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植物挥发性通讯依赖于kai2介导的信号通路》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28
  • 2024年3月21日,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Volatile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relies on a KAI2-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的文章。

    植物在植物间的交流、植物内部的自我信号传递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暴露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因此,了解VOC感知和下游信号对于揭示植物信息交换背后的机制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利用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在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的激素样功能,作为一种视觉通信标记系统,研究人员证明了矮牵牛karrikin-insensitive受体PhKAI2ia能够立体特异性地感知(-)-锗芘 D信号,触发kai2介导的信号级联并影响植物适应性。本研究揭示了KAI2受体中间分支的作用,阐明了KAI2依赖的信号通路在挥发性通讯中的作用,并为植物嗅觉和潜在内源性KAI2配体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见解。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l4685
相关报告
  • 《养殖历史和蚜虫密度对菜蚜茧蜂挥发性介导觅食行为的影响》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12-30
    • 1. 寄生物的雌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依赖于从寄主、寄主植物和/或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线索,而这些线索都可以在未成熟虫和成虫阶段获得。 2. 本研究调查了饲养历史对菜叶二孢杆菌觅食行为的重要性,菜叶二孢杆菌是一种内寄生虫,常与蚜虫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3.拟寄生物生长在四种可能组合中的一种上,包括两种芸苔科寄主植物,即黑芸苔属或萝卜属,以及两种蚜虫,即短茎芸苔属或柿属。这些拟寄生物在Y形管嗅觉计中进行测试,并在蚜虫寄生植物(每株蚜虫25或100只)和未寄生植物释放的挥发物之间进行选择。对拟寄生物的反应进行了比较:(i)与原寄生物有相同的植物蚜虫组合;同一寄主植物会受其他不同蚜虫种侵染;(三)可选择的蚜虫种有可选择的植物。 4. 蚜虫密度对不同气味来源的行为反应有影响,但对饲养史没有影响。在低蚜虫侵染水平下,油菜二孢杆菌仅优先选择诱变的植物挥发物而不选择非诱变的植物挥发物,而在高蚜虫侵染水平下则不区分诱变挥发物。 5. 结果表明,蚜虫诱导的十字花科植物挥发物在寄主生境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拟寄主自身定位作用不大。本文从蚜虫对寄主植物防御的操纵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讨论。
  • 《玉米挥发物芳樟醇介导的植物-土壤反馈调控高密度种植下的防御适应性》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5-08-20
    •  为解决高密度种植下作物防御与生长的权衡问题,研究人员发现玉米通过释放芳樟醇(linalool)激活邻近植株的茉莉酸(JA)信号通路,促进根系分泌HDMBOA-Glc,重塑根际微生物组并触发水杨酸(SA)介导的系统抗性,为可持续农业提供新型生态调控策略。     当玉米田的种植密度飙升,叶片持续释放的芳樟醇(linalool)如同无形的警报信号。这种挥发性化合物在拥挤的冠层中积聚,唤醒邻近植株根系中的茉莉酸(Jasmonate, JA)防御信号通路。令人惊奇的是,受激发的玉米会通过根系分泌一种特殊代谢物——2-(2-羟基-4,7-二甲氧基-1,4-苯并恶嗪-3-酮)-β-d-吡喃葡萄糖苷(HDMBOA-Glc),这种苯并恶嗪类化合物如同精准的"分子钥匙",能选择性富集特定根际细菌。     这些被"招募"的微生物在土壤中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形成独特的防御型微生物组。当后续作物生长时,这些微生物会激活植株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信号通路,就像为植物接种"天然疫苗",使其对害虫、线虫和病原体产生广谱抗性。不过这种防御增强是有代价的——生长相关代谢途径被抑制,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 田间调查显示,密集种植田块中心区的玉米虽比边缘植株矮小,但遭受的虫害明显减轻。实验室土壤移植实验更证实,经高密度种植或人工添加芳樟醇处理的土壤,能跨基因型甚至跨物种传递这种"防御记忆"。当研究人员敲除SA信号通路时,植物竟奇迹般摆脱了生长-防御的权衡困境,揭示了这一反馈机制的核心调控靶点。 这项研究首次描绘出从地上部挥发物到地下微生物组的完整信号链条,为理解高密度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提供了新范式。通过人工模拟这种自然防御网络,或可培育出既能抗病虫又免于生长抑制的"聪明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依赖。毕竟在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的双重挑战下,向植物自身的化学生态智慧取经,或许正是现代农业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