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5-05-09
  •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新技术正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产业在2024年被中央及各地政府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的科技竞争力。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2025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掀起热潮,其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开发者和企业的关注,推动了中国AI生态的开放性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一风潮不仅加速了模型层的国产化创新,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易获取的 AI 工具,激发了应用层的创新活力,成为中国AI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379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据了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今年,我国进一步设立了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推进各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同时,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目前已累计制定了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培育新增长动能的必然要求。
         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呈现相互作用、协同共进的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日益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技术供给逐渐向应用化方向转变,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82129.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四举措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31
    • 务院新闻办举行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务实的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有这么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方面加大研发的力度,促进这些技术和产品更好的融合发展。二是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三是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这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来推广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和测试评估平台等公共支撑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要一哄而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3-13
    •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围绕怎样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怎样筑牢算力底座等话题,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要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带动下,预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各环节将迎来快速迭代演进和探索突破的关键时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需要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