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发现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途径反应与遗传血统相关》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11-3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欧洲和非洲遗传血统的个体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途径激活方面存在差异。许多与流感免疫反应差异相关的基因也在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基因中富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2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tic ancestry effects on the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 are pervasive but cell type specific”。

    论文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学研究生Haley Randolph说,“我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对了解来自不同人群的个体如何对传染病作出不同的反应感兴趣。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我们想看看各种细胞类型在如何对病毒感染作出反应方面存在的差异。”

    利用单细胞RNA测序,这些作者能够检查外周单核血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外周单核血细胞是一组多样化的专门免疫细胞,在身体对感染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从欧洲和非洲血统的男性身上收集了这些细胞,然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将这些细胞暴露于流感病毒。这使得他们能够检查多种免疫细胞类型的基因特征,并确定感染流感病毒如何影响每种免疫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欧洲血统的个体在早期流感病毒感染期间显示出I型干扰素途径活性的增加。论文通讯作者、芝加哥大学医学副教授Luis Barreiro博士说,“干扰素是对抗病毒感染的关键蛋白。以SARS-CoV-2病毒导致的COVID-19为例,I型干扰素反应与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有关。”

    更重要的是,这种途径激活的增加与阻碍SARS-CoV-2复制的能力更强以及在后期限制病毒复制的能力更强相关。Barreiro说,“在感染后早期诱导强烈的I型干扰素途径反应可以阻止这种病毒复制,因此可能对身体控制这种病毒的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防御病毒的这一核心途径似乎是来自非洲和欧洲血统的个体之间差异最大的途径之一。”

    这些作者在不同的免疫细胞类型中看到了基因表达的各种差异,这表明免疫反应的变化不能孤立于单一类型的免疫细胞,而是与一群一起发挥作用来对抗疾病的细胞相关联。免疫途径激活的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种族群体之间流感结果的差异;非西班牙裔美国人比任何其他种族群体更有可能因流感而住院治疗。不过,他们很快指出,这些结果并不是疾病易感性的遗传差异的证据。相反,种族群体之间的其他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影响基因表达,而这又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

    Barreiro说,“干扰素反应和非洲血统的基因组比例之间有很强的关系,这可能使你认为它是遗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遗传血统也与环境差异相关。我们捕捉到的很多东西可能是我们社会中其他差异的结果,例如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和医疗保健不平等。尽管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显示的一些差异可以与特定的遗传变异联系起来,表明遗传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种遗传差异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干扰素反应的差异。”

    这些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差异可能并不局限于流感病毒;当这些作者比较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差异相关的基因清单时,许多相同基因的表达在非洲和欧洲血统的个体之间的流感病毒感染后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Barreiro说,“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研究COVID-19患者的样本,但是这些基因集之间的重叠表明,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生物差异,受遗传血统和环境影响,这可能解释我们在COVID-19结果中看到的差异。”

    这些作者正在探索这个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更多细节。他们说,希望能弄清楚哪些因素导致了干扰素反应的差异,以及免疫反应的差异,从而更好地预测个人疾病风险。

    参考资料:

    Haley Randolph et al. Genetic ancestry effects on the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 are pervasive but cell type-specific. Science, 2021, doi:10.1126/science.abg0928.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3580.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揭示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2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涉及到抵御入侵者时,细菌的运作方式与人类细胞极为相似,它们拥有开启和关闭免疫途径所需的相同核心分子机制。他们还揭示了这种共享的古老分子机制---一群称为泛素转移酶(泛素转移酶)的酶---是如何运作的。他们说,更好地了解并有可能重新编程这种分子机制,最终可能为治疗一系列人类疾病(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到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2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E1–E2 fusion protein primes antiviral immune signalling in bacteria”。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Aaron Whiteley说,“这项新的研究表明,我们与细菌没有什么不同。通过研究这些细菌过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人体如何发挥作用的知识。” 下一个CRISPR? 这项新的研究并不是第一次展示细菌可以教给人类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能起源于细菌,而且在植物和动物王国中,进化产生了更复杂的细菌抗病毒工具。 202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因CRISPR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一种基因编辑工具。细菌利用CRISPR来对抗噬菌体。围绕CRISPR的讨论点燃了科学界对蛋白和酶在抗噬菌体免疫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新兴趣。 Whiteley说,“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人们已意识到它不会随着CRISPR而结束。它的潜力是如此之大。” 进化史中的缺失环节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Whiteley和论文共同第一作者Jane Coffin Childs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化学家合作,进一步了解一种名为cGAS(环状GMP-AMP合酶)的蛋白,人们以前已发现它既存在于人类中,也以一种更简单的形式存在于细菌中。 在细菌和人类中,当细胞感觉到病毒入侵时,cGAS对于启动下游防御至关重要。但是在细菌中是什么在调节这个过程,以前是不知道的。 Whiteley团队使用一种称为低温电镜的超高分辨率技术以及其他遗传和生物化学实验,近距离观察了cGAS在细菌中的进化前身的结构,并发现了细菌用来帮助cGAS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的额外蛋白。具体来说,他们发现细菌利用一种精简的泛素转移酶“一体化版本”来修饰它们的cGAS,其中泛素转移酶是一个复杂的酶集合,在人类中控制免疫信号转导和其他关键的细胞过程。 Ledvina说,由于细菌比人类细胞更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和研究,这一发现为研究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机会。“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是我们了解这些蛋白进化史的一个缺失环节。” 对蛋白进行编辑 这项新的研究还揭示了这种分子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确定了两种关键成分---称为Cap2(CD-NTase-associated protein 2)和Cap3(CD-NTase-associated protein 2)的蛋白---分别作为cGAS反应的开启开关和关闭开关。 Whiteley解释说,除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外,泛素在人类中还可以作为一种细胞垃圾的标记,引导多余或旧的蛋白被分解和破坏。当这个系统由于突变而失灵时,蛋白就会堆积起来,帕金森病等疾病就会发生。 这些作者强调,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这一发现打开了令人兴奋的科学大门。就像科学家们将古老的细菌防御系统CRISPR改编成可以剪除DNA突变的剪刀式生物技术一样,Whiteley相信这种细菌泛素转移酶的一部分---Cap3,即“关闭开关”---最终可能经编程后对缺陷的蛋白进行编辑并治疗人类疾病。 Whiteley说,“我们对泛素转移酶及其进化过程了解得越多,科学界就越有能力在治疗上靶向这些蛋白。这项新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我们体内对维持细胞至关重要的分子机制起源于细菌,做着一些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参考资料: Hannah E. Ledvina et al. An E1–E2 fusion protein primes antiviral immune signalling in bacteria.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2-05647-4.
  • 《Science:揭示宿主免疫力驱动登革热病毒进化》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和佛罗里达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证据,表明宿主免疫力驱动了登革热病毒的进化。他们回顾性地分析了泰国二十年来的登革热病毒基因变异,以及人口层面的感染和免疫措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genic evolution of dengue viruses over 20 years”。 有四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所有四种登革热病毒都在泰国共同流行。这提供了一个研究这些登革热病毒如何相互竞争人类宿主的机会。论文第一作者、佛罗里达大学前博士后研究员Leah Katzelnick说,“我们想了解长期在一个地方流通的登革热病毒的生态和进化情况。” 登革热病毒的类型是根据其表面蛋白或抗原与人类血液中抗感染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来划分的。这四种类型,也称为血清型,被称为DENV1、DENV2、DENV3和DENV4。尽管每种登革热病毒类型之间存在遗传变异,但每种登革热病毒类型内部也存在变异。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教授Derek Cummings说,“我们想了解宿主免疫力是否或如何推动在这一个地方流通的登革热病毒的特定谱系的灭绝或持续存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描述了长期以来在曼谷分离的登革热病毒的免疫特征。” 这项新的研究使用了来自曼谷的1944份归档血液样本。这些样本是从已知的登革热患者身上保存下来的,它们代表了1994年至2014年间每年的所有四种登革热病毒毒株。该团队对2000多份登革热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 这些作者随后对代表每种毒株时间序列的一个较小的样本亚集进行了测试。由此,他们描述了这些毒株在不同时期相互之间的抗原关系(antigenic relationship)。抗原关系表征了对一种病毒的免疫反应对其他病毒的保护程度。 Cummings说,“我们发现有一种像流感一样的模式,就流感而言,我们每年都会感染不同的流感病毒,它们是由逃避人类免疫反应的流感病毒的自然选择所进化出来的。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登革热病毒。” 绘制抗原变化图 这些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抗原制图(antigenic cartography)的过程,这种抗原制图可以可视化观察病毒的亲缘关系。Katzelnick说,“当两种病毒在抗原变化图上很接近时,那么这意味着免疫反应可‘看到’相似的病毒。例如,如果你感染了一种病毒,那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反应将保护你免受抗原变化图上附近的另一种病毒的感染。” 这些作者发现,在20年的研究时间范围内,登革热病毒毒株的整体进化模式是相互远离的。虽然血清型有时振荡得更近,但总的来说,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这些研究结果也显示,在特定年份的抗原多样性水平与流行病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当泰国经历大规模的流行病爆发时,抗原多样性很低。但是在流行病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年份,抗原多样性就比较高。 Cummings说,“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如果你感染了一种血清型的DENV,那么你在你的余生中对该血清型是免疫的。但根据观察,这似乎并不完全正确。” 对再次感染的一种解释是,登革热病毒可能受到自然选择力的影响,以躲避先前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从本质上讲,它们必须做出足够的改变,以避免在已受到另一种血清型感染的宿主身上被免疫系统检测到。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剑桥大学助理教授Henrik Salje博士说,“我们的发现提示着,登革热病毒正在远离过去在人群中产生免疫力的病毒毒株。这有点像流感病毒的故事,登革热病毒正在进化,以逃避任何特定时期人群中的免疫力。但是与流感病毒相比,登革热病毒发生的速度似乎要慢一些。” 研究意义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免疫力和登革热病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当某人接触到登革热病毒的一种血清型时,他们通常会经历一次轻微的感染,导致部分免疫力。但是当他们再次接触时,部分免疫力会引发过度反应,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登革热病毒似乎不仅逃避了免疫反应,而且利用它的优势潜在地增加它的生长速度。 Cummings说,“在曼谷的医院里,有90%到95%的登革热患者是第二次感染。大多数在曼谷生活了一辈子的人都会被多次感染。” 这种增强的感染现象也可能有助于这种病原体的进化,选择足够相似的病毒来利用免疫反应。Katzelnick说,“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革热病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但我们也观察到,在某些时期,特别是在时间序列的早期,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比较高。这表明在逃避宿主免疫力和利用部分宿主免疫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 Cummings说,这项新的研究为登革热病毒的生态学提供了线索,也与疫苗设计和正在进行的监测工作有关。 Cummings解释说,“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我们在COVID-19疫情中看到的并不一样,我们需要更新病毒监测,关注人群免疫力和正在流通的病毒。这篇论文表明,登革热病毒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监测方式,以更好地了解人群的免疫力,并最终减少患病人数。” 参考资料: Leah Katzelnick et al. Antigenic evolution of dengue viruses over 20 years. Science, 2021, doi:10.1126/science.abk0058.