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家药企豪气分红!医药股“一哥”近50亿元,4家中药企业超5亿元》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9-23
  •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上市公司制定分红政策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阶段、盈利能力等多方面问题,因此,长期稳定的分红不仅是向投资者传递积极、正面的信号,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数据统计,A股有超过70家医药企业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相关方案,超60%是头次。


    从现金分红金额来看,31家药企超过1亿元,其中有6家药企超过5亿元,分别为迈瑞医疗、东阿阿胶、片仔癀、同仁堂、白云山、华东医药。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股“一哥”迈瑞医疗头次中期分红近50亿元,为49.23亿元。


    据悉,迈瑞医疗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205.31亿元,同比增长1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61亿元,同比增长17.37%。在高收入下,迈瑞医疗给出豪气分红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60元,分红金额近50亿元,分红比例超过65%,相比于过去两年的分红比例持续提升。


    迈瑞医疗表示,健康的现金流是公司对管理层考核的一项核心指标,也是公司持续扩大股东回报的基本条件,未来,公司有意持续中期分红,并在能力范围内,持续提高分红比例。


    展望下半年,迈瑞医疗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预计下半年总体将继续平稳增长,其中国际市场快于国内。国内设备业务收入约占去年下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的27%左右,这部分业务今年下半年的表现将很大程度取决于设备更新的落地规模和节奏。公司预计下半年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海外市场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市场。


    根据东阿阿胶公布的利润分配方案,其头次启动中期分红,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44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7.37亿元(含税)。本次派发现金红利占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99.77%。成为中药股中分红金额和比例高的企业。


    东阿阿胶豪气分红也来源于业绩的底气。半年报显示,东阿阿胶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7.48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8亿元,同比增长39.03%。


    对于未来,东阿阿胶表示,公司将深入推进“1238”发展战略,全面科学系统布局,积极拓展滋补新赛道,创新滋补养生新格局,持续做强做优做大阿胶主业,大力发展“阿胶+”“ +阿胶”,坚定扛起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担当。


    片仔癀也实现大手笔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1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94亿元(含税),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0.30%。据悉,自2003年上市以来,片仔癀坚持年年分红,截至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21次,分红总额近60亿元,分红率达33.37%。


    此外,同仁堂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86亿元,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67.17%。白云山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5亿元,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25.51%。华东医药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14亿元,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6.2%。


    根据统计,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相关方案的超70家医药企业中,包括迈瑞医疗、东阿阿胶、片仔癀、兴齐眼药、华特达因、同仁堂等在内的14家药企推出10派5元以上的现金分红方案。而从分红比例来看,迪安诊断、天臣医疗、奥浦迈的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均超过100%,东阿阿胶、海思科、司太立和圣湘生物超过90%。


    业内表示,分红是上市公司增强价值实现和市场认同的重要方式。长期持续稳定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往往具备基本面良好、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稳定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在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高股息、稳健收益的投资标的更为青睐。

  • 原文来源:https://www.zyctd.com/zixun/204/1064739.html
相关报告
  • 《年产值5亿元淳安以中药材铺就新“丰”景》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0-18
    • 淳安以一湖秀水闻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普查,目前淳安有药用动植物1677种,占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70%。其中,山茱萸、白花前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的50%以上,是“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基地”。近年来,淳安以中药材为突破口,全方位布局中药材产业,推动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多元化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县拥有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近百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3.6万余亩、种植农户2万余户,年加工量近9000吨、年产值达5.17亿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万余元。 打造产业集群         育苗基地。淳安出产的药材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黄精、重楼、三叶青这6味,而这6种药材,还有一个统称——“淳六味”。“过去,每到销售季,我们都要出门卖药。”种植中药材近20年的淳安县永印家庭农场负责人罗来印说。如今,“淳六味”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拥有一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种植户不仅不用为销路发愁,市场上的“淳六味”还常常供不应求。道地药材,关键在于“道地”二字。罗来印的家庭农场位于淳安县临岐镇屏门乡,隶属淳北片区,正是“淳六味”道地中药材的核心产区。近年来,淳安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拓展中药材产业集群,形成以临岐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屏门乡、瑶山乡、王阜乡和左口乡等4个乡的“一镇四乡”中药材产业布局。同时,淳安还不断加强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品种道地特色及发展区域分布和功能定位的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淳北乡村振兴联合共富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通过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团队,建立服务项目、需求意向和资源共享清单,靶向开展企业培育,并出台《关于促进淳北产业区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创新推动“拨改投、补或贴”政策试点。“通过核心地区示范引领作用,以政策支持,鼓励农民上山种植,形成集中连片、管理规范的中药材种植片区和基地,加速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姜玲告诉记者,目前,淳安县已建成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28个,累计培育中药材生产企业24家。眼下,“淳六味”中的掌叶覆盆子、白花前胡已成功入选浙江省新“浙八味”培育品种,“淳萸肉”“淳前胡”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如此,临岐镇还获得“浙江省中药材之乡”、首批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强镇等称号。 厚植产品优势         “九蒸九晒”黄精。常言道,药材好,药才好。对于中药材产业而言,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抓好药材品质。近年来,淳安县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浙江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等科研院校合作,搭建专家平台,提供道地药材资源保护、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绿色防控、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临岐百草园”是当地的中药材科研示范基地之一,隶属千岛湖淳六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们基地有300余亩,主要种植覆盆子、黄精、三叶青等30多种药食两用中药材,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并且坚持病虫害绿色防控管理。”该基地负责人郑平汉告诉记者,基地通过与科研院校开展研究合作,先后引进开发了7个中药材品种,并延伸研发出数十个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用“九蒸九晒”传统工艺加工黄精产品。“我们精选最好的道地药材,遵循古法炮制工艺,进行‘九蒸九晒’,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专业精选、检测,最后统一品牌包装,确保从我们这里出去的都是高品质的健康养生产品。”车间生产管理人员洪长江说。这是淳安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六统一”品牌化管理,有效保障中药材品质的生动缩影。“县里还联合科研院校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深化产品研发、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新药研发等领域的探索,不断提升中药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姜玲表示,目前淳安县已累计招引中药材加工企业10余家,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浙江中医药大学千岛湖研究院也先后落户于此。此外,淳安县围绕“淳六味”特色,先后制定了《覆盆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山茱萸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等4项全国性团体标准,《多花黄精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浙江省地方标准,以及《掌叶覆盆子有机栽培技术规程》等15项市、县级地方标准,有效解决了中药材行业发展中的一些短板,有力推进了淳安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业态“开花”         王建才摄淳安县在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批以中药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研学新场景也相继“萌芽”。走进位于淳安县李时珍广场旁的中草药博物馆,记者看到一群前来研学的小学生正围在中药柜旁,跟着老师辨草药、学药性。据介绍,这个博物馆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分中医和中药两大区块,集科普展示、展览体验、中药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先后获得国家2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我认识的很多中草药,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过。今天不仅见到了实物,还知道了很多药材的功效。”前来参加研学体验的汪同学高兴地说。而在临岐镇北端的五庄村,则有着一家以“淳六味”为主题的民宿——东篱菊。在这里,游客们住的是本草楼,喝的是黄精茶,吃的是养生药膳。“这里不光空气好景色好,药膳产品的味道也很好,店里的太子参竹荪鸡汤,我连喝了三天还没喝腻。”来自上海的游客陆女士笑着说。“东篱菊主打养生药膳牌。”负责人胡泽峰是一名“95后”,他告诉记者,围绕当地中药材,他们开发了天麻鱼头、椒盐黄精、覆盆子南瓜丸等30余道药膳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不仅如此,淳安县还举办了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创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通过业态创新、文旅融合,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与传承、康养旅游理想目的地,加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2023年,淳安县在中医药文化旅游方面共吸引游客31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000余万元,进一步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编辑:徐碧芳姚力丹)
  • 《超3500亿元市场,中国电池巨头土耳其建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3
    • 地处欧亚两大洲“十字路口”的土耳其,正成为中国企业争相投资的热土。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赣锋锂业、华为、奇瑞、创维汽车、上汽、长城汽车等在内的众多厂商,都已经或计划到土耳其投资建厂。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等领域的投资,土耳其已经出台了规模达300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计划。土耳其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其国内建成80GWh的锂电池产能,电动汽车年产能扩大到至少100万辆。 01 亿纬/孚能/比亚迪等纷纷布局 “中土两国在电动车、锂电池、医药、高铁、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尤其是土耳其自主电动汽车企业意向联手中国企业,在土耳其建立锂电池生产厂,这一深度合作将为双方带来共同发展的新机遇。”土耳其工业和科技部部长卡西尔如是表示。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土耳其的投资频率明显增多。在动力电池方面,赣锋锂业8月17日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YIGIT AKU计划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拟共同投资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设计产能为5GWh的锂电池生产线和电池组生产线。合资公司同时计划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固态电池、大功率电池、船舶、航空航天电池等项目。 电池中国注意到,作为最早到土耳其投资建厂的电池企业,孚能科技土耳其电池工厂目前已经投产,开始正式为欧洲众多车企客户如奔驰等供应电池产品。该工厂为孚能科技与土耳其电动汽车公司TOGG的合作项目。早在2020年TOGG就指定孚能科技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2021年9月,孚能科技与TOGG成立合资公司SIRO,该合资公司将为TOGG旗下全系产品研发动力电池。 在储能电池方面,今年7月,海辰储能与土耳其可再生能源领域工程公司Kontek Energy的全资子公司Maxxen宣布达成协议,Maxxen将成为海辰储能在土耳其的独家战略伙伴。今年2月,总投资约4亿美元的土耳其首个GWh级储能项目签约,该项目将由哈尔滨电气与土耳其公司Progresiva energy合作共建,项目规划最大储量1GWh,预计2027年投产。 除此之外,亿纬锂能今年年初公告,该公司子公司与Aksa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旨在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作为工程总包方执行储能系统项目。去年2月,华为与土耳其五家能源公司签署协议,土耳其公司将从华为采购2GWh的储能系统。 在车企方面,今年7月,比亚迪与土耳其政府签署协议,将投资10亿美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年产15万辆汽车的生产工厂以及研发中心,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据报道,土耳其政府还和奇瑞汽车、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等就建厂事宜进行了谈判。 另外,去年6月,创维汽车和土耳其Uluba?lar集团宣布在土耳其合资开设电池厂,生产具有800V+4C超级快速充电技术架构的电池。 除了中国企业之外,LG新能源、福特汽车今年4月与土耳其KOC 控股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共同在土耳其安卡拉成立新的电池制造合资企业,计划在2026年投入生产。工厂的最初产能将达到每年25GWh,并有可能在未来扩大到每年45GWh。该工厂未来可能会成为福特商用电动汽车的主要电池供应商。 02 电池投资的绝佳机会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拥有8500万人口的土耳其,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5 万亿美元,为全球第11大经济体。汽车工业在土耳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包括福特、雷诺、奔驰、福特、丰田、现代、菲亚特等在内的全球众多汽车厂商都在那里建有生产中心。 汽车是土耳其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2023年其汽车和零部件销售额为357亿美元(约合2600亿元人民币)。目前土耳其与欧盟结成了关税同盟,因此是汽车生产商向欧盟出口的理想基地。2023年土耳其汽车工业最大出口市场为欧盟,出口额达到239.21亿美元(约合1700亿元人民币)。 当下,土耳其正在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产业。今年7月,土耳其出台雄心勃勃的国家高科技激励措施规划。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将推出规模为300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计划,重点吸引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半导体制造和能源技术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 针对电动汽车领域,该措施中包含50亿美元(约合356亿元人民币)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将土耳其国内电动汽车年产能扩大到至少100万辆。针对电池领域,土耳其计划到2030年建成80GWh的锂电池产能,使得土耳其成为区域电池生产中心,并将为此推出规模达45亿美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土耳其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5562辆,较2022年激增了800%以上。2023年电动汽车占据土耳其汽车总销量的7.5%。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土耳其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增至18万辆。根据该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土耳其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增加到250万辆。 据业界机构分析,在未来1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至少为土耳其经济作出500亿美元(约合3560亿元人民币)贡献。中国厂商到土耳其投资将会获得丰厚回报。正如卡西尔所言,“任何在土耳其开设汽车工厂的决定,都将为中国企业带来电池投资的绝佳机会。” 而且,土耳其还能为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制造商提供稳定的出口路径,帮助他们规避潜在的关税风险,同时在欧洲汽车市场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