有力支撑下,通过成果集成和梳理,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涌现了多项省部级重要科技奖项。

相关报告
  •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6-11-23
    •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2项成果拟获优。现将拟获奖项目予以公示。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月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所公布的获奖项目有异议,可通过书面形式向国家海洋局学会办公室提交意见,国家海洋局学会办公室将于收到书面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责成有关单位处理完毕。异议期结束后,国家海洋局将正式发文批准获奖项目。 国家海洋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汇总表 一、特等奖 1、海洋智能无人艇平台技术 推荐单位:中国太平洋学会 主要完成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主要完成人:张云飞、蒋俊杰、董 超、成 亮、邹雪松、钱立兵、唐梓力 二、一等奖 1、基于多源遥感手段的北海区海洋灾害业务化应急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监北海航空支队、山东科技大学 主要完成人:胡 伟、王 宁、商 杰、钟 山、张 晰、范学炜、王瑞富、丁 一、赵 鹏、王立鹏、靳熙芳、黄 蕊、崔廷伟、刘爱超、辛 蕾 2、赤潮立体自动监测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四川大学 主要完成人:徐 韧、毛天明、杨跃忠、杜军兰、张新申、程祥圣、王项南、刘材材、李亿红、陶邦一、杨 颖、叶属峰、李志恩、楼琇林、李 阳 3、“十二五”北极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考察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人:马德毅、刘 娜、李 涛、李丙瑞、雷瑞波、何 琰、林丽娜、卞林根、李春花、邓小东、朱大勇、许东峰、高郭平、王晓宇、孔 彬 4、海洋烷烃降解菌与代谢机制研究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邵宗泽、王万鹏、王丽萍、赖其良 5、胶州湾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系统研究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孙 松、孙晓霞、李新正、宋金明、俞志明、杨红生、张光涛、李超伦、张 芳、张永山、赵永芳、王世伟、赵增霞 6、海洋功能蛋白规模化制备及高值产品产业化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秦 松、李八方、孙永军、刘志河、刘云涛、张 健、王 颖、宋理平、焦绪栋、吴仕鹏、赵 雪、石丽花、刘天红、赵丽丽、赵云苹 7、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检测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主要完成人:樊景凤、明红霞、苏 洁、梁玉波、马玉娟、石 岩、李宏俊、李洪波、张振冬、王丽丽 8、北极冰下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研制与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 硕、李一平、李丙瑞、史久新、张艾群、曾俊宝、唐元贵、李 涛、雷瑞波、李智刚 9、密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5个单位 主要完成人:郝增周等13人 三、二等奖 1、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青岛国信汇泉湾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魏立新、吴向荣、孙虎林、苏 博、李志强、徐子钧、陈国斌、马 静、张 薇、邓小花 2、海上微波综合观测系统与动力卫星定标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理工学院 主要完成人:林明森、兰志刚、宋庆君、朱建华、王振占、张 建、申 辉、周 武、杨安安、何原荣 3、我国北方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固碳生物资源调查与承载力评估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石洪华、丁德文、池 源、郑 伟、王晓丽、沈程程、彭士涛、霍元子、郭 振、乔明阳 4、刺参深加工与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滨食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青岛佳日隆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联珠、刘 淇、曹 荣、朱文嘉、薛 勇、郭莹莹、孙永军、吴岩强、黄万成、赵 玲 5、定位壳聚糖硫酸酯制备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邢荣娥、李鹏程、刘 松、于华华 6、基于超疏水表面的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开发研究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王 鹏、张 盾、邱 日、吴佳佳、万 逸 7、海洋红藻卤代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王斌贵、季乃云、李 可、李晓明、段小娟 8、南海多尺度资料同化系统及多年高分辨率再分析产品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彭世球、曾学智、王东晓、齐义泉、陈荣裕 9、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涂层材料 推荐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麟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冯立新、张平则、尹国贤、魏小昕、应 峰、陈 竺、缪 强、姚正军、梁文萍、魏东博 10、海洋工程平台大功率舵桨推进系统 推荐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镇江同舟螺旋桨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永道、舒永东、常晓雷、杜 鹏、常 江、王湘来、徐高峰、梅斌贤、宋佩学、郁玉峰 11、条斑紫菜品种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推荐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常熟理工学院、海安县兰波实业有限公司、江苏瑞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南通华莹海苔食品有限公司、赣榆县润雨海藻培植场、南通海益苔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陆勤勤、朱建一、周 伟、胡传明、张 涛、张美如、许广平、陈国耀、姜红霞、丁亚平 12、重要海洋埋栖型养殖贝类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 推荐单位: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万里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甬盛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林志华、董迎辉、刘志鸿、包永波、尤仲杰、吴 彪、边平江、何 琳、申屠基康、孙长森 13、海洋多糖新技术开发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推荐单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孙 丽、石国宗、张慧兰、赵坐都、张仰宇、周 炜、张栋明、王锌源、韩尧跃、潘启胜 14、自升式钻井平台模块化建造技术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邵 丹、徐占勇、王 杰、叶 飞、张海甬、刘 勇、岑国英、张理燕、汪 练、蒋林勇 15、“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整体设计改造工程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张福民、张申宁、袁绍宏、程 斌、吴 刚、张 优、厉启宏、徐 宁、王燕舞、徐鹏飞 16、深海大型悬浮式立管支撑系统研制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严 俊、王 宇、赵 耀、范 为、刘 波、代波涛、曹国强、王 鹏、李新宇、李 璇 17、海藻多糖资源的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 推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牟海津、毛相朝、王 颖、王 鹏、王静雪、孙元芹、刘哲民 18、海洋低营养级生物的胁迫响应机制及途径 推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 悠、唐学玺、周 斌、肖 慧、王 影、张鑫鑫 19、海洋中尺度涡旋识别跟踪技术及其在海洋涡致输运、大气对涡旋的响应和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推荐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主要完成人:董昌明、刘 宇、杨劲松、邹 斌、徐海明、管玉平、储小青、王坚红、马 静、徐广珺 20、河口海岸沉积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 推荐单位:南京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大学 主要完成人:汪亚平、高建华、于 谦、史本伟、杨旸 21、近海鲐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推荐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人:陈新军、李 纲、官文江、李曰嵩、雷 林、高 峰、丁 琪、刘金立、田思泉、李云凯 22、深水区水下溢油数值模拟与三维仿真系统研究 推荐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要完成人:安 伟、章 焱、李建伟、魏泽勋、赵宇鹏、王永刚、陈海波、谭海涛、李 昊、靳卫卫 23、密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3个单位 主要完成人:吴新荣等10人 24、密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蔡斌等10人 25、密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郭永金等10人 26、密 推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张春燕等10人 四、2016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拟获优名单 1、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作者:朱江 责编:周丹,曾佳佳 2、海洋涡旋探测与分析 作者:董昌明 责编:胡凯,王腾飞 3、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生态学基础 作者:董双林 责编:李秀伟,李悦 4、大陆边缘地质特征与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界限确定 作者:黎明碧、李家彪、方银霞、唐勇、丁巍伟 责编:王溪、任玲 5、中国极地考察三十年 作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责编:白燕、王溪 6、中国海洋鱼类(上、中、下卷) 作者:陈大刚,张美昭 责编:魏建功、孙玉苗、董超、乔成、张跃飞 7、中国风暴潮灾害史料集(1949-2009)(上、下册) 作者:于福江、董剑希、叶琳等 责编:朱瑾、任玲 8、中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 作者:蔡锋等 责编:苏勤、杨传霞 9、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与碳循环 作者:李铁刚,熊志方,翟滨 责编:方菁,江波 10、海底光缆工程 作者:叶银灿、姜新民、潘国富、姜伟等 责编:李宝华 11、海洋与健康:海洋环境中的病原体 作者:樊景凤、苏洁、明红霞 责编:苏勤 12、海洋物理化学 作者:王江涛,谭丽菊 责编:孟显丽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成果荣获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6
    • 近日,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年会在青岛召开并举行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院南海所的研究成果“南海多尺度资料同化系统及多年高分辨率再分析产品”荣获二等奖(完成人:彭世球、曾学智、王东晓、齐义泉、陈荣裕),彭世球研究员代表获奖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   该成果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采用多尺度三维变分同化方法构建南海区域的多尺度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同时同化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包括海表高度、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表流及温盐剖面资料, 产生了一套多年(1992-2011)高分辨率格点化的南海及邻近海域海表高度和三维温盐流资料集, 称为南海海洋再分析产品(A reanalysis data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REDOS)。通过与独立的观测资料及其它再分析产品等资料的对比表明,REDOS能较好再现南海的海洋状态及相关的海洋过程和现象, 是目前为止南海区域分辨率最高、偏差最小的一套再分析资料,填补了我国南海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的空白, 为南海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集, 对南海物理海洋学相关的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另外也为我国南海区域的渔业生产及海军舰船的水下环境保障提供参考数据,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该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 得到了中国科学院 “海洋先导专项A”、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